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自信
有人曾經問我,你是不是太過狂妄,目空一切了?我告訴他,我不是狂妄,是自信。我從小就樂觀、自信,自己定下的目標,一定要實現。我一直都相信,我想讓自己成為什麼人,就一定能成為什麼人。比如,我想當作家,就肯定能成為作家。這一點我從來沒有動搖過,也從來沒有問過誰。就算我寫出來的東西非常不滿意,也仍然覺得自己是天才。我就是這麼個人。
過去,有個文友的水平跟我差不多。有一次,他問我:「雪漠,你幫我算算,看我能不能當作家。」我便不假思索地說:「不能。」他問為什麼,我回答說:「你連自己能不能當作家都搞不清,怎麼可能當得了作家?一個能當作家的人,是從來不會懷疑自己的。我想讓自己是個啥,就肯定是個啥。」果然,直到今天他還沒有成為作家。當然,他也可能會在另外一個領域成功。
我從小學老師一步步成為專業作家,生活讓我變了很多,一直不變的,就是我的自信。因為,它是一種自我認知、自我剖析、自我定位後得出的結論,不是一種毫無根據的猜想。所以,我一點都不狂妄,只是心裡這麼想,嘴上就這麼說了。有些人口頭上很謙虛,姿態放得很低,其實心裡總是看不起別人,覺得別人不如自己,一旦做起事來,又會輕易膽怯、退縮、拿不定主意。這不是真正的自信。
魯迅先生在《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文中,也指出了這個問題。他說,我們總是誇自己地大物博,後來不自誇了,就希望國聯。再後來,既不誇自己,也不信國聯,就一味求神拜佛,懷古傷今。人們信地、信物、信國聯,就是不信自己。我們不要幻想天上會掉餡餅,要依靠自己,相信自己,創造生活,創造幸福,這是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質。
我經常說,天才是誇出來的。鼓勵、肯定、誇獎,就是為了讓人增加自信。很多人起步時,天賦、才華其實都差不多,導致不同結果的,往往就是自信。因為,自信的人,才會做出某種選擇,而最後的結果,就是由一個人最初的選擇決定的。不同的選擇,體現了不同的價值。
人類的潛力、創造力是難以估量的,一旦他有了大理想,堅信自己一定能達到目標,就會調動所有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堅持不懈地做一件事情。那麼,他就足以成功。即便他暫時不成功,也會最大可能地接近預定目標。在這個向上的過程中,他的生命價值就會不斷提升。所以,保持積極、向上、奮進的信念,就是一步步接近目標的重要過程。
不自信的人,經常給自己一種消極的心理暗示,他習慣從外部、客觀因素上找借口,其實是在掩蓋內心深處的軟弱和退縮。這時,他潛意識裡已經放棄了各種嘗試、探索和努力。因此,最後他必然失敗。
一定要以自信、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現實,平時也多和這種心態的人交朋友。如果你老和一些牢騷不斷、怨天尤人、批評環境、批評別人的人在一起,只會讓自己變得更消極、更落後。
其實,世界上沒有真正的困難,所謂的困難,不是自己放棄了,就是成功來得稍微晚了一點。只要你不怕失去啥,也不期望得到啥,不急功近利,就沒什麼困難,也無所謂自信不自信。這時,你就有了真正的自信,也達到了「人到無求品自高」和「無欲則剛」的境界。對於真正做到無求的人來說,是沒有困難的。他經歷的一切,都是生命中非常重要的營養。當你用這種心態面對世界時,就談不上堅持或不堅持,更不會堅持不下去。這就是你的自信。一定要明白,信心為一切成功之母,無論世間法,還是出世間法,都是這樣。世界無法拒絕任何人,也不會拒絕任何人。所以,只要你自己不倒,就誰也打不倒你,往前走即可。要知道,我今天實現的不是別的,僅僅是二十年前我想成為的雪漠。如果你也能放下一些貪婪和執著,做好選擇,就肯定能做到這一點。
一些人做不到這一點的原因,在於他無法戰勝自己的毛病,無法抵禦外界的誘惑,總是在慾望的引誘下,偏離自己最初的選擇。但我不是這樣。
我也說不清為什麼,從小就有一種使命感。我的朋友說,有使命感的人是很可怕的。我同意他的觀點。因為,這種人總覺得自己身上承載了某種責任,於是對自己就有要求,會自律,能控制並戰勝自己的私慾。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必須與周圍充滿慾望的氛圍保持距離。所以,他一般很難融入群體,與周圍的人搞不好關係。當他明白了自己的使命,知道自己這輩子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時,他才算真正認識了自己。天性中有這種使命感的人不多。
