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MP3轉攻QMC,QQ音樂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最近,QQ音樂的獨家新歌正用QMC加密格式全面取代MP3,這是繼今年5月騰訊娛樂音樂集團(TME)拿下環球唱片中國大陸數字分銷權,與阿里達成版權合作,以及支持導入網易雲音樂歌單之後,祭出的又一個殺招。

對QQ音樂而言,這是固化和沉澱用戶的必然舉措。

流媒的版權加密是大勢所趨,Spotify的音樂都是加密演算法的緩存文件,即使提取也無法播放,QMC作為一種獨佔格式,其加密特性決定了封閉性,即使是綠鑽用戶已經下載的歌曲也只能在會員期內播放,這在產品策略上相當冒險,但QQ音樂顯然並不擔心單方面的強硬舉措引發用戶不滿,因為中國音樂消費正經歷從自由下載到付費購買再到線上短時共享的歷史性轉變,擁有最多音樂版權的騰訊,只不過是不失時機的運用了這種優勢。

對用戶來說,跨平台流動的時代提前結束了。

中國移動互聯網APP的頭部集中度很高,但音樂流媒仍保持一超多強的格局與用戶的自嗨式玩法有關,比如將其他平台下載的歌曲上傳到網易雲音樂,形成資源與播放器的自我捆綁,這種將版權音樂與會員體系割裂的傾向是QQ音樂最害怕的。

而QMC的版權加密抬高了跨平台成本,使得脫離會員體系的本地化或雲端播放成為不可能,意味著原來忠誠度很差的用戶不得不從一而終。在下載和買歌之後,中國人真的要適應租歌時代的到來了。

對友商來說,產品可能要敗於版權了。

在中國音樂流媒中,網易雲音樂一向以簡潔的產品和豐富的內容互動獨樹一幟,這也是傳承網易新聞APP的優勢,儘管很多人對自帶逼格的評論語境不滿,但畢竟使網易雲音樂在市場份額僅居第3的情況下擁有了活躍度更高的用戶群體。

以Taylor Swift的新專《Reputation》為例,截止12月5日,網易雲音樂完成482萬首的實銷,略微落後於QQ音樂的527萬首,大大領先於騰訊收購的酷狗、酷我以及阿里旗下的蝦米音樂。

QMC放大了QQ音樂的版權力量,加密格式的付費歌曲遏止了跨平台播放,這就有可能突破網易雲音樂以UED和內容運營為壁壘的產品優勢。

加密背後是貫通線下的野心。

流媒平台早就看上了WiFi音箱的潛力,這種設備可以通過 Air Play、DLNA 等多媒體協議將雲端音樂無線串流播放,支持多設備連接,音質也比藍牙有優勢。

2013年9月推出的Spotify Connect就可以讓設備從伺服器直接獲取音樂,手機退出應用甚至關閉都不影響播放,去年CES上Sony、Hrman kardon、Philips等公司都推出了一系列嵌入Spotify的音響。中國也有不少WiFi音箱集成了QQ音樂、豆瓣FM之類的資源。

這類設備的缺點是使用略為複雜,雖有傳輸速率的優勢卻拼不過低價易用的藍牙設備,但最重要的因素是流媒平台高度分散,對廠商的控制力有限,形不成有效的商業模式。

正版流媒時代的來臨徹底扭轉了這一點,高品質音樂資源被加密版權封閉在有限的平台之上,用戶已沒有選擇,強勢流媒對硬體廠商的發言權大大加強。

這個玩法其實也是共贏的,對Spotify來說,為用戶創造了更多的應用場景,聲學模型更先進的ogg vorbis q5(q9) codec壓縮技術,使得付費用戶可以享受高品質音樂,而免費用戶也有普通音質;對唱片公司來說,MP3時代以來嚴峻的版權風險結束了,音樂消費在硬體終端也實現閉環了;至於硬體廠商,誰不願意賣出更多的設備呢。

QQ音樂的QMC用意與此類似,一方面避免了「不開綠鑽聽歌」之類教程的泛濫,一方面也有助於尋找更多的外溢場景。當然,能否形成一種行業標準影響硬體廠商還取決於QQ音樂的生態規模。騰訊倒是一直看好Spotify,收購未果又提出了10%的換股合作。

QQ音樂的出路是翻版Spotify?

