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oppo首家高端體驗店,看線下手機廠商的擴張之路
在國內這個巨大的手機消費市場內,按銷售途徑而言,分為兩個陣營。一邊是以小米為主的互聯網廠商,而另一邊則是以OV為代表的線下廠商。
按理說,在沒有小米誕生之前,「互聯網手機廠商」還並不存在這一種概念。小米的問世將手機銷售從線下門店裡搬到了線上的網店裡。效果顯而易見,不需要動用大量的資金來裝修和鋪設線下門店,渠道的建設也省去了一大筆開支。
這樣的做法極大的縮減了手機本身的成本,自然而然就可以將價格降至一個令人驚訝的地步。小米做為第一批互聯網手機廠商,無疑是一個先行者的身份。很顯然小米的堅持成功了。在維持了一個忠實的用戶群體之後,還開拓了相當龐大的產品線。
而oppo和vivo這些以線下市場為主的廠商,則憑藉著當年功能機時代積累的龐大渠道,讓自己的品牌得以快速擴張。早在十多年前,從湖南衛視上的各種oppo和步步高手機的廣告中就可以看出,年輕人是他們的第一用戶群體。
不難發現,這和小米的「年輕人第一台XXX」的宣傳理念不謀而合,但是更深層次的去看,這兩種「年輕人」所存在的區別卻相當之大。oppo和vivo的用戶群體最龐大的還是女性用戶,而小米則反之。
因此一向捨得花錢請大咖來助陣代言的OV,自然用那些「小鮮肉」來俘獲了一大批女性用戶。而不停的、大面積的廣告覆蓋,則很有效的提升了產品的品牌溢價。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有很多不知情的用戶認為oppo和vivo是「國際廠商」,這也不難理解為什麼網友們會將OV戲稱為「大廠」了。
你總是可以在地鐵站的廣告牌上,各大綜藝節目的冠名上,各大體育賽事的贊助商上面找到oppo和vivo這兩家廠商的廣告。這些價值不菲的廣告,最終也溢價到了產品的本身上。
雖然中國擁有著非常龐大的電商市場,但是線下市場仍然是一個體量客觀的「陣地」。根據賽諾市場研究2017年第二季度的數據顯示,oppo和vivo分別佔據33%和27.1%的市場份額,剩下的則有Apple、榮耀、小米、金立等廠商瓜分,然而單個廠商而言,依然不敵OV的市場份額。
一向注重品牌建設的OV,在線下門店上的投入看起來非常捨得「下血本」。我們所見到的大部分店內VI裝飾材料、廣告牌匾、展示機等,都是有當地分級代理商提供給終端門店的,而這些錢,最終還是由OV廠商拿出。
你可以在中國大部分鄉村或者縣城中看到oppo和vivo的招牌,大街上LED屏幕在滾動播放著他們的廣告。而那些大大小小的手機店門口,經常可以聽到用廣場舞大喇叭放出的廣告詞「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等等。
在這群相當龐大的線下消費者群體中,這樣種種的做法,都在無時不刻的對消費者灌輸著自己產品的核心價值所在。隨處可見的門店,讓消費者甚至可以在產品發布會開完後的第二天,就可以在自己所在城市的實體店中拿到真機。這對於以搶購為常事的互聯網廠商,是難以企及的。
除小米之外,大部分的互聯網手機廠商,在產能、供貨渠道、上游渠道等方面都欠於線下廠商。因此搶購、售罄等現象屢見。早期的小米也一直持續著這種搶購的傳統,甚至能讓一部手機都催生出一個黃牛群體,帶動了一個灰色產業鏈。
在線上逐漸有了相當大名氣後的小米,也開始了它的線下擴張之路。小米之家目前在全國範圍內的一線、二線城市均有覆蓋。隨不及OV的「地毯式」鋪設,但是相比起其它互聯網廠商而言,從線上向線下的過渡,小米繼續提前起步了。
學習Apple和MUJI「雜貨店」式的經驗,小米之家的模式很顯然受到了消費者們的青睞。而在線下玩的風生水起的OPPO,怎能甘拜下風?
oppo和vivo在各個城市中的體驗店其實並不少,但是體驗店內所具備的功能和小米之家還是有著些許的差距。從某種方面來講,有些「高端不起來」。所以就在12月24日,也就是平安夜當天,位於淮海中路的OPPO「超級旗艦店」正式開業。
延續著oppo的「老傳統」,這次的開業依然少不了明星的助陣。這次的活動在手機圈內都造成了一定的話題性。oppo方面指出,開設這個「超級旗艦店」,目的並不是賺錢,而是為了提升品牌形象。
畢竟在這條街上,索尼、耐克等知名品牌如林,oppo的目的很明顯,就是要和他們並駕齊驅。
oppo在店內的相當大的一個空間內,放置了一個「巨型」的鯨魚,這條綠色的鯨魚佔據了店內相當大的面積。對於寸土寸金的店鋪面積而言,oppo的意圖就是要打造一個能彰顯出品牌形象的店鋪。
隨著互聯網廠商逐步的將觸手伸探到線下市場,不斷動搖著OV的位置,接下來的品牌建設上的投入,相比之前要增長不少。如果不繼續擴張,那麼市場很可能就會被那些「不速之客」所逐漸佔據。
「廣告砸錢,只服OV!」
推薦閱讀:
※15寸的小米筆記本Pro要和MIX2一起來?說說我的期待……
※小米前副總,現Oculus老大:年輕人的第一台VR一體機是實現「10億VR人」的關鍵!
※如何評價魅族用小米手機抵價換 MX3 的活動?
※小米盒子3s的MItouch觸控環功能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