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三千年 | 第五回:錫安的號角——近代以色列如何在動蕩中建國

這是明眸以色列壯遊的第11篇壯遊功課

介紹猶太歷史

耶路撒冷啊,若我忘記你,讓我的右手不能使用。

——猶太聖經《詩篇》137:5

上一回我們講到,君士坦丁大帝皈依基督教後把耶路撒冷變成了基督教城市,之後伊斯蘭興起,建立了哈里發國,穆斯林和猶太人一起抵抗試圖收復耶路撒冷的十字軍,隨後穆斯林的馬穆魯克王朝又返回以色列建立了統治。

馬穆魯克王朝之後,統治以色列一地的還是一個伊斯蘭帝國:奧斯曼帝國 (Ottoman Empire)。

奧斯曼帝國的疆土在17世紀達到最盛

黑色圈出的是以色列地

當奧斯曼帝國統治地中海的時候,猶太人仍然在世界的犄角旮旯里生活,他們只求不再把自己卷進戰爭的漩渦。

許多流落各地的猶太人發現,無論他們多麼努力,總是無法融入當地社會。有些感到難以保持猶太人特點的人,開始掩飾自己的猶太人身份;有些人則完全不再踐行猶太傳統習俗。但縱觀歷史,猶太人深知自己是無法擺脫猶太人身份的。

他們慢慢認識到,身處異國他鄉,在不能獲得公民權的國度,自己是不可能自由自在生活的,一想到這個,他們建立猶太家園的渴望就越強烈。而縱觀全世界,似乎只有曾經的以色列王國,現在叫巴勒斯坦的地方有容得下他們的可能。

01

壯士含冤促成環法自行車賽

無神論小記者發起複國運動

猶太人難道沒長眼睛嗎?猶太人難道沒長雙手雙腳、五臟六腑,不知冷熱、不分香臭,沒有七情六慾!猶太人吃的是同樣的糧食,刀砍斧剁同樣會受傷,同樣會得病,同樣能治好,同樣感受得到酷暑寒冬,和基督徒不一樣嗎?任誰刺我們一劍,我們不流血嗎?

——威廉·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第三幕第一場

1870-1871年,普魯士在普法戰爭里打敗了法國,建立了德意志帝國,御駕親征的法國皇帝被俘。德意志帝國擔心法國報復,拉著奧匈帝國和沙俄帝國準備結盟,但是沙俄在巴爾幹問題上和奧匈帝國起了爭執。1894年,俄國和法國簽了協約,歐洲大陸出現了德奧和法俄兩個陣營。

正值1894年的秋天,潛伏在德國大使館裡的法國間諜拿到了一份不得了的東西——一個法國人寫給德國武官的文件,上面說,「我的消息很靈通,願意為德國人提供法國炮兵的情報」。

法國人接到消息後很快就鎖定了懷疑目標:法軍炮兵隊伍中有一個祖上來自德國的猶太軍官阿爾弗雷德·德雷福斯 (Alfred Dreyfus),畢業於備受拿破崙寵愛的巴黎綜合理工學院 (école Polytechnique),一年前參加父親的葬禮而去了一趟德國。

德雷福斯被叫進總參謀長辦公室,聽寫了幾個詞和幾句話後就被逮捕了。調查結束後第二天,德雷福斯就被各大媒體稱為叛徒。

漫畫中的德雷福斯,被稱為毒蛇般的叛徒

隔了幾天,軍事法庭開始審理德雷福斯的案子,他被起訴為叛國罪。但是請來的三個專家經過鑒定都認為德雷福斯的筆跡與告密紙上的字跡並不相同。

有一位專門識別照片的專家,在鑒定筆跡上沒什麼經驗,卻堅稱兩份手跡相同,法官竟採納了這位照片專家的意見,判德雷福斯有罪。德雷福斯被剝奪了軍銜併流放到惡魔島 (Devils Island) 單獨監禁。

一份畫報上描繪德雷福斯被剝奪軍銜的畫

德雷福斯在惡魔島的監獄

猶太人德雷福斯叛國事件激起了法國社會輿論的很大反響,民眾們對於猶太人的仇恨被點燃了。巴黎民眾走上街頭,舉行了「猶太人去死」大遊行。

巴黎民眾在遊行中燒毀一個稻草做的猶太人 (德雷福斯的哥哥)

