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神經病如何煉成?濃縮版「致命ID」詮釋精神分裂的最高境界

葫蘆娃電影微信公眾號:jinrongdushenv

文 | 二娃

懸疑片是二娃最鍾愛的電影類型沒有之一,甚至往往會沉浸在撲朔迷離的劇情和一個又一個吊足胃口的謎團中不能自拔,最後幾分鐘推翻之前所有猜測的設置更是有種直呼「卧槽」的既視感!國產的懸疑片不乏「心迷宮」「烈日灼心」等具有一定範圍影響力的影片卻也存在跳不出的怪圈,楊樹鵬的懸疑犯罪題材作品「少年」在大結局時抖出「少年一直深愛的少女是幻想」的反轉還算出乎意料,但曹保平的「追兇者也」因獨特的黑色幽默風格讓懸疑氣氛減弱不少,即將上映的「推理筆記」更是從海報預告片就能看出其打著懸疑噱頭實則旨在表現男女主甜蜜互動的青春片內核。平心而論,犯罪懸疑題材還屬歐美電影風光無限好。

頂級神經病是怎樣煉成的?

歐美的犯罪懸疑影片通常會涵蓋多重人格的劇情設定,比如平凡而自卑、野心勃勃卻有心無力的人往往會因缺愛而創造出或殘暴或溫柔以及或勢利或純真的不同角色,有時甚至連創作者本人都被蒙在鼓裡更別提觀眾了。建議在觀看歐美懸疑片之前最好大致了解所謂人格分裂(Dissociative Disorders)的相關概念定義,人格分裂分為心因性失憶症和多重人格症兩種表現,影視劇往往會利用後者大做文章但其實它在醫學史上並不常見。《精神疾病診斷和統計手冊》把多重人格界定為:在個體內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獨特的人格而每一個人格在一特定時間占統治地位,這些人格彼此之間是獨立自主並作為一個完整的自我而存在。通俗點解釋就是精神病患者只擁有一個「主體人格」,但在受到精神刺激後可突然轉變為完全不同的身份而一切情感、思想和言行也按照「後繼人格」的方式行事甚至對過去的身份完全遺忘。

雖然每個人格有其各自的姓名、特質與行為方式但有個重要的規律:原來的人格並不知曉其他人格的存在,新出現的人格卻往往會對原來的人格有充分的了解。希區柯克導演的多重人格經典之作「驚魂記」中主人公有著分裂出男女性別角色的特色,比一般雙重人格電影更進一步的「捉迷藏」中同一個屋檐下的父親和女兒同時有著雙重人格以至於背負著母親喪生的痛苦和強烈畸形佔有慾的背景下勢必會造成悲劇,不同於其他心理片的「分裂」使用了大量的臉部特寫鏡頭表現男主角24種人格各有亮點的波動和情緒,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心魔劫」讓有著不幸童年的女主角在近乎變態的自我保護欲下分裂出了16個有各自的職業性格的人格。歸根結底,以多重人格為題材拍攝的電影往往會選用外觀性格迥異的演員來扮演不同的人格,而對導演來說最大的挑戰就是儘可能在前期埋下各種迷惑觀眾的伏筆,甚至越是出乎意料的鋪墊就會導致結局越發震撼。

當然優秀的懸疑片比比皆是但並不是所有導演都能駕馭在短時間內將表現複雜曲折而反轉驚奇的短片,此部刻畫多重人格分裂患者內心鬥爭過程的懸疑短片「深藏不露」如其片名一般讓看過的影迷朋友大呼過癮。影片曾獲2002年聖迭戈電影節最佳短片獎並拿下8.3的豆瓣高分,但礙於信息實在太少而經常被眾多懸疑片粉絲忽略。導演特雷弗·桑茲(Trevor Sands)的影視劇作品算上本片只有兩部卻都很經典,作為編劇的電視劇「邪惡力量」憑藉來源於美國民間傳說的靈異超自然噱頭吸粉無數。改編自丹·西蒙斯(Dan Simmons)那部被譽為「太空歌劇」小說的科幻電視劇「海伯利昂」目前尚不清楚何時能夠面世,對神話文學典故及宗教知識尤其偏愛朝聖外加殺戮的朋友不妨加個收藏。本片主演傑瑞米·西斯托(Jeremy Sisto)演出過各式各樣不同的角色,在「芳齡十三」「天使之眼」等電影中都有出色的表現。

濃縮版的「致命ID」

此前看過電影「致命ID」或是二娃文字的應該對多重人格犯罪並不陌生,在汽車旅館連殺六個人的胖子被判處死刑但辯方突然提出全新證據且連夜召開證明人犯精神錯亂的聽證會。而在提出「精神分裂」之前影片中有一系列的鋪墊,比如詭異的小人圖畫,母親是妓女且時常會被反鎖遺棄在汽車旅館的背景介紹。

