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學校孩子8歲得抑鬱症 這些家庭教育方式會讓孩子得病

隨著時代的變化,很多原本被人們認為很容易的事情變得不再那麼簡單,而原本被認為不太可能發生事情卻變得越來越普遍,好事如此,壞事亦如此。

如今,兒童以及青少年患抑鬱症的概率越來越高,且年齡也越來越低。據統計,最小的患抑鬱症的孩子只有8歲。8歲是什麼概念,在我們成人看來,8歲還是一個連「抑鬱」兩個字都不會寫的年齡,怎麼會患上這種病?

有很多父母,在培養孩子上不惜花大價錢來為孩子高標準的成績單買單,但是卻不願意花更多一點的心思在孩子內心世界走一走,看一看。特別是走進國際學校門檻的孩子們,他們接受的是與普羅大眾的普通家庭的孩子們不同的教育,內心的成長與變化更應該得到更加細膩的關注。

國際學校孩子所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 語言問題

在國內許多比較知名的國際學校類,全英的教學系統已經非常完善。文科有英文中文歷史地理等,理科有數理化生物等等。這些科目除了中文都是用英文講的,對於非母語者來說需要一段適應期。適應期長短取決於孩子個人英語水平。

如果在孩子較為年幼的時候將孩子送入國際學校,雖然可以提早讓孩子浸淫在全英文環境中,但也要注意不要讓他因語言問題而感到自卑,或是在課上對知識的理解產生困難。孩子大一點的話(如初中畢業升高中),這時候將孩子送入國際學校可能就需要一段較長的適應期。

二、學習環境壓力

國際學校不比國內的學校,每天老師都是追著學生學習、交作業等。國際學校是完全相反的狀態。國際學校都是每天學生追著老師問東問西,每個學生都非常有學習的主動性,老師每天安排的作業不會每天提醒學生,催著學生交,而是一般作業不交,外教可能會提醒你一遍,如果再不交,直接fail這個作業的分。

這些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比較好培養,但是對於高中的學生可能就要有一個培養主動學習與提問的一個過程。中國孩子上課或者課後存在的最大的一個問題之一就是不會主動提問題,這在國際學校中學習就會顯得很被動,而面對周圍積極主動、熱情參與的學生就可能會在心裡產生無形的壓力,甚至自我懷疑。

三、團隊協作

在國際學學校當中會有很多project的作業需要團隊協作才能完成,從定主題到查資料再到寫論文或者演講,每個人都需要有自己的分工,最後每個人完成的情況可能都會影響整個project的成績。所以每個人在團隊中的分工與相互溝通就顯得尤為重要。

特別在國際學校有來自五湖四海、不同國家的學生,而對於土生土長的中國學生,特別是半路從普通學校轉到國際學校的孩子來說,這方面的能力相對於國外的學生來講是欠缺的,那麼在協作完成的過程中孩子的心理變化也是不容忽視的。

四、心理壓力

現在雖說很多中產階級也能讓孩子上得起國際學校,但是在孩子教育方面也是窮盡家裡財力才能勉強供孩子上學,畢竟國際學校收費要比普通學校高出很大一截。

因此會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知道父母為了讓他接受國際教育投資了很多血汗錢,如果自己沒學業有成、出人頭地,會辜負父母的期望。若是有些「完美主義」特性的孩子,則更容易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一旦最後一根稻草壓上來,整個人皆崩潰。

下面再來說說什麼樣的家庭

容易導致孩子得抑鬱症?

經過許多醫生的經驗總結,一般長期生活在這樣家庭的孩子患病幾率較高:

1、父母「甩手掌柜」型

正如文章開頭所說,很多父母認為,只要給孩子提供了學習的機會和平台,以後的事情就都不用操心了,甩開手人孩子自己成長,往往會忽視孩子內心當中很多的心理問題。

2、父母情感不和型

還有的家庭,每天父母爭吵不斷,各種大事小情都會吵來吵去,這樣真的會對孩子內心造成很深的心理陰影,有些是媽媽太強勢,有些是爸爸太強勢,這些不僅會影響孩子成長發育階段的心理,甚至對日後孩子成年以後的性格的養成以及為人處世,甚至是選擇配偶都有著深遠的影響,重則會引起孩子在成長階段的抑鬱症。

3、父母教育方式過激型

其實,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情很能被理解,但是,教育孩子是一個循序漸進引導的過程。是需要耐心和精力的堆砌,再加上正確教育理念的輔助才能教育出一個健康的孩子。有很多父母教育孩子心切,再加上脾氣火爆,對孩子動輒打罵,這樣只會導致兩種結果:一個是將孩子培養成一個非常叛逆的學生;另外一個就是將孩子培養成一個性格怯弱,重則抑鬱的情況。

因此,時刻關注自己孩子成長的每一個變化,並且有耐心地用正確方法去引導,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家庭的愛,健康的愛,才能讓孩子在接受良好的國際教育的同時快樂的成長。別再讓父母的忽視變成刺殺孩子的兇手。


推薦閱讀:

當孩子問「為什麼」時,你是怎麼回答的?原來該這麼做
四歲五個月------自己講故事,暴力故事主題。
家教被性騷擾怎麼辦?
父親打我,我還手。這樣的我該何去何從?
為什麼厭惡體罰的孩子長大成為父母了依然會體罰孩子?

TAG:国际学校 | 抑郁症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