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療我一事無成的「病」

一、引子

很久以前,我就知道自己「生病」了,而且還「病」得不輕。

癥狀:需要完成的事務越積越多,卻沒有完成過一件事。

結果:日日忙碌,日日憂心,眨眼間,十年光陰落得一事無成!

為了「治病」,我結識了GTD。

十年前,我剛走出校門時,購買了一款很簡陋的電腦版GTD軟體,那是初識GTD。當時剛參加了公司組織的個人生涯規劃培訓,激情正盛,專門花了好幾天時間,把自己的一生都「規劃」好了,不但設立了長期、中期和短期目標,並將事項按重要且緊急、重要不緊急、不重要緊急、不重要不緊急四種方法進行分類。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連軟體都找不到了。

六年前,重新購買了一款製作精良,手機版和網頁版數據同步的GTD軟體。好像又一次看到了人生的希望,像十年前一樣,花了很多時間,把自己的後半生,全都封裝進了一個又一個的項目里。

但然後,又一次沒有然後。因為,待辦事項清單里的事務,後來都累積到了50多項,根本就不可能完成,為了讓自己心情愉快點,我選擇了放棄。

幾個月前,我偶然得知,GTD原來是一本書的名字,那是一種個人事務管理理念。

一篇關於學習GTD的反省文章,寫得很深刻:「學習」了海量的高手「妙招」,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卻依然不能用GTD有效地管理自己,那是因為那些高手的「妙招」雖然好,卻不過是一件一件零亂的好看的零件而已,它們不可能組裝成一台能夠運轉的GTD機器。要學習GTD,就要系統地學。

我幡然醒悟。

「有病」就需要治,要治,就要先觀察癥狀,再探究病因,然後才能對症下藥,最後經過實際效果的驗證進行反覆調整。病,自然除去。而GTD,不過是一台執行「治療方案」的機器。

我不能寄希望於一台治療機器「自動」地為我治病,而是要診斷、分析,確定治療方案後,用它來執行。但前提是,我「會」用它。

二、病因

1.每件事情都不能「一蹴而就」

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持續付出時間和精力才能完成,但我往往「等不及」,因為還有那麼多都在「排隊」,我總是會讓自己認為能夠「一蹴而就」的事情插隊,以免「誤事」。殊不知,幾乎所有的事情都不能「一蹴而就」,然後就不停地「插隊」,最後反而導致所有的事情都被耽誤。

之所以不能「一蹴而就」,是因「完成」的完美程度是無極限的,尤其是信息發達的今天。

我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不幸的是,我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而且,還不斷地被各種突發事件蠶食。

2.事情越來越多

時間和環境不會因為你沒有完成而為你暫停,需要你做的新的事情是越來越多的。

3.干擾從沒間斷

即使完成需要持續付出時間和精力,即使事情越來越多,也不至於十年下來,落得一事無成啊?

但,對很多人來說,這卻是不爭的事實。

一件事情,需要持續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再多,也不可能10年也搞不定!

這是因為,我們這10年的時間和精力被「各個擊破」,被分散,被肢解了!原因就是,我們在做手頭的事情時,被另一件排隊的事情,或其他的雜事干擾了,導致的事實是,沒有「主攻目標」,全部是「佯攻」。

三、對症下藥

反思自己這十年,終於明白:要學會放棄。

這十年里,我一事無成,但恰恰也證明了,即使那麼事情不做,我也不會「死」。

但一事無成的根本原因,恰恰是因為事情太多,無法將時間和精力專註於手頭選擇的那一件事上,倒不如勇敢一點,選擇一件自己認為「最重要的」,其他的全部放棄,做完了,再換另外一件。

有舍才有得。

這其實也正是GTD的核心理念:清空大腦(將所有的事情記錄下來,整理並安排),然後一步步按照設定的路線去努力執行。

GTD的五個核心原則是:收集、整理、組織、回顧、執行。

四、總結

事務纏身,卻一事無成,根本原因就在於不但有緊急雜事的干擾,更有這些「必做」的重要事情相互之間的干擾,使時間和精力分散,無法向任何一件事供給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導致「一事無成」。

解決辦法,就是藉助GTD工具,選擇「最重要的」幾件事(最好不超過5件),清空大腦,使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集中於手頭的事,一件一件地做,持續地做,直到完成。只能在完成一件之後,才能添加新的一件事務。


推薦閱讀:

[觀點]寫於2016年底
成長第一步
12. 讓自己不怕失敗的思維方式:總體化、自我提升
假設你今天晚上就要離開人間,來不及向任何人道別,那麼你最遺憾沒有做什麼事?為什麼不去做呢?
2018工作重心

TAG:管理 | 个人发展 | 个人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