醫生的問話以及不斷划下的筆畫都在似有似無的暗示著犯人有11個分裂人格而分裂人格則是邪惡的來源,於是在患者構建的酒店旅館臆想中先後有一家三口、女明星、過去是警察的司機、旅店老闆、妓女、一對情侶,假警察和逃犯等代表不同人格的角色出現,所謂的謀殺案也就是胖子人格戰勝彼此的過程,而本片從內核來看其實與該影片的幾種人格相互較量的劇情設置不謀而合可以看成濃縮版的「致命ID」。

影片開場伴隨著全景俯拍陰森閉塞的環境外加「醫生要見你」的對白簡單交代了男主角薩姆的精神病患者身份,此後男主幾易其名而證明醫院的兩名工作人員並不是真實存在的個體。隨著全景醫院走廊的深焦以及精神病院典型的綠色牆壁外加詭譎靈異的閃爍頂光,片尾的男醫生從遠處走來與三人相向而行打了個醬油,如果你看的懸疑片足夠多的話這時就應該有所警覺了。

不過影片並不著急交代劇情而是將鏡頭跳至三人面前,每次經過一盞頂燈後鏡頭便搖至隊伍中多出的一人並夾帶多重聲軌層疊用以呈現患者內心多重人格相互爭執並紛紛意欲掌控主導地位的混亂狀態。多重人格通常由不正當教育和長期處於矛盾壓力中造成,主人公也透露出曾經對他人造成傷害並對此感到痛苦悔恨且無法遺忘的事實,因此他不斷幻化出新的人格來意圖宣判過去某個時間段里自己的死亡並同時出現人格混亂跡象。

此後女醫生與各人格間的談話呈現出眾多人格七嘴八舌議論紛紛的嘈雜場面暗示主體人格與後繼人格間存在激烈的衝突與鬥爭,隨著人群愈發嘈雜的同時女醫生拍案說服大家集體離開。與此同時剛才與男主打過罩面的男醫生隨即破門而入與其相對而坐,更加詭異的是女醫生站到男主身後用「我感覺很好」代替他回答了醫生的問話。

想不明白的影迷朋友不妨繼續參照「致命ID」的結局設計,一直處於主體人格的司機打算逃離兇案現場時心理醫生不停暗示讓他找到兇手並將其戰勝,也就是讓妓女或者司機等代表善良的人格取代邪惡的人格,然而所有人都忽略了整個多重人格兇殺案的始作俑者其實是假死的小男孩,以至於最邪惡的人格最終殺掉了留下來的妓女並完全佔據了胖子的靈魂。本片中則是新出現的女醫生人格最終通過訓斥的手段擊敗所有人格佔據主體,但是好是壞還猶未可知。

精神分裂的最高境界

影片由於篇幅的限制和結尾的留白勢必不會像「致命ID」那般有著官方的正解反而因留下的懸念而讓眾多影迷朋友各持己見,比如女醫生和男醫生是否是真實存在以及為什麼一個叫患者薩姆而另一個卻叫他丹尼爾。其實在二娃看來結局遠沒有「女醫生也是男主眾多人格中的一個」這般簡單,不妨結合上邊提到的多重人格症的重要規律來看:原來的人格並不知曉其他人格的存在,新出現的人格卻往往會對原來的人格有充分的了解。也就是女醫生對病症很了解的劇情其實暗指了後繼人格對於其它先前人格有充分的感知的病情事實,而男醫生對主角進行檢查的設置又何嘗不是了解各個人格的隱喻呢?

二娃大膽推測其實電影中所謂的監獄就是患者的大腦,而存在於監獄的所有人都是男主分裂的人格包括最後的男醫生。如果說女醫生作為第一個新出現的主體人格那麼繼任的男醫生則很有可能是第二個,不光了解先前所有人格的存在和特徵甚至統治了一切人格,之後會發生什麼不得而知但二娃更傾向於男醫生人格會開始新一輪後患無窮的團滅。當然,由分裂而生的懸疑片大抵是年輕導演們樂此不疲的小手段小聰明,但玩好了是經典玩不好則很有可能走上國產懸疑片那種永遠跳不出來的怪圈……

有不同意見的小夥伴歡迎拍磚,資源可關注微信號「葫蘆娃電影」獲取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可刪除)

關注「葫蘆娃電影」微信公眾號,一起小打小鬧吧!


推薦閱讀:

我們的多面化性格離人格分裂有多遠?
如何理解電影 致命ID 的結局?
《致命ID》中片頭片尾都出現的那首詩應如何解讀?

TAG:致命ID电影 | 悬疑电影 | 精神分裂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