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王路:五祖為什麼說慧能「亦未見性」?

回答一下這兩道題:

神秀和慧能的偈語哪個更實用?

「緣起無自性」和「一切境界都是自性的顯現」這兩種說法是不是矛盾呢?

1、

敦煌本《壇經》里,神秀的偈子是: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

五祖看了之後,有兩種不同的態度:

在大眾面前,五祖說:「金剛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如流此偈令迷人誦。依此修行不墮三惡。依法修行人有大利益。」

單獨見神秀時,五祖說:「汝作此偈。見即來到。只到門前。尚未得入。凡夫於此偈修行。即不墮落。作此見解。若覓無上菩提。即未可得。須入得門見自本性。」

慧能的偈子有兩個: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無台。佛性常清凈,何處有塵埃。

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台。明鏡本清凈,何處染塵埃。

五祖的態度是:「五祖乃謂眾人曰。此亦未得了。五祖夜知三更。喚惠能堂內。說金剛經。惠能一聞言下便悟。」

2、

後來的契松本《壇經》里,神秀的偈子幾乎沒變,只是「莫使有塵埃」,變成了「勿使惹塵埃」。慧能的偈子變成了一個: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五祖在大眾面前,態度是:「祖見眾人驚怪,恐人損害,遂將鞋擦了偈,曰:『亦未見性。』」

晚上,五祖給慧能開小灶:「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遂啟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祖知悟本性,謂惠能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我關注的重點是,敦煌本里,五祖說慧能「此亦未得了」,契松本里,說慧能「亦未見性」,是因為當著眾人面,怕慧能被人害,才故意這麼說,還是,確實覺得慧能「亦未見性」?

晚出的契松本,加了「祖見眾人驚怪,恐人損害」,這顯然有誘導別人覺得五祖是為了保護慧能,才那麼說。

但在敦煌本里,五祖是直接對眾人說:「此亦未得了。」 這還不如當眾對神秀偈子的評價。這是為什麼?

3、

我的理解是,神秀的偈子,說的其實是偏重聲聞乘的修法。聲聞乘的修法,也是大乘的基礎,大乘也要從這裡來,但並不體現大乘的特色,不是大乘不共的。

佛陀有個弟子,周利槃陀伽,他比較愚鈍,記憶力不好,佛陀教的他總是記不住。佛陀就讓他掃地,只管掃除塵垢。他很快證了阿羅漢。

神秀的偈子,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就是這個修法。

這個修法,對個人的解脫,是沒有毛病的。所以五祖說大家可以照著這個修。

五祖很有意思,先提了一句《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然後告訴大家,不如按照這個修,至少不墮三惡道。

可見這是個退而求其次的保本策略,沒有什麼壞處。

但他私下告訴神秀,如果照這樣的見解,想得到無上菩提,那是不行的。

為什麼呢?因為這種見解,是聲聞乘見解。可以斷煩惱障,不能斷所知障。煩惱障,障的是涅槃。所知障,障的是無上菩提。照這個見解,得涅槃有希望,得無上菩提,是不行的。

4、

慧能的偈子,五祖對眾人說,「此亦未得了。」

意思是,這個還不行。

雖然不行,卻半夜把慧能叫到屋裡,開小灶,講《金剛經》。為什麼?

因為慧能偈子中表現出的見地,已經是大乘見地了。

但是,大乘之中,也有不同的派別,彼此之間,對於誰是究竟、誰不究竟,是有不同看法的。

慧能來五祖這裡之前,是聽了一句《金剛經》而有所悟,才出家的。

《金剛經》,是講般若的,是大乘里的中觀系。

中觀是講空的。一切法空。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

慧能這時候的見地,就是偏中觀的見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無台」,就是空。

一切法空的見地,比起聲聞乘來,自然透徹多了。

但是,禪宗,並不屬於大乘的中觀系,而是屬於大乘的如來藏系。

在慧能以前,禪宗是用《楞伽經》印心的,《楞伽經》是講如來藏、自性的。而中觀是講一切法無自性的。這兩個「自性」的內涵,並不一樣。但相比而言,如來藏是強調「有」的,中觀是強調「空」的。

在如來藏系看來,中觀是不夠究竟了,有墮入空邊的危險。

因此,五祖既不讓大眾修行這個,也說這個「未得了」。但它畢竟見地比聲聞乘高,已入了大乘的門,所以把慧能半夜叫去開小灶。

5、

五祖給慧能,講的就是《金剛經》。

《金剛經》本來不是如來藏系的經典,但因為慧能入手是從《金剛經》,且慧能又傳說不識字,五祖就因材施教,給他講《金剛經》。但五祖講《金剛經》,依的並不是中觀的思想,不是《金剛經》本來的思想,而是依《楞伽經》、如來藏、自性的思想,來對《金剛經》進行解說。

為什麼慧能出家前聽人講《金剛經》,已經悟了一次,這次聽五祖講,又悟了一次呢?因為悟的點不一樣。以前是偏中觀的悟,這次是偏真藏的悟。

敦煌本並沒有說慧能悟的具體內容。但契松本說了:「惠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這和中觀的「一切法無自性」,是不同的。

然而,禪宗認為,這是更究竟的境界。五祖就把法傳給慧能了。

自此以後,禪宗多用《金剛經》印心。雖然用《金剛經》印心,印的卻是如來藏的真心,而不是《金剛經》的中觀思想。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攜程網機票票務代理的盈利模式?
能載道的文化,才有生命力
多哥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自己住有什麼安全的電器推薦?
一個醫患糾紛問題求助?

TAG: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