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天網、擒老賴,玖富萬卡祭出的逾期用戶「追擊令」
引發社會熱議的黃淑芬「教科書式老賴」等一系列社會事件,讓時下的「老賴難題」再度呈現在公眾視野中。
明明有償還能力,卻以各種理由拒絕履行生效。這群被稱作「老賴」的群體一邊玩「躲貓貓」惡意拖欠債務,一邊卻奢侈消費逍遙法外;而另一方面債權人卻欲哭無淚,這種反差嚴重破壞了社會信用體系和經濟秩序。由此可見,一場自上而下懲戒「老賴」,打擊失信人的舉措迫在眉睫。
一張徵信大網正在愈織愈密
從國家層面緊鑼密鼓出台的政策和措施或可見一斑。
12月1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正式下發《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通知還指出,各地應當引導借款人依法履行債務清償責任,建立失信信息公開、聯合懲戒等制度,使得失信者一處失信、處處受限。失信錄入將使「老賴」在銀行貸款、置產置業、乘飛機坐高鐵、住星級賓館、出國出境等方面受到限制。
通知中透露的信息耐人尋味。這意味著,監管層已經重視「老賴」群體對行業產生的不良影響。
處於輿論漩渦的現金貸剛剛迎來監管「靴子」落地,另一項與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有關的動作同樣引人注意。由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起成立的「信聯」個人信用信息平台,將正式確定名稱為「百行徵信」,今年底將正式成立。
「信聯」的建立,顯然與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有關。與央行個人徵信系統相比,「信聯」在數據源和數據結構上會有比較明顯的差異,毫無疑問是建立了一個大的信息共享網,將打破徵信市場的「數據孤島」現象。此外,在人群覆蓋上可以更多元化,能夠更好地填補市場空白。
無形之手,玖富的金融科技思路
另外,「信聯」的建立,意味著如今對「老賴」的懲戒範圍已從現實社會活動進一步擴展至網路虛擬空間。比如,2015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與芝麻信用共同簽署對失信被執行人信用懲戒合作備忘錄。這一合作模式,通過專線方式實現數據對接,共享失信被執行人信息,開創互聯網聯合信用懲戒的先河。
而筆者熟知的金融科技公司玖富,旗下產品玖富萬卡也在對逾期失信者以各種「智慧」圍追堵截,讓「老賴」無處遁形。
早在2015年,玖富、宜信、人人貸等13家互聯網金融平台便首批接入央行下屬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搭建的「互聯網金融風險信息共享系統」,打破「信息孤島」後也開啟了互聯網金融信息共享和風控的新局面。
合縱連橫打通後,這讓隨之誕生的玖富火眼風控體系基礎數據十分豐富,除了整合內部數據外,該風控體系還參考了豐富的第三方徵信機構和反欺詐機構的合作方數據。在通過多重數據驗證反欺詐的同時,利用多維度數據源建模並不斷完善,提升了反饋潛在風險的能力。
而玖富萬卡作為玖富集團貫穿場景布局的智能消費分期平台,也集成了玖富集團的技術優勢和風控優勢。
玖富集團自主研發的風控模型「火眼分」和「彩虹評級」構成了玖富萬卡的重要核心。用戶實名認證後點亮「火眼分」,即可以獲得與之相對應的額度,而且借款、分期利息可隨著信用積累與火眼分的提高逐步降低。彩虹評級則是建立在火眼分基礎上針對用戶進行的「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級分級,預測每個等級的壞賬水平,並根據後續實際壞賬率對模型進行迭代。
黑科技的多管齊下,讓玖富萬卡猶如安裝了一雙「火眼金睛」,可以幫助更有效地判斷客戶風險,並針對不同的風險,採取不同的風險管理方式,便於有效分配資源,提升風險控制的效果。
僅僅通過大數據作簡單篩查並不能對失信人的賴賬行為產生震懾力,或許正是基於以上考慮,玖富萬卡也痛下「狠手段」。
早在今年3月 ,玖富萬卡便引入了仲裁機制,用戶申請分期服務時需同意並確認啟動先予仲裁程序,簽署仲裁調解協議。當借款用戶實際發生逾期後,如失信拒絕還款,可依據仲裁結果提交人民法院進行強制執行。
毫無疑問,從玖富萬卡針對徵信問題從「數據化」到「智能化」,再到「法律化」的發展脈絡,平台對於仲裁機制的引入將結合法律進一步壓縮「老賴」們的生存空間。隨著諸多類似玖富等金融科技平台的配合,一張徵信大網由此也愈織愈密,這將使得作為害群之馬並企圖渾水摸魚的「擼友」、「老賴」們無處遁形。
以懲促信,治賴「組合拳」還需強化
當然,在以懲促信的同時,玖富萬卡對於守信用戶則採取正向激勵舉措,為其提供了諸多優質專屬服務。此外,萬卡商城還為守信用戶提供獎勵、激勵機制,讓用戶充分感受到信用的價值所在。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難興」。不得不承認的一個現實是——相比國外,國內的互聯網金融,存在的盲區是徵信機制不完善。尤其在當前國內法律環境下,網路借貸屬於民間借貸範疇,借貸關係屬於民事法律關係,違約成本低。這讓不少失信被執行人有恃無恐。
玖富萬卡的模式提供了一個不錯的樣本,但還需要在行業中更多地延展開來。信聯的建立雖是「老賴」們的噩夢,但要真正發揮數據共享、數據全覆蓋的作用,還面臨著一些挑戰,畢竟徵信的核心是共享,但信聯能把數據共享到什麼程度,還要拭目以待。
這也意味著,懲治「老賴」之路依然面臨一片荊棘,治賴「組合拳」還需強化,需要集合全社會(政府、企業、個人)的力量,合多方之力助力信用社會的構建。
而彼時,「老賴」們的生存空間,必將越來越小。
——————————
王小琉(個人微信wangxiaoliu203406),微信公號「王小琉」。科技專欄作者,前中央媒體人。
智能硬體體驗者;IT&科技領域觀察者、記錄者、評論者
推薦閱讀:
※以太坊與黑盒子
※金融科技VS傳統銀行:並不是一場零和遊戲
※*區塊鏈*物聯網、金融科技遇到區塊鏈
※自動報告+金融問答,這裡有一種更快的資訊獲取方式
※支付場景緻勝的時代已經過去 BAT轉戰金融科技創新
TAG:金融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