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思筆記壹佰零伍:讀高蒙河《考古好玩》隨筆
讀高蒙河《考古好玩》隨筆
高蒙河先生是中我國進行公眾考古研究和實踐的著名學者,我所讀的第一本和考古相關的書籍是高蒙河老師的《考古不是挖寶》,奠定了我對考古價值觀的認識方向,也算是受其公眾考古的恩澤了。近日在網上看到這本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高蒙河老師的《考古好玩》,遂打算看一看,又拖了兩天才緩緩翻開。
書面上寫著「考古就是挖寶」和「考古不是挖寶」,代表了兩種不同的看法,其關鍵在於對於「寶」的理解不同,如果界定清楚了概念則這個問題便迎刃而解。
本書分為五個部分,即考古人、考古隊、考古就是挖寶、考古不是挖寶、考古好玩五個部分。第一部分:考古人。開頭便對「郭沫若是不是考古學家」進行了回答,但作者仍舊未給具體答案,只是給清楚了事實,從田野考古角度來不算是考古學家,從研究角度來看為考古學做出了很大貢獻。想要做好一個考古學家不惟需要有學識,做好一個研究者,而且還需要是一個組織者、管理者,尤其是面對工地發生的事情,做好協調工作,張建林先生說一個考古學家在田野中百分之七十經理用在組織和協調關係上,三十用在業務上就已經不錯了。《我學考古為哪般》一篇中講述了自己的家庭經歷和最終選擇考古的經過。在《女人考古好榜樣》中介紹了女人干考古的不利條件,也讚揚了幾位在考古界名聲赫赫的女考古學家,向我們展現了她們精彩的人生經歷,曾昭燏為考古先生終身未婚,樊錦詩堅守敦煌數十載,鄭振香發掘安陽和尚文明,每個人都是一段傳奇。在《考古不收藏》中敘述了考古不收藏的原因和自身經歷,又所到國內對於考古的一文多是收藏、鑒定以及道德問題,但對其科學性疑問較少,反而是相對專業的人士偶爾問起。在《考古人不鑒定文物》中以「你怎麼不去問袁隆平一斤大米多少錢一斤?」為比喻,可作為對別人要求鑒定和估價之回應。作者歸納不鑒定之原因有四,第一瓜田李下;第二主要在高校和研究生研究,假東西打交道少,力有不逮;第三,可能會被利用名聲造成不好的影響,第四放不下學者的身段。
第二部分:考古隊。介紹了考古隊的衣食住行吃喝問題,其中朱泓先生洗腳盆做沙拉的故事記憶最為深刻,確實將這種一物多用的傳統發揮到了極致。其中故事或足噴飯捧腹,或感同身受,而更多的經歷我上沒有體會到。
第三部分:考古就是挖寶。這裡提到了曹操墓的公眾討論,網上的質疑和專家的應對,在這裡想到的是考古學者想要不被媒體牽著鼻子走就要建立自己的媒體網路,發布消息的平台,並定期向公眾彙報成果,這樣才能正確地面對公眾的質疑。第四部分:考古不是挖寶。批評了野蠻考古的狀況及其背後的挖寶思想,其中也提到不敢發文批評的願意在於怕觸碰到別人的神經而影響自己的前途,這誠然是一件大事,各個行業內似乎都有的事情,這種表面上一團和氣的情況似乎並不利於學術的發展,不知會如何發展。之後對大眾感興趣的兵馬俑的命名、碳十四、古墓的墓門、機關、防盜防腐、資金等問題進行了解釋。第五部分為:考古好玩。其中很多問題值得深思,如文物保護的「修舊如舊」到底是多舊?文化遺產的景觀價值到底如何保護,周圍環境要怎樣保護?保護程度怎樣?在這一章我才知道司母戊鼎的一個鼎耳已經丟失,現在看到的是後來根據另一邊的配上去的。其中作者為大學生推薦了五十本考古的書,認為如果考古專業大四的還沒有看完這些本書就別說自己是學考古的,看來這段話實在是慚愧,其中有好幾本都沒有讀過,於是趕緊搜求其電子版打算讀讀。
本書風趣幽默,多考古中的故事,讀來妙趣橫生,引人入勝,向我們呈現出一個個有血有肉的考古學家形象,而不是古板的書齋學者,如對張忠培先生的描寫。
對於公眾考古學,我以為非專家不能為,因為只有對此有較深的了解的人才能施展起來遊刃有餘,但是這也不能限制熱愛公眾考古的年輕人,不過總要有一定的基礎才好。公眾考古也是考古的一個方面,我們不能認為進行公眾考古的學者不如進行研究的學者,認為其學術能力不高,這是兩個方面的內容不宜用來對比。
讀這種「閑書」總有種「不務正業」的感覺,不知道值不值得耗費半天時間閱讀。想了想,還是挺好的吧。
2017年12月8日
於陸寮
推薦閱讀:
※考古隊去挖掘人家古人的墳墓真的好嗎?
※國家博物館展出的晉代騎馬俑手拿的是什麼?
※人類是怎麼從母系社會過渡到父系社會並直至今日的?
※直觀與創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