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生活只是假裝睡著
每到年末,心裡總有一種焦慮不安的情緒揮之不去。
最近,網路上又興起了一種新奇的辭彙,叫「佛系」,大概是說:有也行,沒有也行,不爭不搶,不求輸贏。
看似無欲無求,或許只是喪文化的另一種呈現罷了。明明心有慾望,故作四大皆空。因為害怕徒勞,於是不敢用力。
由此就衍生出了一系列的「佛系」生活方式:傳播愛心、隨緣點贊的「佛系朋友圈」,輕輕鬆鬆、不求效果的「佛系健身」、相互遷就的「佛繫戀愛」,甚至簡單易行的「佛系養娃」……
就是用逃避來消解各種壓力。「佛系」現象的流行,無疑折射出了我們社會一種普遍存在的問題:對生活對人生的重重焦慮。
佛一下子變得忙碌了起來。無論是加官晉爵,還是男歡女愛,抑或創業融資,佛他老人家總以無上的智慧早站在山頂笑眯眯地等你。
在朋友圈裡,佛之一系更是聲勢浩大,如活佛,如老禪師,如倉央嘉措,如各路朝陽野生仁波切們,舌綻蓮花,各逞其能,千秋萬載,一統江湖。
主流媒體在批判這群佛系年輕人,要他們就算是佛系也得個個像斗戰勝佛系,敢擔當,勇打拚,做下諾大事業。可是朋友,斗戰勝佛當初可是大鬧過天宮的,吃過仙丹,鬧過瑤池,揪過玉帝老兒的鬍鬚,踹過太上老君的爐子,確定要鼓勵他們也這麼幹嗎?
社會多無奈,還是佛的懷抱最溫暖。佛系文化的內核,包括之前的喪文化,都是對現實生活最沉重的無力感。被生活強姦了,我反抗無力,順從還不行么?大哥,您說,喜歡在上頭還是在下頭?沒事,我可以坐上來,自己動。
人生在世,不可能無欲無求,不可能沒有壓力。但用佛系來逃避問題,就如假裝睡著,當醒來的時候發現問題還在。
心能轉境,不是天真地通過意念改變外圍,而是不斷提升自己,在物質與精神上都做到自足。有實力才有資格不合時宜。
史鐵生說:宇宙以其不息的慾望,將一個歌舞煉為永恆,這慾望有怎樣一個人間的名字,大可忽略不計。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慾望也是精神的一種流露方式。如果全都無欲無求,這還是生氣勃勃的人間嗎?
生活有著太多的雞毛蒜皮,我們常常深陷壓力焦慮抑鬱,難以跳脫。這時不妨,喝杯小酒,忘了紛擾的煩心事吧。
「應盡便須盡,無復疑多慮」今夜你只有你自己,不是一個身份複雜的社會人,而是個完完全全的自由人。不需要背負那麼多期待,那麼多責任,那麼多隱忍……偶爾的沉醉與釋放,會讓生活更輕鬆些。
只是太陽照常升起的明天,別忘了醒來。
推薦閱讀:
※佛系青年和油膩中年人的背後,是一種怎樣的情緒?
※寫給佛系少年的私物清單| 心中有禪,勇猛精進
※人生本來就有很多事是徒勞無功的呀。
※佛系青年:喪並快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