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拚細分賽道,青少年體育培訓市場還有什麼玩頭?
2017年即將接近尾聲,回想今年發生在青少體育培訓圈內事,動因體育的5億元融資無疑成為濃墨重彩的一筆。除此之外,橄欖球培訓新秀巨石達陣在今年內連續獲得兩輪融資也被外界加以關注
體育產業的投資熱,要回溯到2014年。2014年10月,國務院一紙「46號文」(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5年,中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將達到5萬億。2016年7月,國家體育總局發布《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十三五期間」實現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3萬億,產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比重達到1%,體育服務業增加值佔比超過30%,體育消費額占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超2.5%等目標。
「從46號文件到『十三五』規劃把體育發展定位為國家戰略等推動體育產業發展的政策陸續出台,為在探索期緩慢前行多年的體育產業奠定了肥沃的政策土壤。尤其是青少年體育培訓是體育和教育產業交叉的領域,兩個產業都有極強的政策引導屬性,政策利好是非常關鍵的力量。」動因體育COO安楠對鯨媒體說道。
目前,體育消費可分為觀賞性消費和體驗性消費。觀賞性消費以商業化的賽事及相關產業為主,以滿足娛樂化需求,例如NBA、中超、美國的四大聯賽等等;體驗性消費則是運動、健身產生的消費,以體育培訓為代表的體驗性消費主要提供體育健身的資源,是大眾體育的一種商業化形式,從投資的角度出發,體育培訓是中國體育產業在初級階段最具有商業性的形式之一。
「青少年體育培訓在體育產業中用戶接受度和用戶需求相對較高,有穩定的現金流,而且可以滲透到青少年及其整個家庭,能夠迅速聚攏用戶。機構可以逐步培養、運營用戶,滲透用戶在體育領域的品牌認知,等待時機成熟再進一步在產業中做延伸。布局青少年體育培訓項目,意味著率先抓住了精準的體育消費人群。資本對青少年體育培訓的青睞顯然是看中了體育產業的發展趨勢和青少年體育培訓在產業布局中的價值。」安楠這樣說道。
那麼,今年的青少年體育培訓融資情況如何?哪些項目獲得新的關注?呈現怎樣的特點?——鯨媒體梳理2017年青少年體育培訓項目融資情況如下:
2017年獲得融資的青少年體育培訓項目一覽
(鯨媒體註:據了解,圍棋具有競技性質,被歸為體育運動,和以體能對抗為主的體育項目相比,圍棋考驗個人智力,在對弈過程中往往頗費腦力。)
據鯨媒體不完全統計:
- 截至2017年12月20日,獲得融資的體育培訓公司共12家,獲投品類有籃球(夢想之巔、華蒙星體育、YBDL)、圍棋(愛棋道、弈知科技、聶衛平圍棋道場)、足球(青鳥盛地)、棒球(強棒聯合)、橄欖球(巨石達陣)、網球(好動網球)、多項目型(動因體育、蘭博文體育)
- 巨石達陣在今年內獲得2輪融資;成立至今獲得2輪融資的公司有4家,獲得2輪以上融資的有2家(YBDL、好動網球)
- 獲投輪次在種子輪的有3家、Pre-A輪有2家、A輪有4家、A+輪1家、戰略投資1家、被併購1家。總體來看,獲得融資的青少年體育培訓公司投資輪次大多集中在A輪及A輪之前
- 融資金融在數百萬元的有3家、數千萬元級別的有7家、數億元級別的有1家、未披露金額的有1家。融資金額大多集中在數千萬元級別
- 12家公司中成立最早的為聶衛平圍棋道場,於1998年成立;2008年成立的有1家、2012年成立的有2家、在2015、2016這兩年成立的公司占多數,達8家
- 除了YBDL在上海、華蒙星體育在廣州、蘭博文體育在南京之外,剩下9家公司所在地全為北京
「46號文件頒布之後。若干資金蜂擁而至,體育產業的投資看起來十分火熱。」凱興資本創始人潘石堅告訴鯨媒體,「但在2015年、2016年,體育產業進入了一個小的低谷,第一撥人投資天使輪或種子輪之後一年左右,很多公司未及預料,投資人也開始思考創業團隊選擇得對不對、經營模式和盈利模式是否正確等問題。」
關注「鯨Media」公眾號,回復關鍵詞「融資」可查看今年前三季度教育行業一級市場融資報告
鯨觀察
一、非剛需、產品生命周期短,大眾項目面臨「成長的煩惱」?