當時法國最大的體育報紙《自行車》(Le Vélo),經常在體育報道中摻雜大量政治評論。《自行車》的主編在報紙上堅信德雷福斯是清白的,這觸怒了該報許多反猶的廣告客戶。

這些廣告商聯合其他一些報業人士創立了一份新的報刊,名為《汽車》(LAuto),就是如今知名的《隊報》的前身,打算與《自行車》一戰。第一屆環法自行車賽就是《汽車》為了推廣品牌開展的。

兩年後,法國軍情局的頭兒 Georges Picquart 上校得到線索,發現真正的叛徒其實是另一名總參謀部成員,德雷福斯是無辜的。但是總參謀部封了他的嘴,把他調到北非去了。

上校在北非想辦法給法國總統寫信,不過信還沒到總統手裡就被攔下了。好在最後信落到了一個有良知的議員手裡,這位議員知道自己做不了什麼,但他把這封信的內容告訴了德雷福斯的哥哥。

在德雷福斯家人和記者的努力下,真相大白於天下,輿論嘩然。法國軍方刻意隱瞞事實,並且還做了對德雷福斯不利的假證,人們普遍認為,這只是因為德雷福斯是一個猶太人。法國社會終於開始正視自己的反猶主義傳統。

入獄5年後,德雷福斯答應了軍方以不再上訴為前提的赦免,很多法國民眾十分失望,認為德雷福斯放棄了堅持真是太沒有氣節了。

又過了7年,德雷福斯正式平反,並被法國軍隊重新接納。一戰爆發後,德雷福斯上了戰場,還晉陞為中校。但是德雷福斯家的不幸並沒有結束,在二戰中,德雷福斯的孫女因為是個猶太人,在奧斯維辛集中營慘遭殺害。

維也納報社駐巴黎的記者西奧多·赫茨爾 (Theodor Herzl) 負責報道德雷福斯事件,他親眼目睹了德雷福斯一審被判為有罪後爆發的「猶太人去死」大遊行。赫茨爾本人是一位出生在布達佩斯的無神論猶太人。

「即使在受過啟蒙的法國,猶太人也會受到如此不公正的貼標籤式待遇。」 赫茨爾認為,猶太人必須要有自己的國家,否則任時代怎麼發展狀況都不會變好。

赫茨爾發起了猶太復國主義 (Zionism,音譯為「錫安主義」),號召全世界猶太人團結起來,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一個屬於猶太人的自治國家。

「錫安」 (Zion) 一詞來自於耶路撒冷附近的錫安山 (Mount Zion),可以代指耶路撒冷和以色列之地 (這時叫做巴勒斯坦地區)。

赫茨爾寫了一本叫做《猶太國》的書,描述了他心中的猶太理想國。他主持了世界猶太復國主義者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擔任猶太復國主義者協會主席到直至去世。赫茨爾還奔波世界各地,和各國政府協調改善當地猶太人的境遇。

在瑞士巴塞爾參加復國大會的以色列國父赫茨爾

這位以色列國父在猶太復國夢想實現前近半個世紀就去世了,他甚至也不知道那個新的國家會被取名為以色列而不是猶太國。

赫茨爾的遺體在以色列建國後第二年被運回以色列,安葬在耶路撒冷的赫茨爾山 (Mount Herzl),山上還有猶太大屠殺紀念館以色列國家公墓

赫茨爾山上的猶太大屠殺紀念館

是目前以色列遊客數量僅次於西牆的景點

不少歐洲猶太人並不打算回到以色列支持復國,這些人大部分選擇定居美國。美國是一個神奇的國度。基督新教徒占人口的大多數的美國,是基督教世界有史以來第一個不排斥猶太人的國家。

這些流亡海外的猶太人在千年的被迫害史中長了教訓,擔心自己如果支持猶太復國主義會被認為是對所在國不忠。他們心想:為什麼不可以同時是好猶太人、好美國人和好復國主義者呢?精神上復國不就行了嗎?