乍看起來,中國音樂市場無論是版權主體、運營平台還是受眾離歐美都有差距,但商業模式的本質差異其實很小,這反映在四點。

1、數字音樂收益佔比高,付費用戶少。

音樂產業的收益由實體、數字、表演權和同步權四部分組成,受益於龐大的互聯網用戶規模和實體唱片的劇烈萎縮,中國數字音樂收益佔比高達96%居世界之首。從用戶規模上看,QQ音樂有4億用戶,Spotify是1.3億,但前者的付費用戶只有1000萬,僅佔5%,Spotify有6000萬,這導致了營收的倒掛。

目前絕大多數國內流媒音樂平台的收入主要來自廣告,版權最多的QQ音樂也只能做到30%的收入來自付費用戶,而Spotify的情況正好相反,將近90%的收入來自付費用戶,廣告的貢獻僅為10%。

至少在用版權歸化更多付費用戶這點上大家是殊途同歸的。

2、免費帶付費在歐美是巨坑,在中國卻有奇效。

Spotify當初用免費帶付費模式迅速完成原始積累,擊敗了老大哥Pandora,並非沒有爭議,因為更低的門檻導致Spotify每個流媒體的平均版權費被攤薄到0.521美分,遠低於其他只提供付費服務的流媒平台,如Rhapsody就有1.12美分,副作用是藝人的感知很差,諸如Taylor Swift、Adele、Rihanna、Radiohead等都有指責或報怨,但最終還是選擇回歸,就顯示了平台化的威力。

中國的情況較為簡單,音樂消費正加速向頭部APP集中,資源取代產品易用性成為用戶首選,這讓加密版權沉澱用戶成為可能,各方的阻力很小。

3、互聯網的區塊鏈技術優勢。

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火得一塌糊塗,其實數字音樂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更適合用區塊鏈的技術來破解,比如權利主體分散,著作權註冊煩瑣,確權困難等等,像創作者、演出者、製作人、代理方、廠牌公司之間的利益在數字時代很難清晰界定。

從2015年開始已經有UjoMusic、Bittunes等公司在做這方面的嘗試,區塊鏈分類賬技術的最大優點就在於能以儲存散列(Hash)的方式,將每一首在區塊鏈網路上註冊過的新歌曲以及唱片說明、封面、版權授權等所有相關信息完整地保存起來,這就為數字音樂的便利交易、權益分割奠定了基礎。

顯然,互聯網公司比音樂公司更有資格做這件事。

4、付費與廣告模式的價值差。

按CNNIC的報告,去年中國互聯網音樂的用戶規模是5.03億,僅比2015年增長了0.1%,說明用戶紅利耗盡,廣告型流媒都面臨向付費型流媒轉變的壓力,這印證了流媒的付費收益與廣告收入之間的價值差,但也不絕對。

首先,即使是中國的二線流媒也有用戶絕對數量的優勢,按丁磊的說法,網易雲音樂有3億用戶和4億歌單,遠多於Spotify的1.4億,在流量時代這就預留了生存空間。

其次,中國獨立音樂人快速增長,音樂的細分市場正在培育,平台大力扶植,相當於在正統版權之外注入了新生力量,比如網易雲音樂的石頭計劃、豆瓣音樂人的金羊毛計劃以及新浪的微博音樂人計劃等等。

從曲庫數量看,QQ音樂的1700萬領先百度音樂的1300萬和網易雲音樂的1100萬,但優勢還沒有明顯到從友商快速剝離用戶的程度。

所以QQ音樂大力推動QMC加密版權既是投石問路,也是變相推動行業的快速洗牌,至於效果如何,要看用戶和友商的反應了。


推薦閱讀:

Spotify 不進入中國的原因具體有哪些?假如硬進來了應該如何與本土同行競爭?
【譯·設計】Spotify 移動端的體驗優化
怎樣才能使用 Spotify ?
Pandora大戰美帝唱片業:亂世中的各方生存之道
如何評價Taylor Swift將重新上架Spotify?

TAG:QQ音乐 | 网易云音乐 | Spotif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