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皇帝內經片段》

關於「癰疽」的生成,《黃帝內經》說:「(如果)天體的運轉,日月的出沒,有了不規則的變動(比如氣候偏冷或偏熱),就會引來大地上的改變,諸如:河水泛濫,洪澇災害,草木枯萎,農業歉收,給人類造成交通中斷,人民流離失所等等的禍患。血氣的運行也是同樣的道理。

血氣本來循著經絡脈道運行,周流不止,循環往複,就像地上的河水沿著河道流淌一樣。因為寒冷會使物質趨於凝結黏稠,當寒氣侵襲經絡脈道時,血液會變得象眼淚一樣,一滴滴的黏稠而不愛流動。不愛流動就會逐漸淤堵不通。身體發現了淤堵,就會不斷調用能量(衛氣)試圖打通淤堵,溫化運走寒凝淤血,正邪在此處博弈對峙,互不相讓。就像是河道有淤塞,後繼的河水會不斷衝擊淤堵,越積越多,蓄水脹滿,於是產生了「癰腫」。

身體運來的能量(衛氣)被寒凝淤血所阻擋,無法打通經脈,不斷積累,就會鬱積而化熱。這種虛熱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腐蝕肌肉,肌肉腐蝕到一定階段就會變成膿汁。膿汁不能被及時運走就會導致「筋」開始腐爛,腐爛的「筋」會接著腐蝕「骨」,骨被侵蝕就會導致骨髓消減枯滅,骨髓衰少就會血氣枯竭,血氣枯竭會使「筋」、「骨」、「肌肉」得不到營養,經脈也會因此破敗漏冒,(那些不能及時運走的腐爛膿汁沿著經脈)流入五臟六腑,熏染腐蝕五臟,五臟受傷人就很容易死去了。」

從上面的論述我們看到,「癰疽」最初的起因是寒氣侵襲導致經脈不通引起的,因此預防「癰疽」的生成,祛寒和疏通經絡應該是綱領性的法則。一些人被「鬱積而化熱」的表面癥狀所迷惑,以為「癰疽」是熱症,實在是沒有看到問題的本質。

如果這些「癰疽」生長在比較淺層的部位,就會表現為爛瘡;如果生在比較內層的部位,比如五臟六腑旁邊或者別的器官上,就很容易膨脹成膿瘤腫塊。因此,楊琳會說:「腫瘤就是體內的癰疽。」

我們還應該看到,嚴重疾病的形成是有很多徵兆的,有相當漫長的發展過程,絕非偶然的一時而就。就像《內經》說的那樣:「兩軍對陣,旌旗相望,刀劍出鞘,到了不流血不能解決問題的地步,這不是一天形成的,一定是積怨已久的原因;人民令行禁止,士兵化干戈為玉帛,不必經歷戰爭的殘酷,這也不是一天的教化能做到的。」―――這讓我想起在危險水域禁止游泳的一副標語:早知今日掙扎苦,何必當初難勸阻。

推薦閱讀:

自己擁有正確的觀點卻不能說服那些鑽牛角尖的人,那我的觀點還算正確的嗎?
轉發:徐湛老師對於凡偉一事的一個評論
至上真理!人什麼都不是,人就是一隻空瓶子
什麼叫真理
聖經中關於愛的經文你能想到幾個呢?

TAG: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