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認識的「模型」與這個專欄的初心
世間的學問太多,不同層次、不同角度、不同框架,總有不同觀點。
學多了容易傻,這讓我感到困惑。
突然了悟,何不把世間的學問,看成一個個模型。
計量模型的邏輯很簡單,不過是搞清問題,做好設定,完成計算,假設檢驗和模型解釋。
理論雖是龐雜,但基本的內容(實證思想,模型設定形式,識別估計檢驗方法)學進去倒也都不難掌握。
勞動關係在《國家為什麼失敗》里外生,在《現代世界體系》里被當作解釋變數建系統方程;
《叫魂》為我打開了新的世界,裡面有乾隆的效用函數,而《咆哮彭城》讓我看到了藩鎮的效用函數;《中央帝國的財政密碼》做了(皇室野心,官僚規模,國企,稅基,通脹的)VAR;
《萬曆十五年》搞了一個明朝版的DSGE;
每個模型有自己的邊界,熟悉計量的人,不難從眾多選項中選出一個該用的模型。
繁複是模型的無奈,像灰度預測理論這種邏輯和形式都稱得上簡潔明快的模型,曾經給過我深深的震撼,竟然還真TM有用啊。『Essentially, all models are wrong, but some are useful』. George E. P. Box 誠不我欺。時間序列分析時,這種體會來得尤其生動。
希望通過專欄持續的寫作,能讓模型的思維方式,成為我和讀者的小無相功。
大凡讀書之人,要選做「多元論」的狐狸還是做「一元論」的刺蝟,那專欄就做一隻,講狐狸故事的刺蝟好了。專欄在簡介里引用了一個絕妙的比喻:
「狐狸四處打洞,妙招迭出;刺蝟以不變應萬變,試圖一劍傷萬敵。見到狐狸背後留下的流光溢彩的斷珠,刺蝟忍不住找一根紅線串起來的童話般的美妙衝動。 --- --- 孫廣振 」
希望專欄在新的一年,不忘初心,學有所成。
真的哇,哇出聲。歡迎交流和投稿。
推薦閱讀:
※交替方向乘子法(ADMM)演算法的流程和原理是怎樣的?
※兩個含有N個球的瓶子每次隨機選取一個瓶子拿出一個球到另一個,那麼將一個瓶子拿空所需次數平均是多少?
※生物學家能夠重建毀滅後的經濟學嗎?(上)
※除了物理學之外,有沒有其它學科的數學模型用到了較高層次的代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