02

近代中東一團亂

說來全賴英國人

巴勒斯坦地區到底是誰的?為什麼雙方都聲稱那裡是自己的?來聽聽始作俑者英國人怎麼說。

奧斯曼帝國有一塊叫做巴勒斯坦的土地。這裡最早叫迦南,建立了以色列王國後就改名叫以色列,後來羅馬人又把這裡改名叫巴勒斯坦。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以英法俄為首的協約國,和以德國、義大利 (倒戈過來的)、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組成同盟國對立。

英國人認為要打敗奧斯曼帝國就一定需要阿拉伯人的協助。

1915年,英國派往埃及的高級專員麥克馬洪爵士給阿拉伯領導人海珊·本·阿里寫信。信里含混不清的說,如果海珊帶領阿拉伯弟兄反抗奧斯曼帝國的統治,英國就會支持他們在中東建立起獨立的阿拉伯國家,地點是除了敘利亞的一部分沿海地區之外的中東。

當時阿拉伯人自己以為,英國人許諾給他們的土地不僅包括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大部分地區,也包括巴勒斯坦在內。

1916年,也即給阿拉伯的海珊寫完信後的第二年,英國人和他們的協約國盟友法國坐在一起,用鉛筆在地圖上畫了一條直線,把中東的土地作為未來的戰利品提前分割了。這份分割協定叫做賽克斯-皮科協定 (Sykes-Picot Agreement)。

賽克斯·皮科協定的劃分,A:法國勢力範圍,B:英國勢力範圍

在這個秘密協定里,英國人面不改色心不跳的把去年許諾給阿拉伯人的敘利亞分給了法國

翻開一張現代中東地圖,你會發現敘利亞南部和約旦、伊拉克之間的國界線有一條長長的直線,這條直線的右半段拐的一個彎也是因為英國發現法國人分到的地里有石油,就從法國手裡多搶了一塊。

現代敘利亞地圖

英國人在地圖上隨手一畫的時候,並不關心這樣會不會把屬於同一個民族同一個城鎮的人分割開,或是把不屬同一個民族的人歸入同一個國家。

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進入尾聲,奧斯曼帝國的巴勒斯坦很快就要被英法俄組成的協約國拿下了。

出生在俄羅斯的英國猶太人哈伊姆·魏茨曼 (Haim Weizmann) 是一位化學家、政治家,他是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中的一員。他採取的主要策略可以說是「求爺爺告奶奶」策略。魏茨曼一直想方設法說服英國政府支持他們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創建一個猶太國,他後來成為了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的領袖。

英國人也打著自己的小算盤。這時候不少有影響力的猶太人去了美國,如果讓這些美國猶太人看到英國人願意幫助他們的猶太弟兄建立家園,他們一定會督促美國領導人幫著英國打德國。

1917年,英國很快發布了外交大臣致猶太人羅斯柴爾德勛爵的一封信,被稱為《貝爾福宣言》(Balfour Declaration):「英皇陛下政府贊成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民族國家,並會儘力促成此目標的實現……」

——英國人同意把巴勒斯坦給猶太人了。

猶太人有理由建立自己的家園嗎?當然是有的,他們的故事這也寫到第五回了,前幾千年慘不慘?慘。別的地方容得下他們嗎?容不下。

但是生活在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就不無辜嗎?僅僅因為千里之外一群陌生人 (英國人) 對另一群陌生人 (猶太人) 做出的承諾,在巴勒斯坦已經生活了上千年的阿拉伯人就要離開世世代代定居的家園,有人問過他們的意見嗎?

英國在1915年把巴勒斯坦和敘利亞都給了阿拉伯人,1916年又把敘利亞給了法國,1917年把巴勒斯坦給了猶太人——在英國人眼裡,這塊土地只是政治博弈的籌碼罷了。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都以為自己得到了英國人承諾的巴勒斯坦。猶太人拿出《貝爾福宣言》,阿拉伯人拿出英國人給海珊寫的信——他們都發現自己被英國騙了。俄國人還替法國拿出英國跟他們簽的秘密協定,這下局勢更亂了。