根據睿藝日前發布的《2017中國家庭素質教育消費報告》——體育教育消費分析顯示,球類體育培訓項目依然是家長的首選,在整體項目中佔比45.41%。
「會不會踢球、球踢的好不好沒關係,關鍵是足球能教會人們堅韌和以大局為重的觀念。」索福德足球創始人范承恩在一次論壇上回顧自己十多年足球生涯感悟說。
球類項目一般為團隊項目,需要多人參與,這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團隊精神和大局意識。「把孩子送來培訓的家長大都希望孩子能參加這種集體活動,強身健體的同時學會與人溝通、團隊合作,因此以足球、籃球為代表的團體運動還帶有一定的社交屬性。」范承恩說道。
但這也暗含另外一層意思:家長在選擇培訓機構時對品牌辨別程度不高。一位不願具名的足球培訓機構從業者M告訴鯨媒體:「家長其實也不懂球,也不知道教練教的怎麼樣,足球、籃球培訓門檻低,只要有個場地、有幾個老師就能說自己是做培訓的了,入行門檻低,且真正懂球的人少。」
此外,非剛需、人力資源不足、無標準化體系、學員對教練依存度高、異地擴張難度大、產品生命周期短是目前籃球、足球等大眾項目面臨的幾個重要問題。
目前家長為孩子選擇課外班首先考慮的是奧數、英語等與中小學主學科相關的課程,其次是與藝術或與考試加分項相關的鋼琴、舞蹈、科技類課程,再其次會考慮體育。與學科類培訓、藝術類培訓比,體育類培訓並不算是剛需。
專業體育人才缺口大是體育培訓機構面臨的另一個痛點。在今年3月的「中美體育管理髮展與人才培養論壇」上,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鮑明曉曾表示,到2020年和2025年體育產業從業人員的缺口分別是400萬和600萬人。體育人才缺口大,師資水平良莠不齊對培訓質量會帶來直接影響,進而導致培訓機構的標準化和規模化發展受限。
「不排除很多家長沖著教練去,如果教練一走,會帶走大批學員離開,現狀就是這樣,企業可以自己內部培養,但是需要花很長時間和很高成本,如何保持師資資源,一直是培訓機構面臨的痛點。」M告訴鯨媒體。
「一套教學課程、基本動作學員在2到3年內就能學會,那麼他學完之後,機構怎麼進行續費或繼續招生?——辦賽事。體育離不開比賽,體育競技都是以比賽作為衡量標準,比賽也是最能增加客戶粘性的方法之一。培訓、賽事和場館成為現在體育培訓的三大主業,有的賽事會選擇在大型商超內舉辦,這樣能帶動人流,促進餐飲等服務業的營收,這也是為什麼商超、地產商願意與機構合作的原因之一。」M說,「覆蓋產業鏈的賽事IP、衍生品(裝備)、贊助商、大數據、彩票、旅遊等各個環節也湧現了出了創業者。」
而對於培訓機構來說,資本可以迅速進來,機構可以拿到快錢,可以擴充品類、擴展門店,但是後續的經營管理問題是考驗能否活下去的關鍵。尤其是當企業做大做強之後,攤子鋪開了,支出也同樣增多,對於財務、銷售、運營、甚至投資方面的管理開始逐漸清晰,度過了「如何活下來」那個階段,怎麼「活得更好」成為機構的又一大困擾。
「對於每家培訓機構來說,最大的挑戰應該是供應鏈,包括人力、課件等等,有充足的能力才能完成服務。動因體育有近3000個教練,在全國18個城市運營,要面對龐大的用戶群體、課程安排體系和大量的場館運營等。而且培訓是一個口碑導向的行業,要用人去服務人,怎樣在標準化的管理中體現個性化,更好地服務用戶,讓員工實現更高的價值獲得更好的成長,這其中涉及到課程的建設、從團隊文化到機制建設、老帶新的傳承等人力供應鏈的管理,還要不斷地讓整個供應鏈提能、提效,對每個企業來說都是非常大的挑戰。」安楠對鯨媒體說道。
