「小蔥日食記」——青團:品讀青團密碼!

青團是清明節的一道極具特色的美食,青團在各地有不同的叫法,上海、寧波叫青團,蘇州叫青糰子,杭州叫青糰子或清明糰子,那麼你們知道青團的由來嗎,今兒,小蔥和大家聊一聊青團!

青團的歷史由來:

傳說有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李秀成得力大將陳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農民上前幫忙,將陳太平化裝成農民模樣,與自己一起耕地。沒有抓到陳太平,清兵並未善罷甘休,於是在村裡添兵設崗,每一個出村人都要接受檢查,防止他們給陳太平帶吃的東西。

回家後,那位農民在思索帶什麼東西給陳太平吃時,走出門,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手上、膝蓋上都染上了綠瑩瑩的顏色。他頓時計上心頭,連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凈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一隻只米糰子。然後把青溜溜的糰子放在青草里,混過村口的哨兵。 陳太平吃了青團,覺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後,他繞過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營。

後來,李秀成下令太平軍都要學會做青團以禦敵自保。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關於清明節吃青團的習俗,《中國民間文學集成浙江省台州地區椒江市故事卷》里記載著這樣一個傳說。

從前有個年輕人,名叫金蘭。父親亡故,靠母親在家紡紗織布度日。金蘭從小驕橫懶惰,還要打罵母親。但朝廷命令,田地拋荒要被處死,所以他只好硬著頭皮去自家祖田幹活。 金蘭在野地里無意中看到母羊給小羊餵奶的情景,幡然醒悟,決心要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母親提著竹籃來送飯時,他主動迎上前去。母親誤以為自己送飯遲了,又要遭兒子打罵,一時想不開,投進水塘自盡。

金蘭立刻跳進水塘,但只摸到一塊木板。他將木板拿回家中供奉在堂前。據說牌位就是這樣來的。 為了紀念母親,他將母親放飯籃的地方長出的野草綿青採回來,做成苦餅。故事還說,這一天是小夥子清醒明理的日子,所以就把這一天叫做清明。並且每年清明日都帶著苦餅到水塘附近的路邊祭拜。後世稱之為上墳。

青團的家常做法:

主料:糯米粉100克、澄粉30克、植物油10克

輔料:紅豆沙餡、180克斑斕葉、香精適量、抹茶粉5克(最好選用青艾汁,沒有可用抹茶代替)

1.100克糯米粉放入盆里、加入30克澄粉混合、加開水先用筷子攪拌,我大概加了95克水左右,稍稍涼後用手和成麵糰,加了點斑斕葉香精;

2.揉均勻,加5克色拉油揉勻,最好加豬油我家沒有,就加了植物油,發現顏色太綠太艷了,就加了5克抹茶粉,再次揉均勻分8等;

3.豆沙餡兒也分好搓圓,取一個粉團先搓圓再壓扁,中間放入豆沙餡兒,用虎口慢慢包好;

4.放入蒸籠,冷水上鍋蒸10分鐘,蒸好後,用加熱過冷卻的植物油,刷在表面;

5.青團完成,冷卻後可以用保鮮膜單獨包好!

青團,可以說是我國飲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不僅是因為她的傳說,更是因為他的外觀,這也正代表的中華飲食文化的魅力所在!


推薦閱讀:

歐美人是否吃狗肉?是否有禁止吃狗肉的法律?
北京有什麼比較好的素食餐廳?
你見過最誘人的一張照片?
「小蔥帶你吃天下」——徐州:探秘華夏美食發源地!
牛油果還可以這麼吃,太有創意了!

TAG:美食 | 自制美食 | 饮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