英國人補充說:他們給阿拉伯人寫的信用詞模糊,所以他們一開始是真心實意想幫猶太人建國的。由於英國人為了自身利益向別人許下的空洞諾言,近代中東的戰火被點燃了。

03

猶太人奉旨移民

阿拉伯武力反擊

1922年秋天,國際聯盟宣布英國託管巴勒斯坦地區正式生效。

不管怎樣,猶太人還是認為猶太復國獲得了英國人的官方背書,具有政治上的合法性。猶太人開始緊鑼密鼓的籌劃新國家,首當其衝的就是人口增長問題。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巴勒斯坦地區有60萬阿拉伯人,6萬猶太人。大量在歐洲受排擠的猶太人,聽說了貝爾福宣言,紛紛踏上返鄉路。到1936年,巴勒斯坦已經有37萬猶太人了,不過阿拉伯人也叫了不少弟兄來幫忙,這時巴勒斯坦有100萬阿拉伯人

面對越來越多的猶太人,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感受到了威脅。阿拉伯人找英國人訴苦,猶太人找阿拉伯人坐下聊天,但是都沒什麼用,歷史遺留問題,談不攏。

耶路撒冷的阿拉伯人不斷起義。每次起義,英國都會派人來聽聽他們的抱怨:「猶太人竊取我們的土地!」 猶太人喜歡買巴勒斯坦的廉價土地定居,沼澤啊鹽鹼地啊什麼的。

實際上,大部分來自歐洲的猶太移民都是中產階級,給巴勒斯坦帶來了更高質量的生活和更好的醫療,一些周邊國家的阿拉伯人聽說巴勒斯坦發展的好,也紛紛慕名遷來定居。

聽多了報怨,見多了衝突,英國才逐漸意識到這兩個民族無法共同生活在一塊狹小的土地上,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把巴勒斯坦分割成一個阿拉伯國和一個猶太國。

英國人提出了一個計劃:阿拉伯人得到巴勒斯坦70%的土地,猶太人得到20%,剩下的10%是最容易起衝突的耶路撒冷一帶,由英國人管。但是阿拉伯人和猶太人都不願意和對方分享土地,這個計劃引起了不小的衝突,最終擱置了。

不久後德國納粹黨上台,英國人緊張了起來。為了防止阿拉伯人在二戰即將爆發之際倒向德國人,英國打算跟阿拉伯人釋放一些友好信號。英國發布了一份白皮書,宣稱英國政府將會在10年內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阿拉伯國,未經阿拉伯人允許,猶太人不得再移民巴勒斯坦。

英國人就不怕這麼做得罪猶太人嗎?不怕,他們知道,即使得罪猶太人,猶太人也不可能倒向迫害他們的納粹德國,他們只擔心阿拉伯人和德國結盟。

德國的納粹黨,正式名稱是「民族社會主義工人黨」,猶太人一聽這個名字心都涼了,這個名字里的每一個詞都跟猶太民族資本家商人過不去。納粹德國從1933年開始迫害猶太人,大量猶太人從德國和波蘭前往巴勒斯坦地區避難,使得巴勒斯坦的猶太人口在1939年翻了一番。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屠殺浩劫中倖存下來的猶太人更加渴望儘快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免遭迫害的猶太國家。阿拉伯人也很無奈:我們同情猶太人,但是屠殺猶太人的是德國人,為什麼不從德國的土地中劃一塊給他們建國?為什麼是我們?

英國人的搖擺不定和自相矛盾把中東變成了一個不定期自爆的火藥桶。而英國人自己,雖然在二戰中勝了,但是國力大打折扣,沒有能力再像之前一樣維持巴勒斯坦的和平了。

自己親手製造的爛攤子終於管不下去了,在地圖上用鉛筆畫下那條直線的32年後,1947年,英國決定撒手不管了,把巴勒斯坦問題交給剛剛成立兩年的聯合國處理。

04

硝煙不曾滅 土地換和平

我們的基本目標是消滅以色列。

阿拉伯人民渴望戰鬥。

——埃及總統 納賽爾,1967年5月27日

聯合國接手巴勒斯坦地區後,提出的方案和英國曾經的一樣:把巴勒斯坦地區分割成一個阿拉伯國和一個猶太國。阿拉伯國家聯盟堅決反對分治方案,他們只願意獨享巴勒斯坦地區。

千年前的以色列王國、英國原本應許給猶太人的巴勒斯坦地區包括一部分外約旦領土,這部分外約旦領土在之前就被英國人用來安撫阿拉伯人和制約法國了。

聯合國的分治方案里分給猶太人的是除去外約旦後60%的巴勒斯坦疆土,不過這些土地中有一大部分是內蓋夫沙漠的貧瘠地帶。

1947年聯合國分治方案

藍色:猶太國;黃色:阿拉伯國

許多西方國家多少對猶太人有一些愧疚和同情,尤其是看到希特勒的行徑後,他們對於聯合國的分治方案都投了贊成票。1947年底,聯合國大會以33票贊成、13票反對、10票棄權通過巴勒斯坦分治方案。