值得注意的是,M提到了體育培訓的另一個特徵——在國內,足球、籃球體育培訓具有極強的壟斷性,往往一個地域會產生一家獨大的情況,龍頭們壟斷了場地和資源,後來者或規模頗小的機構若想進入這個市場則頗費力氣。但凡事沒有絕對,中小培訓機構並不會「活不下去」,因為「回購率可以看成是一種競爭優勢」,在M看來,品牌、師資是構築壁壘的關鍵,是能持續賺到錢、提升自身「造血能力」的關鍵,誰能贏得用戶,誰就能脫穎而出。
有的機構會靈活處理場地,提高坪效,把單位面積內的使用率提高,周一到周日把場地、場館全部利用出去,這是提高效益比較快速的方式之一,或是提高客單價,讓收入在短期內提升。「從產品和服務層面上講,競爭還是看誰能從用戶的角度出發,滿足用戶高品質、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通過課程去滲透教育理念,讓更多孩子能夠參與、體驗到體育運動中來,強健他們的體魄,促進他們心理和人格的培養,提升綜合素質。這既是教育培訓機構的責任也是響應國家的政策性號召,」安楠向鯨媒體說道,「最後的贏家一定是不忘教育的情懷與初心,讓更多孩子和家庭感受到體育魅力和樂趣的機構。」
鯨觀察
二、「小而美」的培訓項目很搶手、領域越細分越好?
比起足球、籃球等大眾類體育培訓項目,近一兩年,棒球、橄欖球、網球、冰球等小眾項目的市場份額不但沒有被侵蝕,反而獲得資本青睞。以今年為例,主營棒球培訓的強棒聯合獲得創新工場投資、主營橄欖球培訓的巨石達陣在年內獲得兩輪融資。且一些機構並不只把眼光放在單一項目上,獲得5億元巨額融資的動因體育除籃球、足球外,還有羽毛球、網球和擊劍等項目;以擊劍起家的萬國體育,兼具籃球、游泳、舞蹈、自行車等項目。
巨石達陣投資方凱興資本創始人潘石堅告訴鯨媒體,很多人會覺得橄欖球這樣一個小的門類在中國的愛好者和參與者數量肯定不會太多,「但我們覺得橄欖球培訓市場未來增長的空間很大」。
第一,橄欖球實際上更多的是傳遞美國文化,從流行程度的排名看,美式橄欖球在美國排第一位,很多在國外讀完書的80後、90後已升級為家長,他們在之前留學的過程中會發現與國外同學的融入上是存在問題的,把孩子送到橄欖球培訓機構是希望他們在體育文化上有更深層次地與國際接軌、跟國際交流的機會。且巨石達陣在培訓時用美式英語教學,孩子們比較容易受到美國英語的熏陶。
第二,隨著消費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孩子和家長有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希望暑假、寒假去美國參加橄欖球的夏、冬令營,去看比賽,甚至想找橄欖球的巨星要簽名等等。在美國,橄欖球賽事的價值比夏季奧運會的價值還大,橄欖球在中國會有一個非常好的發展。
第三,小朋友穿上橄欖球的裝備往往變得非常帥氣,現在有了朋友圈、有了微博,這些媽媽們最熱衷的就是曬一曬孩子打橄欖球的照片。更重要的是,橄欖球是一個團隊運動,不管個人水平多好,沒有團隊的配合一切都是零,參與橄欖球運動除了鍛煉身體,更重要的是學習團隊合作精神。
強棒聯合創始人孫嶺峰對鯨媒體說到,「在美國、韓國、日本等國家、棒球的受歡迎程度遠遠高於中國,從小學到大學,棒球都是一項非常『搶手』的課程和戶外活動,排除各國文化因素外,與其他需要大量體力的運動相比,棒球常常被看成是一種考驗智力的項目,被稱為『競技與智慧的結合』。很多家長送孩子來學棒球的原因之一是為孩子出國留學,希望在學校里與當地學生有共同愛好和運動習慣,到了美國容易與人交流。」
