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長生「
作為與其他宗教思想不同的一點,追求長生是道教思想的一大特色。這種長生的理想,是追求個體生命的現實性延續,而非強調來世的存在可能。在長期的宗教研究過程中,人們對道教追求現實生命的永存嗤之以鼻。甚至拿出秦皇漢武追逐長生而被人欺騙的例子,指出這種長生思想完全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幻想。但是縱觀整個中國傳統思想的發展,追求生命長存的思想一直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中國人的性格乃至於心態。長生並不是庸俗的幻想,而是蘊含著對自我生命境界突破的追求。
人的生命的有限性,是不需要論述的一個問題。中國的先聖先賢面對這種有限性,都是束手無策的。無數偉大人物的奮鬥都終結於那終會來臨的永恆黑暗。但是中國歷史中的仁人志士在面對死亡時,並不是那種庸俗的歷史書所記載的那樣,都是所謂貪生怕死的(所謂的貪生怕死的說法,不過是庸俗無知的人從自我出發所做出的揣摩而已)。他們所擔憂的,很多是自己所堅持的道路無法走完,自己超越的理想不能夠獲得最終的實現。這種對自我超越的不圓滿,帶來了深沉的遺憾。在無數的古代詩詞歌賦中,都留下的這種感嘆。現實的中國人,在很早的時代就已經明白超越的夢想只能寄托在有限的生命之上。同時,這些偉大的先哲們認為,只有依靠理性的推斷和找尋,才能夠找到一種延續生命的辦法從而保證自我價值得以實現。道教早期的理論家們,對服藥乃至於養氣、房中相關養生術進行了種種探索和實驗,但是在這些實踐的同時也沒有放棄對哲學和其他社會政治思想的追尋。他們渴望把哲學的思考落實到長生的追求中去。我們閱讀《抱朴子》《太平經》的時候,如果考慮到當時的具體歷史環境和人的一般觀念,就可以看到這些道教理論家們對長久生命的追求並不是他們唯一目標。追求長生的目標也不過是他們為實現自己的社會政治理想所發展出的理性手段。過去歷史書中常說那些追求長生的人是愚昧無知的,但是在閱讀道教典籍的時候,我能夠強烈地感受到經典背後的這些思想家思想中的理性與勇氣。追求生命的長存,成為這些思想家努力思考的現實性問題。這個問題的出發點,並不是對生命的貪求,而是去直面生命的本質。
在西方哲學中,死亡是常談的一個問題。不能理解死亡,那麼必然就不能理解做為有限的思維個體的人。道教思想家們對長生的思考中,蘊含著對死亡的反向思考,這種反向思考促使著他們去對人的生命做一個真正探討。儒家思想和佛教思想,在面對有限生命時,對其思考的方式大都是在意義與價值上進行疏解,或是強調現實性的關懷與理解,或是對現實生命的價值否定。但是這種理解是不夠的。有限又無趣的生命是無法僅靠價值上的疏解去解釋完善的。生命的真性何在,這種真性依靠什麼去激發?這個問題只有在道教思想中,才獲得真正的探討。魯迅先生用藥和酒去概況魏晉士人解決自身生命苦悶的辦法。同樣,葯和酒也成為道教思想家們解決生命的有限與無趣的途徑,以求獲得生命的延續與真實。在道教思想家心中,無趣禁錮的生命是比不過有趣自由的生命。這種對生命真性的追尋,就在道教理論家不斷挖掘生命本質的各種理論創造中得以展現。而在這些理論創造中,人的生命與廣闊的宇宙是聯繫在一起的。依靠對自我生命的探討,宇宙的真實也被納入到道教思想家的探討中。道教理論家堅定的認為,只有自我生命落實在自然之中,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生命才得以真正的實現。個體生命的價值才得到肯定。
推薦閱讀:
※道符,不同顏色,各有什麼含義?
※鵲兒知歲向,守禮以避之
※道教神仙排名大全,張天師比閻王排名高!
※非要信一個教,是不是道教最好?
TAG:道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