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秦滅蜀後國力增強了嗎?

雖然蜀地產糧,可是蜀中到關中路途遙遠,從蜀運糧成本太高。那麼獲得蜀地,對秦國有什麼好處呢?


秦國得蜀地而國力增強,主要是靠都江堰。

《史記·卷二十九·河渠書第七》:

於蜀,蜀守冰【集解】:漢書曰:「冰姓李。」鑿離碓,【集解】:晉灼曰:「古『堆』字也。」)辟沫水之害,【索隱】:辟音避。沫音末。按:說文雲「沫水出蜀西南徼外,與青衣合,東南入江」也。)穿二江成都之中。【正義】:括地誌云:「大江一名汶江,一名管橋水,一名清江,亦名水江,西南自溫江縣界流來。」又云:「郫江一名成都江,一名市橋江,亦名中日江,亦曰內江,
西北自新繁縣界流來。二江並在益州成都縣界。任豫益州記雲『二江者,郫江、流江也』。風俗通雲『秦昭王使李冰為蜀守,開成都縣兩江,溉田萬頃。神須取女二
人以為婦,冰自以女與神為婚,徑至祠勸神酒,酒杯澹澹,因厲聲責之,因忽不見。良久,有兩蒼牛斗於江岸,有間,輒還,流汗謂官屬曰:「吾斗疲極,不當相助
耶?南向腰中正白者,我綬也。」主簿刺殺北面者,江神遂死』。華陽國志雲『蜀時濯錦流江中,則鮮明也』。」
)此渠皆可行舟,有餘則用溉騑,百姓饗其利。至於所過,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疇之渠,以萬億計,然莫足數也。

《水經注·卷三十三·江水一》:

李冰作大堰於此,壅江作塴。塴有左右口,謂之湔塴,江入郫江、撿江以行舟。《益州記》曰:江至都安堰其右,撿其左,其正流遂果,郫江之右也。因山頹水,坐致竹木,以溉諸郡。又穿羊摩江、灌江,西於玉女房下白沙郵,作三石人,立水中。刻要江神,水竭不至足,盛不沒肩。是以蜀人旱則藉以為溉,雨則不遏其流。
《記》曰:水旱從大,不知饑饉,沃野千里,世號陸海,謂之天府也。俗謂之都安大堰,亦曰湔堰,又謂之金堤。左思《蜀都賦》云:西踰金堤者也。諸葛亮北征,以此堰農本,國之所資,以征丁千二百人主護之,有堰官。

至於糧食如何轉運,秦始皇及其他的祖輩解決了這個問題——馳道。

秦棧道可以從蜀郡直達咸陽。

《戰國策·秦策》

范睢相秦,棧道千里,通於蜀漢。

那麼秦代馳道能承受大規模的糧食轉運嗎?答案是——能!

見《漢書·賈山傳》:

(秦)為馳道於天下,東窮燕齊,南極吳楚,江湖之上,瀕海之觀畢至。道廣五十步,三丈而樹,厚築其外,隱以金椎,樹以青松。為馳道之麗至於此,使其後世曾不得邪徑而托足焉。

另外,除了陸運的馳道,還有水運。

《華陽國志·卷三·蜀志》:

周赧王元年,秦惠王封子通國為蜀侯,以陳壯為相。置巴郡。以張若為蜀國守。戎伯尚強,乃移秦民萬家實之。三年,分巴、蜀置漢中郡。六年,陳壯反,殺蜀侯通國。秦遣庶長甘茂、張儀、司馬錯復伐蜀,誅陳壯。七年,封子惲為蜀侯。司馬錯率巴、蜀眾十萬,大舶船萬艘,米六百萬斛,浮江伐楚,取商於之地為黔中郡。

……

三十年,疑蜀侯綰反,王復誅之,但置蜀守。張若因取笮及楚江南地也

……

(李)冰又通笮道文井江,徑臨邛,與蒙溪分水白木江會武陽天社山下,合江。又導洛通山洛水,或出瀑口,經什邡,與郫別江會新都大渡。又有綿水,出紫岩山,經綿竹入洛,東流過資中,會江江陽。

秦代漕運的糧食主要就是來自於關東地區和四川成都平原 。關東糧食運輸路線沿濟水運抵敖倉,在此一部分陸路運送到邊郡,一部分沿黃河而上,再通過渭水運抵咸陽。西南方面所需糧食,或從四川巴蜀地區沿長江而下,或從中原經漢水入長江。最快捷便利的方法,其實還是水陸並用的。

所以,秦滅蜀後,國力的確是增強了。


秦自穆公便有東進之志。並輔佐晉國三代君主,

眼看晉文公重耳成為既齊桓公之後的第二大霸主。

穆公心裡忿忿不平。穆公苦心經營秦國40餘年,終於按捺不住,

撇開秦晉百年之好,不顧百里奚等謀士勸諫,在重耳病故之後發兵攻晉之藩屬鄭國。

然屢次受挫。悔恨不已。後又想起百里奚當年謀劃東進之基礎是平定西戎,

於是發兵西戎,穩定後方。秦滅蜀國是在秦惠文王時,

文王胸懷大志,繼承秦孝公遺志,東進攻魏,接著龍門相王,

之後公孫衍策劃合縱大計五國攻秦,秦軍主力此時正在平定西蜀,

接著張儀連橫之策破合縱,蜀國也被秦國所滅。

蜀地從此成為秦國之糧倉,為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秦滅蜀後,蜀人殘部一支在王子安陽王帶領下輾轉南遷,

最後到達交趾,在現今越南北部建立了一個新的王朝,並持續了一百多年。

話說寫的長才有人看。。。。。。。。我就。。。。。。


火鍋、串串、缽缽雞、兔頭、抄手,哪一個不值得一個君主傾其一生去追求?


推薦閱讀:

TAG:歷史 | 秦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