「項目的市場空間肯定是跟項目受歡迎程度和文化環境相關的。還有一點要看方向,冰球、高爾夫球等這些小眾項目市場雖然不會很大,但用戶價值很高,這些高凈值人群,黏性高、消費能力高,」安楠告訴鯨媒體,「體育培訓市場在中國雖然起步晚但發展迅速,目前這個細分領域的滲透率和消費水平均處於相對較低的水平,整個行業未來發展前景廣闊,大家也都有機會。」
「小市場容易做成龍頭老大,行業中的第一名往往會把整個市場的一半江山佔下來,甩開第二名、第三名很遠的距離。乒乓球,羽毛球等看著很大的市場,很難投出小巨人企業,」潘石堅從投資的角度提出建議,「體育行業每個細分項目都是一個賽道,夏季奧運會和冬季奧運會有400多個體育項目,冰雪裡可以分滑冰和滑雪,滑冰里再細分,速滑、冰球和花樣滑冰;每個細分里都有出老大的可能。」
達晨創投董事總經理李永林曾在公開場合表示:「體育產業機會很大,任何創業者熟悉的小眾體育領域都值得關注。有些細分領域我們平時不關注也接觸不到,但其實在中國每個小眾運動領域至少有百萬以上的粉絲在參與,在相應領域很容易做成老大。萬國體育就是從擊劍做起來,七八年後成為了行業中的領軍者,一位學員每年最低收一萬多塊錢,一萬個小學員就是一億的收入。以橄欖球培訓項目為主的巨石達陣,現在已經三千個學員。其它領域同理,越細分越好。棒球、橄欖球、攀岩、垂釣等,各種各樣的小眾項目未來都有很好的發展機會。」
以擊劍項目為代表的萬國體育在2016年6月登陸新三板,成為國內體育培訓第一股。成立於2006年的萬國體育,目前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佛山、西安、杭州、加拿大多倫多等地開設了11家擊劍中心、1家綜合體育中心,除單一擊劍培訓項目,還有擊劍運動培訓、擊劍賽事舉辦和擊劍裝備銷售業務,以及籃球、游泳、舞蹈、自行車等項目為輔,累計培養會員逾10萬人。據萬國體育最新的財報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萬國體育營業收入為1.2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8.39%;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703.59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93.99%。
小眾項目獲得關注並不代表他們不存在非剛需、人力資源不足、無標準化體系、學員對教練依存度高、異地擴張難度大等問題,小眾項目有其「小眾」屬性的特點,例如冰雪類項目對氣候、場地要求較高;帆船、滑水等水上項目對水質、水域有要求。
「我們不可能只靠冬天那幾天『吃飯』,如果是人造滑雪場成本太高。現在很多投資人也在看小眾項目,但可能是抱著觀望的態度,從觀望到深刻的理解需要過程,」某滑雪培訓負責人對鯨媒體說道,「我們也想向那些大眾項目的頭部企業看齊,但是對於創業公司來說資金、資源都不充足,發展太快是有問題的,服務和質量肯定會跟不上,所以創業公司把握好心態很重要。」
在M看來,小眾項目能滿足不同人群對體育的偏好即可,沒必要所有的體育項目都像足球、籃球那樣成為「萬人迷」。而且是否小眾或大眾關鍵看個人如何界定,高爾夫、擊劍等項目以前被認為是「貴族的遊戲」,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也能參與到這些運動中,所以說不準哪天小眾就變成大眾了。
