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註定不會結束的咖啡之旅

摩卡港是世界上第一個進出咖啡的港口。摩卡這個地方很有趣,因為它是殖民大國從事貿易的地方,但是始終沒能唯一殖民成功的港口。

葉門作為世界上第一個人工大面積種植咖啡的國家,17世紀左右在咖啡出口上是處於壟斷地位的,而處於紅海岸邊亞洲與歐洲的一個海上門戶,摩卡港也是當時一大名港。所有出口到歐洲的咖啡都要從此港運出,所以當時歐洲人就把這種來自阿拉伯世界的神秘黑色豆子叫做摩卡——摩卡一度成了咖啡的代名詞。

如果對咖啡歷史多一些了解的話,還會發現20世紀曾經有一款紅極一時的「摩卡爪哇」(Mocha Java Blend Coffee),是用產自印尼爪哇島的爪哇咖啡和產自葉門的摩卡咖啡拼配而成的——極高的醇度,圓潤的口感,濃郁的巧克力風味和豐富的味道使其成為一款經典綜合拼配咖啡,即使後來摩卡港逐漸衰退並被廢棄之後,摩卡咖啡的大名卻一直被人們延續著。

20世紀八九十年代葉門內亂導致摩卡咖啡供應緊張,於是一部分從衣索比亞生產的與葉門摩卡具有相似風味的咖啡也被冠以"摩卡"的名字以替代葉門摩卡,所以就出現了「衣索比亞摩卡」——同樣具有濃郁的巧克力香氣和風味。其實追尋本源的話葉門摩卡的種子本來就是由衣索比亞傳過去的,所以這兩種咖啡雖然生長在不同的環境下,卻都具有同樣的風味。

咖啡的歷史裡也有黑暗的一面:「奴役和剝削」

直到17世紀中期,咖啡的種植僅限於衣索比亞,以及葉門,葉門在12世紀時傳進了衣索比亞的咖啡。

在1650年到1750年間,其小港口摩卡是世界貿易中心,並且是英國、法國和荷蘭商人的唯一市場,這塊位於紅海沿岸的綠洲變成了一座繁榮的城鎮。

到了18世紀,當咖啡開始能從亞洲和安的列斯群島獲得時,它的重要性下降了,儘管摩卡現在被掩埋在沙漠之下,但當時它卻是一座設防的城鎮,咖啡被阿拉伯當局小心地保衛著。

1604年,第一船咖啡運到了威尼斯,1609年摩卡和東印度公司之間成交了第一筆生意,1644年,皮埃爾.德.拉.羅克把幾袋咖啡卸在了馬賽,從那時起一直到18世紀初,馬賽始終維持著向全歐洲進口咖啡的壟斷地位。

1616年,一艘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船駛入了摩卡港,該船的船長布勒克(Pieter Vander Brdecke)設法偷偷地把一些生咖啡豆藏進貨物中帶回了阿姆斯牡丹,從這些生咖啡豆開始,亞洲出現了荷蘭的種植園,隨後安的列斯群島也出現了法國的種植園。

1690年,另一位荷蘭人,威特森(Nikolaus Wtter)帶著幾個人在摩卡一帶登陸,他們採摘了一些咖啡果並且還偷了一些咖啡樹苗,它們被移栽到荷蘭東印度。

1658年,荷蘭在錫蘭(現在的斯里蘭卡)建成了他們的第一個種植園,一位名叫巴巴.布丹(BaBa Budan)的印度朝聖者偷著帶出了7棵咖啡果,並把他們種在馬拉巴沿岸的契克馬乾勒(Chikmagalur),同時在1696年,荷蘭在印度尼西亞的巴塔維亞島(現在的爪哇)上建起了咖啡種植園。

1714年,一株高1.5米的咖啡樹從阿姆斯特丹運往法國送給國王路易十四,可以說大多數法屬地,南美洲、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的第一批樹苗都源於這棵咖啡樹。

1722年左右,在馬提尼克島任職的法國海軍軍官加師里埃爾.馬蒂厄.德.克利即將離開巴黎時,設法弄了4棵咖啡樹,並決定把他們帶回馬提尼克島,他費盡千辛萬苦,甚至生命的危險,終於把樹種在普里切,由奴隸們日夜守護,1726年首獲豐收,到1777年在馬提尼已有數萬棵咖啡樹,並傳到海地.聖多明哥。

1730年英國人把咖啡引入牙買加,從而開始了一段漫長而又生動的牙買加藍山的歷史。

1727年,法在巴西的帕拉建立種植園,並有不同晶種在里約熱內盧附近種植。

1750 —1760年,咖啡首次在瓜地馬拉栽種。

1779年,納瓦羅把一些樹苗從古巴帶到斯達黎加。

1790年,墨西哥開始種植栽種咖啡樹。

1825年,里約熱內盧種植園的咖啡種子被帶到夏威夷,如今在那裡種植的咖啡是唯一真正的美國咖啡。

1878年,英國在肯亞建立咖啡工業基地。

1887年,法國在越南建立了植物園。

1884年,咖啡在中國台灣首次種植成功。

1892年,由法國咖啡愛好者在中國雲南賓川縣種植成功。

1901年從留尼注引進其他樹種。

從這些時間的脈絡中,我們大體可以看到一粒咖啡豆的遊歷歷程,從最遠的一粒到最近的一粒,幾百年的緩緩流淌,只有開始,卻從未結束。


推薦閱讀:

TAG:摩卡咖啡 | 咖啡文化 | 精品单品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