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寧德] 傳統村落 | 穿越時光,漫步宋朝的小村莊—葉厝村

智己策略丨文字編纂

《埋在葉厝村裡的滄桑與歸宿》丨參考文章

部分自網路丨圖片來源

傳統村落是在長期的農耕文明傳承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凝結著歷史的記憶,反映著文明的進步。傳統村落不僅具有歷史文化傳承等方面的功能,而且對於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等具有重要價值。《遇見,傳統村落》第十五期,帶你走進城南鎮葉厝村。

葉厝村位於蕉城區城南鎮蓮峰山區,

是離城南鎮最偏遠的一個行政村,

是蓮峰諸村中最大的古村落,

是隱匿於景色秀美的蓮峰山下、白鶴嶺古道邊,

西與羅源相接,北於金涵鄉相連,

因村民為葉姓,故名葉厝村。

踏進古村,一不小心,一個踉蹌,

就埋在了歷史的歲月里。

葉厝村始建於宋朝初年,至今已有八百多年歷史。

不知何時起,

明清時期商貿繁榮、車水馬龍的茶鹽古道,

已變成了青草離離的荒道,

踏著布滿苔蘚的青石板路,古老歲月留下的滄桑,

讓這座古村遠離塵囂、亦耕亦讀的古老村落,

顯得更耐人尋味。

村裡的住宅大多為木質結構,白牆青瓦,

院子內大都綠樹成蔭,和諧而溫暖。

這裡的建築既有閩東北山地傳統建築典型的特點,

又不乏徽派建築的精緻典雅。

翹角馬頭牆、風帽形蝦蛄牆、金字形牆、階梯式牆,

這些似鶴似雲的風火牆,實在是妙不可言。

走進古民居,

房子屋脊、壁面、門窗、斗拱的石雕、

磚雕、木雕、灰塑和壓條、彩繪等錯落有致,

外觀純樸,平淡中獨具匠心,有繁有簡。

不同的建築還各有各的住宅風格,

或大紅喜慶,或平實簡約。

葉厝古村獨特的歷史積澱、建築特點,

以及沿襲至今的傳統文化,

都賦予這古村建築以生命力,

雖經風雨侵蝕,歷滄桑變幻,

卻不褪色,反而愈加鮮活。

葉厝村自古以來,

就有重視儒學文化教育的民俗風氣。

從葉厝村走出大山,

讀書、出仕、從業、經商的人,為數不少。

村中葉氏祖廳門亭上的一塊清代的「文魁」匾,

就可說明這個古村的歷史文化背景。

葉氏宗祠始建於明朝永樂年間,2015年元月重修。

葉厝村自古以來就重視儒學文化,奉行孔教之學。

葉氏先祖輩出人才,

前有六品官儒林郎的葉長森,五品官武德騎尉的葉志輝;

後有五品官太學生葉長鴻,福寧鎮連羅右營五品營官的葉開鎰。

「龍盤玉石一滴甘泉涌長流,

虎嘯金墩萬木林陰茂紫香「

黑底白字出落的大氣正是葉氏宗祠的首楹聯。

祠堂中每隔一個天欄就有一塊牌匾,

中間左右加起來約有十塊。

殘缺的邊角,是數百年滄桑歲月的遺痕。

值得一提的是村周邊彌足珍貴的摩崖石刻群。

「一自鳴皋徹紫霄,仙人乘此任逍遙。

而今遺迹留登覽,謾說揚州跨鶴驕。

振衣崇嶺接雲霄,一望風濤萬頃遙。

今日廟廊爭獻策,幾人海外滅天驕。」

是明萬曆年間福建按察使吳之鵬

在葉厝村周邊題刻的《過白鶴嶺二絕》。

明萬曆年間知縣高愈謙題刻「海鶴雄觀」,

明代分巡道徐用檢題刻「海闊天空」,

清康熙年間縣令汪大潤題刻「俯視一切」,

清乾隆年間福寧府郡守李撥題刻「滄海一粟」「鶴翥鸞飛」,

民國4年福建巡按使許世英題刻「白鶴」 等。

這些珍貴的摩崖石刻群刻跡清晰猶在,

它不僅記錄了數百年來文人墨客的風騷豪情,

對研究閩東近古代經貿繁榮和沒落也具有重要的價值。

初冬之時,

漫步於這個宋朝的小村莊,

站在民居高層處,吹著絲絲清風,

看山霧環繞的古村落,

看人來人往,孩童嬉笑,

......

眼前看到的每一幀風景,

都是絕美的畫卷。


推薦閱讀:

在空中跳起來的照片怎麼拍的?
諾貝爾文學獎為什麼就不能頒發給村上春樹?
川渝的飲茶文化有什麼特色?和其他地區的飲茶文化有什麼不同?
《讀庫》有多強的生命力?
當今中國的人才現狀是怎樣的情況?

TAG:宁德市 | 文化 | 旅游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