我讀中學時,就給自己定下了一個目標:改變命運。我不願像父輩那樣,一輩子像牛一樣勞作,最後毫無意義地死去。所以,我下定決心要改變自己。年輕時,我就在床頭貼著「戰勝自己」四個大字,每天早上一睜眼就能看到,時時提醒自己。
我要戰勝自己的什麼東西呢?人性的弱點,比如懶惰、貪婪、自私,等等。但是,要改變自己,特別是想改變天性中的東西,實在太難了。有時我對兒子要求過嚴時,妻子就會訓斥我說:「你看,你家庭帶給你的那種心態,我教育了你這麼多年,還是改不過來!你連兒子都容不下,還能容下什麼?」確實,農民家庭留給我的烙印太深了,很難改變。
比如,很多人都望子成龍,這沒錯,但他們眼中的龍,跟我眼中的龍不一樣。我眼中,只要兒子人格健全,有追求,喜歡讀書寫作,就很好了。他只要有夢想,我就會幫他實現這個夢想。有些人希望兒子掙很多錢,或是當個官,我則不然。我只希望他有好的追求。我常想,只要我的兒子能修行、讀書和寫作,我就要保證他能夠快樂無憂地、有尊嚴地生活。我甚至將國家發給我的工資,再發給兒子,讓他不一定非要去打工,他可以讀書寫作,或干一些有意義的事。你想,人家一些西方國家,都能讓一些沒工作的人有尊嚴地活著,給他們一定的生活保障,我為什麼不能讓自己的家人這樣呢?所以,我從來沒逼兒子去打工。他可以衣食無憂地搞他喜歡的文學和藝術。
至少在這一點上,我已超越了我的農民父輩。因為我對生命意義的感悟也是刻骨銘心的,那種想改變的力量也很大。這種力量,足以讓我改掉父母的遺傳、農民家庭的影響、環境的污染,等等。至少,它會經常提醒我,要管好自己。然後,我一直堅持著,慢慢地,也就變了。
比如,背後議論別人、評價別人,就是一種人格缺陷。即使算不上缺陷,也不是什麼光明正大的東西,屬於一種遺憾。所以,即使作為一個作家,我必須談論、分析某種現象、某個人,我也必須時刻提醒自己,不要讓這種行為變成一種生命習慣。
以後,為了達成某個良好的願望,我或許也會採用世俗通行的遊戲規則,但即使我參與這個遊戲,靈魂深處仍會有一面警鐘,不斷告訴我,這件事雖然不得不做,但絕不是一件好事。例如,我認識一個騙子,他向我的朋友借錢,我知道他絕不會還錢,就提醒了那個善良忠厚的朋友。這件事,我至今仍譴責自己。因為我始終覺得,這個做法不是什麼好的行為,很卑劣。不管怎麼樣,真君子是不該說這些話的。
我對自己毫不妥協。哪怕用其人之道對付一個極壞的小人時,我也會要求自己,要保持反思的警覺。因為我發現,某些大人物在追求所謂的成功時,確實使用了比小人更卑劣的手段。當初,也許他是為了維護某種好的東西,但當他經常使用這些卑劣的手段,漸漸養成習慣後,他的心、他的本質,就慢慢地變了。他會徹底變成一個更卑劣的小人。我認為,毫不妥協是我們中國人性格中很稀缺的東西。
西方人性格中的某些特點就很好,對一些我們認為很感性的東西,他們會用現代科學理性地分析清楚,比如愛情。他們從生物學的角度——比如荷爾蒙的變化等——解釋愛情,追根究底地得到某種結論和規律。這種精益求精的傻功夫,他們做到了極致。這是另一種毫不妥協。
不過,人的個性就像硬幣的兩面,改不了,有時也沒必要改。只要客觀、準確、全面地了解自己,發現自己的強項,看清自己的弱點,儘可能不要讓這些東西產生副作用,就夠了。我在追求生命意義的過程中,就會盡量將個性發揮在好的方面。但你同樣要明白,一個人成功的原因,往往也是局限他、制約他、阻礙他獲得更大進步的那個東西。
在這一點上,中國傳統文化發現了一種非常了不起的辯證關係。比如,我們學了太多的知識、文化,掌握了太多的規律,就會在創新時受到束縛;一個人對生命意義、對真善美的追求達到極致時,就會排斥不符合真善美標準的東西,顯得非常偏激。所以,我們必須經常反思,不斷打破原有的東西,不斷否定自己,不斷超越自己,完成否定之否定,才會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這就是自省。
宗教所說的「懺悔」,其實就是自省,也是所謂的批評與自我批評,其中又以自我批評為主。那我為什麼不說懺悔呢?因為現代人不但不隨喜,還會覺得很奇怪。他們會覺得,你憑啥叫我懺悔?我為啥要懺悔?所以,我便用了另一個詞來表達這種意思。當你能發現自己的不足,嚮往一種更偉大的精神、更偉大的存在,並以實際行為走近它時,便有了真正的精神。當我們打破一些名相,用現代人能接受的方式介紹傳統文化時,大家就會理解與認可這種文化的精神與精髓。
在自信的基礎上,不斷自省,不斷打破,人和文化才能進步,才能走向更廣闊的舞台和世界。但沒有時刻的自省,也就沒有真正的自信。否則,自信就會變成狂妄和目空一切,這也是毫無意義的。因此,時刻保持清醒的警覺,確實非常重要。
————————————節選自《慧心》雪漠作品
關注我的專欄,做心靈文化的傳播人,為世界做一點事。
推薦閱讀:
※興趣愛好的缺失,往往伴隨著低水平的認知
※為什麼很多中國女孩子不化妝?
※你做過什麼讓你覺得很酷的事情?
※日本年輕人為何越來越傾向不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