而萬國體育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殷柯認為,體育培訓項目並不分大眾和小眾,關鍵看怎麼去做,大項目有大項目的優點,小項目有小項目的優點。在他看來,可能文化底蘊深、競技性強、符合中國文化的體育項目更易於推廣。比如印度的板球就玩得很好,這與印度人的文化有密切的關係。體育是一種文化的表達,關鍵在於推廣。推廣有多種形式,比如說舉辦奧運會就是一種國家做的綜合性大規模推廣活動,以及明星代表推廣,因此一家企業怎麼做推廣至關重要。
對於體育產業的未來趨勢,潘石堅對鯨媒體說道:「體育是大文化產業的一部分,它有一個明顯的特徵是反周期行業。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時候反周期行業發展會更好,目前中國的體育產業比例不太合適,以前百分之七八十是體育用品,鞋、帽子、衣服、裝備,在國外這些只佔四分之一。從總量來說,體育產業未來有20倍的增長。」
「而且體育改革現在的大方向就是要中心和協會分離,足協和足協大聯盟已經分離了,而且足協大聯盟的改革方案馬上出來,這也是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在體育方面的一個重要工作。第二,籃協有了CBA公司和籃管中心分離的關係,姚明當了籃協的主席。排球方面,體育之窗拿下了排球的商務運營權。協會和中心逐漸分離,這就是改革的紅利。」潘石堅看好未來體育產業的走向,有糧食部的時候,有人會吃不飽飯,有紡織部的時候,我們的衣服大多破衣爛衫,這些部門沒有了,大家吃得好、穿得暖,其實體育也是這樣,如果監管放鬆的話,體育會迎來一個新的春天。
結語
不如用這幾位創業者公開演講時說的話激勵青少年體育培訓賽道的選手們:
索福德足球創始人范承恩:我們的體育市場才剛剛起步,整體受眾人群較少,面臨的非剛需、無標準體系等現象是可以理解的。當我們的足球文化、足球人口達到了像歐洲、美國這樣的程度,賽事會成為我們主要的商業模式,希望從事青少年培訓的同仁們一定要堅持到底,因為市場需要時間去培育發展,希望大家能分享、合作、共同成長。
萬國體育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殷柯:從培訓到教育一定有很大的跳躍和升級,需要很多年的努力,需要國家、市場雙方共同努力。體育培訓一定要賽事、場館、裝備、健康管理等要素相互整合,培訓只是第一階段的基礎,未來可能將大眾體育與競技體育、職業體育相結合,未來一定是多種多樣的。體育本身是一個服務業,是一個苦活、累活、臟活, 從體育培訓行業乃至整個中國體育產業來看,未來三到五年之內,都是一個去扎紮實實做實事的時候。
少兒圍棋培訓機構弈學園創始人王東:在商業世界中存在一種簡單有效的方式。第一是要找到(商業模式),第二是要堅持。第一條很重要,第二條堅持跑下去的能力,比贏在起跑線上要重要得多。雖然在素質教育領域還沒有像其他領域那樣有特別大的公司出現,但是我們願意和大家一起努力,一直走下去,再過五年八年,我相信中國的素質教育領域裡面絕對有我們的一席之地。
推薦閱讀:
※如何與孩子做朋友?
※#寒假實習季#來公司實習有一段時間了,總覺得和同事有距離感,該怎麼辦?
※如何讓自己去奮鬥?
※臨床醫學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是否被取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