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18歲的北京城,一個您不知道的北京城!

最近都在曬18歲的照片,您知道北京城18歲的時候是什麼樣嗎?

2018年是北京建城3063周年。  

這一具體時間是如何確定的?三千餘年來,北京城走過了多少風風雨雨,經歷了多少世事變遷,皆通過考古工作一一展現。18歲的北京城還處於西周時期。

西周·燕城

「燕京」是北京城古代的稱謂之一。北京城為什麼會與「燕」聯繫在一起?

《史記》記載,西周初年周武王滅商後,封重臣召公奭於北燕。這是文獻中見到「燕」的最早記載。

1962年夏,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的鄒衡先生在房山區劉李店、黃土坡、董家林村一帶進行調查並試掘。他把出土的陶片仔細整理,認為燕國的始封地極有可能就在琉璃河。

此後,琉璃河遺址開展了長達數十年的考古發掘。1986年11月下旬,當黃土坡村M1193號大墓發掘到底部,意外地從墓坑東南部的泥水中發現了兩件完整的青銅器物——銅罍和銅盉。

兩個月後,經過除銹,這兩件器物的蓋內和器沿內壁上發現了同為43字的銘文。銘文的大意是:周王說,太保,你用盟誓和清酒來供你的君王。我非常滿意你的供享,令你的兒子「克」做燕國的君侯,管理和使用那裡的人民。克到達燕地,接收了土地和管理機構,為了紀念此事做了這件寶貴的器物。

從銘文中可以肯定的是:琉璃河遺址是西周燕國的始封地,也就是文獻中的「燕」。

太保召公奭是周初三公(周公旦、召公奭、姜太公)之一,地位十分顯赫。對於這座墓葬墓主人的身份,多數學者推斷為召公奭的兒子燕侯克。

燕國建立之初,統治者在董家林村修築了北京地區迄今最早的古城址——西周燕國都城。

據《史記》記載,周武王十一年滅紂,同年封召公奭於北燕。據利簋(一件青銅器)的銘文記載,武王克商時有天上哈雷彗星出現,再結合《尚書·召誥》、《竹書紀年》的記載,專家們將公元前1045年定為武王克商,也就是琉璃河西周城的始封之年。

因此,以公元前1045年計算,至2018年為北京建城3063年的日子。這樣算起來,北京城18歲時,為公元前1027年。西周初燕國都城是個長方形的小城,東西長南北短,

位於北京房山琉璃河鎮的西周燕都遺址,有「北京城之源」之名, 遺址東西長3.5公里,南北寬1.5公里,面積5.25平方公里,是迄今西周考古中發現的唯一一處城址、宮殿區和諸侯墓地同時並存的遺址。

其中北部城垣的基址保存較好,東垣和西垣的北段約殘留三百米,南垣則被大石河沖毀。城址現存形狀呈「門」字形。

戰國至西晉·薊城

戰國時期,北京地區是當時七雄之一的燕國所在地,城址為薊城。有些專家認為今廣安門白雲觀西牆外有一高丘名為「薊丘」,即是古薊城址。推測薊城應在宣武門至和平門一帶。

秦代的薊城承襲戰國,其位置仍在北京城西南。根據考古資料,當時薊城南城牆,應在今法源寺以北,北牆應在長安街以南

西東漢代除薊城外,還發現有廣陽、博陸城等小城址20餘座。

1965年,北京西郊八寶山以西約500米,發現西晉王俊妻華芳墓。據墓誌記載,華芳「假葬於燕國薊城西二十里」。由此可斷定西晉薊城的西城牆,就在今天會城門附近。  

唐·幽州

唐代的北京城名為「幽州」,是北方的軍事重鎮。幽州城的規模,城周長32里,約合今23里,呈長方形。大致可以斷定東城垣在今西城爛縵衚衕與法源寺之間的南北一線;西城垣在白雲觀西土城台至小紅廟村之南北一線;北城垣在白雲觀至頭髮衚衕一線;南城垣在今西城姚家井以北的里仁街東西一線。

幽州城的位置與北魏薊城的位置基本一致。城內西南設有子城、坊、市。

遼·南京

938年,遼太宗在唐幽州城的基礎上興建土木,定為「南京幽都府」。1012年,遼聖宗改為「析津府」,設遼南京。南京是遼五京中最大的城。其北城牆在白雲觀北側東西一線;南城牆在白紙坊東、西街一線;東城牆在爛縵衚衕與法源寺之間;西城牆在會城門至蓮花河東岸。