對於猶太復國主義者來說,這不是一個很好的結果,不過這畢竟意味著猶太國的建立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支持,他們決定接受這個方案。而阿拉伯人堅持要得到巴勒斯坦的全部,他們選擇以不宣而戰的方式來阻止聯合國決議的實施。

以色列建國前的幾個世紀,不少歐洲的基督教士是這麼描述世界末日的:有兩種情況預示著末日審判要來了,一個是耶穌福音傳遍世界,一個是猶太人重新建國——「連殺害主耶穌,手上染著耶穌寶血的猶太人都可以振興,這世界也該毀滅了」。

1947年5月14日,就是這樣的世界末日。這一天,最後一批英國軍隊撤離巴勒斯坦,猶太領導層正式宣布以色列國獨立。

為什麼這個新國家叫做以色列而沒有叫做猶太國呢?別忘了,「猶太」得名於以色列十二支派的「猶大支派」、南國「猶大王國」。猶太人希望用意涵更廣的「以色列王國」的「以色列」來命名新國家,表示願意接納全世界的以色列人回到故土。

以色列國宣告獨立後僅僅11分鐘,美國率先承認了這個新生的國家。幾小時後,五支來自埃及、敘利亞、外約旦、黎巴嫩和伊拉克的阿拉伯軍隊入侵以色列。

美國支持聯合國的分治協議,也支持以色列的獨立,但是他們仍然擔心與阿拉伯人為敵,所以不願意向猶太人提供武器。

宣告獨立時,以色列國防力量 (實際上就是民兵) 只有6000人,其中手裡有武器且備戰充分的只有三千多人。而阿拉伯軍隊可以輕易的從英國人那裡搞到武器,甚至,約旦的阿拉伯軍團就是由英國的軍官訓練和帶領的。

聯合國趕緊宣布了一個月的停火令。在這期間,以色列抓緊時間成立了國防軍。1949年,猶太人成功的捍衛了自己新生的國家,和阿拉伯鄰國簽了停火協議,並劃清了暫時的邊界。

但是以色列獨立戰爭導致了一個直至今日都無法解決的問題:巴勒斯坦難民問題。

以色列宣布獨立時,曾在《以色列獨立宣言》里呼籲生活在巴勒斯坦地區的阿拉伯人留在這個新生的國家,以色列將會接納他們。但即使他們這麼說,大部分阿拉伯人也不敢留下,數以萬計的阿拉伯人出於對戰爭的預感,從以色列建國前夕就開始離開。

新建國的以色列宣布了一項回歸法,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只要願意,可以立刻成為以色列公民。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他們被阿拉伯兄弟們放棄了。

僅僅在1948年,就有大約65萬阿拉伯人逃出巴勒斯坦。獨立戰爭結束之後,以色列提出,只允許家庭成員還在以色列的10萬阿拉伯難民返回以色列,剩下的阿拉伯難民出於安全考慮無法再踏入以色列。

幾十萬無家可歸的巴勒斯坦難民希望他們的阿拉伯兄弟國家可以接納他們。現實是殘酷的,除了約旦之外的阿拉伯兄弟都拒絕了他們,阿拉伯國家將這些無國籍的巴勒斯坦難民當作提醒世界不要忽視巴勒斯坦問題的籌碼。

事情從來不止是猶太人在感情和肉體上都需要一個家園那麼簡單,背後的暗流涌動,政治紛爭錯綜複雜。

有一個十分有趣的事實,由於美國社會十分接納猶太人,所以返回以色列定居的美國猶太人非常少,過去60年僅有不到10萬美籍猶太人移民以色列。但是自蘇聯的解體之後,有超過100萬猶太人從蘇聯移民到以色列——對於以色列這樣小的國家來說,這相當於整個法國的人口移民到美國。

