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特教會》——第三章第一節
譯者按:
雖然對本文的一些觀點並不認同,但作為譯者,首要職責還是忠實地呈現原文的風貌與看法。關於阿拉伯對於埃及的征服,KS大佬的一篇文章或可作為參考:一些關於穆斯林對於埃及與黎凡特的征服的東西。
祝大家閱讀愉快
公元641年,穆斯林奪取了埃及,將科普特教徒從拜占庭帝國嚴酷的管控下解放出來。儘管起初穆斯林並未致力於使伊斯蘭的「寬容」理想化,儘管經歷了一些危機,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間的關係通常還是不錯的。總之,在一個逐漸阿拉伯化和伊斯蘭化的埃及,教會很早就開始了文化融入的賭博。基督徒們將會充分參與到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的繁榮之中,直到最終放棄了他們祖先的語言。
在新月之下
率領著數千騎兵,阿拉伯大將阿慕爾·伊本·阿斯征服了埃及。在經歷了拜占庭帝國兩個世紀的敲詐掠奪之後,這片土地已經人丁稀少,百業凋敝。面對阿拉伯的入侵,除亞歷山大外均未作抵抗。「在宗教上並無對立之處。」《古蘭經》宣稱到(第二章,256)。自從公元451年以來,科普特人被強迫服從迦克墩會議。對他們而言,那些穆斯林「入侵者」不是閃耀著解放者的氣息嗎?總之,他們不再畏懼拜占庭或是波斯。埃及曾經無數次易手,僅此而已。這不值得一場頑強的戰鬥。儘管如此,我們也注意到了一些恐慌的騷動。在各地的暴行中,基督徒也淪為了受害者。
依據穆斯林的傳統,先知穆罕穆德擁有一位科普特妻子瑪利亞,並與之育有一子,但早夭。他對她頗為溫柔寵愛,並重申了其建議,以使人們在其死後尊重埃及人。此外,阿慕爾·伊本·阿斯從一開始便表現得十分友善,並幫助宗主教本雅明重新確立了其對於教會的領導。
正如伊斯蘭教土地上的其他基督徒那樣,科普特人享有民事自治和極大的宗教自由,這一權利也受到了確保。自此而後,他們被看作「齊米」(意為「受保護者」)。然而,他們也被迫繳納吉茲亞稅(jizya)以及卡拉吉稅(kharag)。前者是一種人頭稅,徵收自所有成年且非奴隸的非基督徒,後者則是一種土地稅,徵收自被征服的土地。而穆斯林僅需繳納一種名為扎卡特(zakat)的合法布施。至少是在最初階段,僧侶們被豁免了吉茲亞稅,但隱修院依然需要支付卡拉吉稅。聖召不減反增。依據建築所提供的證據,許多隱修點都在公元7世紀迎來了新一輪繁榮。
緩慢而和平的伊斯蘭化
對那些不那麼虔誠的基督徒而言,比起經濟上的強制,改宗伊斯蘭教似乎更多受這一全新世界所呈現出的社會壓力、誘惑和威望等的驅使,而混合聯姻則起到了尤為重要的作用:依據先知的律法,若一名基督徒想娶穆斯林為妻,則當先改宗伊斯蘭。弱勢相反的情況,則這一過程並非強制,但無論如何,其後代成為了穆斯林,而基督徒社區也最終消失。
在倭馬亞和阿拔斯王朝哈里發的治下,埃及伊斯蘭化進程的速度如何?由於相關文獻的缺失,這一問題爭議頗多,且很有可能無從解答。一些學者(例如Courbage和Fargues)依據財政數據,推測在不到四十年的時間裡,超過一半的科普特人改宗了伊斯蘭教,而在公元800年左右,科普特教徒占埃及人口的比重至多僅略微超過20%。而另一些人則更直觀地認為這一進程要比上述猜想緩慢許多,直到公元10世紀末期,穆斯林才逐步成為多數群體。公元985年,阿拉伯人口學家阿爾-穆卡達西(al muqaddasi)哀嘆道:「在埃及的許多城市中,穆斯林的人數甚至都不足以建成一座清真寺。」直到公元11世紀末期,主教區的數量都穩定在50至60之間。事實上,在不同地區,該轉變的情況差別巨大。在上埃及地區,基督徒很可能維持人數優勢直至12世紀甚至更久。這就是Qous城的狀況。
阿拉伯化進程也是如此這般,以一種緩慢的速度逐步推進。科普特語不僅長時間保持著最廣大人口的日常用語的地位,而且大約820年依然有作者用科普特語寫作神學論著或獨特且頗為有趣的注釋。這一作者群體中包括了諸如阿伽松(Agathon)、讓三世(Jean III)和馬克二世(Marc II)等宗主教,Ménas de Nikiou、 Zacharie de Skh?ou等主教、Isaac de Qalamoun等僧侶。此後直到十四世紀之初,仍有禮拜讚歌的創作,同時大量的古代作品被譯成波海利語。[Nx1] 有些作者繼續用希臘語寫作,其中很可能有Jean de Nikiou,他寫作了一份以衣索比亞語流傳至今的世界與埃及歷史。[Nx2]
第一段關係緊張期與第一批叛亂
在倭馬亞王朝的治下,基督徒和穆斯林當局的良好關係一直維持到公元700年左右。科普特精英依然在行政機關中任職,並在他們速來掌管的財政機構中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流露出一絲絲緊張的氣息。公元706年,一道敕令禁止在公文和標識中使用科普特文。更精確地說,它所禁止的,乃是科普特語在公共生活中依然無處不在這一現象。公元722年,哈里發雅茲德(Yazid)就已下令摧毀基督教聖像,但事實真相併未得到清晰地證實。不論如何,在這一時期,一場基督徒的大起義撼動了整個德爾塔三角洲,而另一場暴動也於公元770年在同一地點爆發。
公元829年,為了反抗迫害,一場更為嚴重也更為著名的科普特教徒暴亂在東德爾塔地區爆發了。這也迫使哈里發阿爾-馬蒙從伊拉克御駕親征以血腥鎮壓這些叛亂。數千名科普特教徒被解往巴格達或是被賣為奴隸。
時間進入了公元9世紀,基督徒的境遇漸不如前。正如在近東地區所到處發生的那樣,這一現象或許可以用基督徒人數的減少加以表現,這也是其衰落的結果。一些更為羞辱的歧視性的措施也被強加給他們:-禁止宗教儀式隊伍的出現,禁止在公共場合佩戴十字架,禁止乘馬,被迫穿戴特殊衣飾(如頭巾、腰帶等)以示區別。而僧侶們免於繳納吉茲亞稅的特權也在公元868年被徹底取消。在兩代地方王朝掙脫巴格達的控制之後,情況才有所改善。
[Nx1]科普特語的一種方言,分布於德爾塔三角洲地區,詳見:http://www.coptic.org/language/pronounciation.html
[Nx2]即《編年史(Chronique)》,原文主要部分以希臘語寫成,部分有關埃及的章節以科普特語寫成。該版本現已散佚。現存最為古老的版本是文中所提及的衣索比亞語版,於1602年基於阿拉伯語版譯制。詳見:https://fr.wikipedia.org/wiki/Jean_de_Nikiou
推薦閱讀:
※宗教誕生以來的邪惡有多少?
※為什麼佛教認為女身是一種罪?
※我看有些佛教法師、道士總是戴眼鏡,身為見道之士也需要戴眼鏡嗎?
※真正的宗教信仰在於解救而非犧牲
※基督教的「上帝」耶和華/耶穌_使_人們吃自己兒女的肉!基督徒是否讚美耶和華/耶穌的這種行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