《遼史·地理志》載南京「城方三十六里,崇三丈,衡廣一丈五尺」。有八座城門,「皇城」在西南隅,有居民住的26坊,城北設市。城市的人口達30萬,除漢族外,還有奚、渤海等少數民族,從「肅慎」、「罽賓」等坊名可以看出還有東北、西域的少數民族。

「皇城」的東北隅建有燕角樓——其位置幾乎正當遼南京的城市中心,是城中最重要的地標之一。明代其地仍稱「燕角」。現在西城區有南線閣、北線閣等地名,有學者認為「線閣」即為「燕角」之訛誤。

金·中都

北京二環路的西南區域,埋藏著一座古代的城市。它是至今已有862周年的金代中都。天德三年(1151年)在遼南京城東、西、南三面城牆各向外擴展三里築城,城牆周長共18690米,全部為夯土版築而成。

1153年,完顏亮正式下詔遷都,改遼南京為中都。可惜,這座宏偉的城市僅存62年便被蒙古軍隊放火燒毀。

金中都由大城、皇城、宮城三重城垣相套組成。但經過800多年的風雨侵蝕,只有三段城牆保留,最大一處是丰台區鳳凰嘴村的西南角城牆,東西長20米,高約3米。大城全長37公里,開有城門13座。這些門中,有2座名為麗澤門和會城門。「麗澤」、「會城」的地名也一直流傳至今。南面的豐宜門為整個城市的正門,因門外有拜郊台,所以至今留有「丰台」的地名。

皇城基本位於大城中央略偏西,在現在的廣安門以南,為長方形小城。周長9里30步。開有4門。

城內的居民區稱為坊。中都內共有62坊。金朝把原在西郊一條名叫洗馬溝的小河圈入中都內,流經皇城的西部,營建成西苑(又稱魚藻池、同樂園或太液池)。800多年過去了,這裡已成為原宣武區白紙坊的青年湖。

元·大都

元四年(1267年),忽必烈令劉秉忠在金中都東北方主持營建新都城,並將其命名為「大都」。

元大都是在空闊的平地上規劃興建的,也是外城、皇城、宮城三重城垣相套的傳統形制

大都城的城牆用夯土築成,城牆四角建有角樓,今建國門外南側的古觀象台,就是元大都東南角樓舊址。

北面城牆現在德勝門外祁家豁子一帶,並向東西兩側延伸。薊門裡學院路一帶仍保留有土丘遺迹,俗稱「土城」。東西兩面城牆的南段與明、清北京城的東西城牆是重合的。

元大都城經過周密規劃,今鼓樓以北設立了「中心閣」。把全城中心作出明確的標誌,在我國城市建築史上是一大創舉。全城的街道縱橫交錯,有如棋盤。

明清·北京城

現今的北京舊城(二環路以內範圍),是在明北京城的基礎上不斷改擴形成的。

明永樂四年(1406年),明成祖朱棣「詔建北京宮殿」,於1420年建成。重建的北京城,依然採用了元大都的格局,採用大城、皇城、宮城的格局。嘉靖朝又加築了外城,呈「品」字形。

清代北京城的建設是以明北京城為基礎的。清政府對城市進行了一些改造和擴建,增建了一些王府和衚衕。這也就形成了現在北京舊城的基本風貌。

近現代改建

1911年清朝滅亡後,對北京城池進行改建,為改善交通和修築環城鐵路,先後拆除了正陽門、朝陽門、宣武門、東直門、安定門的瓮城,皇城城牆和東安門。

1924年在內城城牆上新開和平門,1937年開闢啟明門(建國門)和長安門(復興門)(這兩個其實是豁口)。

1949年之後,對北京城池進行了大規模的拆除工作。朝鮮戰爭期間,為便於疏散民眾,在內城城牆上增開了東四十條、小街、新街口等豁口。外城城牆、城門和角樓於1951年至1958年拆除。皇城的中華門、長安左門、長安右門、地安門於1950年代拆除。內城城門和城牆先後於1965年至1969年拆除。內城護城河的東西南三面也加蓋改為暗溝,成為城市下水道系統的一部分。

遺存

目前北京城池遺存的只有正陽門城樓、箭樓,德勝門箭樓,東南角樓,內城護城河北段,以及北京站和西便門兩處城牆殘餘,另外永定門被重建。

北京城池分四重,即外城、內城、皇城、宮城。

推薦閱讀:

老北京人吃的鹽,原來有這麼多講究!
京城悍匪康小八的故事您知道嗎?
買橘子的梗是什麼意思?
北京衚衕的發展現狀是怎樣的?如何評價?
宣武門記憶——瞧著眼熟么?找找您家附近街坊!

TAG:老北京 | 18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