新成立的以色列是一個猶太國,但他宣布會保障所有宗教的自由。截至2014年,以色列是中東地區唯一一個基督徒人口有所增長的國家。

阿拉伯語和希伯來語都是以色列的官方語言,以色列議會裡也有阿拉伯代表。不過大多數以色列的阿拉伯人都免於服兵役,一方面是安全考慮,一方面也是免得他們有朝一日和鄰國的阿拉伯兄弟刀兵相見,而這樣的事情確實在之後的幾十年內發生了多次。

1988年,巴勒斯坦建國,爆破專家阿拉法特 (Yasser Arafat) 功不可沒。他建立了巴勒斯坦解放組織 (「巴解組織」),又當上了巴勒斯坦國的總統。

巴解執委會主席亞西爾·阿拉法特(左)、以色列總理基茨夏克·拉賓(中)和以色列外長西蒙·佩雷斯(右)分享1994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這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中東不死鳥、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畢生都在與以色列作鬥爭。美國的中東首席和平談判代表羅斯說:「對阿拉法特而言,巴以衝突的終結就意味著他自己的終結。」

2003年末,巴以和解與過去幾十年一樣,處於僵局。以色列總理沙龍 (Ariel Sharon) 的提議震驚了世界:他提出,以色列撤出加沙地帶的全部駐軍,並疏散加沙地帶和約旦河西岸區域內的所有猶太人。更令人吃驚的是,沙龍聲稱以色列的這些舉動不要求巴勒斯坦做什麼回應。

在沙龍看來,爭議地區都是阿拉伯人口稠密地帶,把生活在那裡為數不多的猶太居民撤走,可以省下很多保護他們的兵力。並且,即使努力把加沙地帶納入以色列,也只是多了一塊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土地,國家更難管轄,還是讓那些巴勒斯坦人自己建國生存吧。

以色列人希望用主動讓出土地換來巴勒斯坦的和平回應。並且,沙龍的驚人提議後一年,以色列人眼中和平路上的絆腳石——阿拉法特去世了。是不是和平就要到來了?

可惜好景不長,恐怖組織哈馬斯 (Hamas) 武裝力量在2006年的巴勒斯坦大選中獲勝,巴以局勢進一步惡化。哈馬斯這個名字想必我們在新聞上也見得多了,他們的形象我們也不陌生。

哈馬斯海報

歷史還在繼續,以色列和中東的未來會走向哪裡?這片土地對於世界來說十分重要,希望守護文明的方式不是戰爭。

1. Bowker, J. (2002). The Cambridge illustrated history of religion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Schama, S. (2014). The story of the Jews : finding the words : 1000 BCE-1492 CE. The European Central Bank. Palgrave Macmillan UK. 3. Bard, M. G. (2012). Israel matters: understand the past, look to the future. Behrman House Pub. 4. Montefiore, S. (2011). Jerusalem : the biography. Weidenfeld & Nicolson. 5. Debray, R. (2004). The Old Testament through 100 masterpieces of art. Merrell.

「明眸以色列壯遊」·壯遊功課

為何帶孩子旅行

以色列壯遊必讀書單

以色列壯遊必看紀錄片

「猶太人三千年」系列

01 歷史的開端 | 02 國王與聖殿

03 聖城的陷落 | 04 三教大亂斗 | 05 錫安的號角

「寫給無神論者的宗教課」系列

01 猶太人 | 02 基督教 | 03 伊斯蘭教

04 三教圓桌 | 05 宗教的意義

...持續更新...

Read More

研究的心法:我從許岑身上學到了什麼

如何欣賞浮世繪 | 浮世繪大師們的故事

智商遠非一切,你還有「非認知能力」

-明眸Brighteyes-

-為人文啟蒙而生-

硬知識 真人文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明眸Brighteyes"

weixin.qq.com/r/W0wiOnX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東那麼多極端國家還有 ISIS 都滅不了小小的以色列?
如何評價以色列的軍工水平?
如何看待以色列的猶太教極端正統派「哈瑞迪」猶太人?
隔離牆
為什麼以色列屠城加沙不是熱門新聞?

TAG:以色列 | 世界历史 | 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