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米粉,所以小米」這句話到底意味著什麼。

因為米粉,所以小米。

這是今年小米反覆提起的一句話,當然這本身就是小米的核心價值觀。

不論是小米生態鏈的極大豐富時,德哥說的:我們投資生態鏈的邏輯就是,米粉需要什麼,我們就做什麼。我們可以看到小米模式3.0那張旋風圖的中心就是用戶,這一點和2.0時候一樣,也跟1.0時候一樣。

以及每周更新的系統,迅速殺掉黑邊的紅米四,回歸不鏽鋼的米六。

我們都可以看到,在對待米粉這件事情上,小米一直都保持著始終如一的態度。

但是從其他角度來看,這句話對於小米來說可能並不如大家一起熱淚盈眶的時候,那麼令人感動和興奮。為了堅持這句話,很多時候會發生很多事情,甚至是錯誤。

每天MIUI論壇都會收到數十萬條反饋,這樣的反饋多到了一個完全不可能人工處理的量級,就是找一萬人一條一條地念,都需要念上一整天。以前MIUI可以根據反饋去做新功能,每次做出來,所有人都會歡呼,而現在的MIUI已經不可能再用這樣的方式去思考了。

每一個功能的加入,在上億的用戶量面前,必然會引起等量的支持和反對。米粉或許會對於新功能感到興奮,但一個普通的消費者只會覺得增加了自己的學習成本,他們需要的是最好基礎功能,偶爾發現兩個小細節很驚喜,就完全OK了。系統大的變化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驚嚇多於驚喜。

MIUI採取了預載穩定版,自願開發版,深度體驗版的三層反饋,用來處理巨量的用戶反饋,同時也把用戶的許可權分開了。我們可以預見到,數量占絕對優勢的穩定版的用戶,會必然因為沒有反饋的習慣和意識,他們的體驗會被嚴重忽。而開發版,體驗版,或者核心幾位用戶的意見,則會影響更多人的體驗。

這就像是在一百個人裡面找了十個人來投票決定一百個人的體驗,那另外九十個人不知道有這場投票,而那十個人是按照自己的體驗來投票的。一個用戶能有反饋的習慣已經是難能可貴了,而擁有為其他普通用戶思考的能力,這完全不可能,要求太高了。

現在我們的PC用戶已經習慣了系統的升級,很多時候我們更習慣稱之為是打補丁,因為補丁意味著better,而升級意味著change,意味著改變。

從win98到win7到win10,每一次大版本的系統升級都得到了舊版本用戶的抗拒,除非是要用的軟體或者遊戲需要升級後的系統環境,不然他們一定能用win98看電視劇看到天荒地老——為什麼不願意升級?因為學習成本和收益不成正比。

如果我作為一個普通消費者,我的需求只是看電視劇,那麼不論是win7還是WIN10,根本就沒有區別,如果沒有區別,那麼我們就不想改變——我相信win10的設置頁面的改變,讓很多人非常難受。

而手機系統的升級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就更無所謂了,從安卓4之後,很多手機系統的升級已經無法被感知到,大家很多時候會調侃:哈哈,系統升級只是換了皮膚,圖標不一樣了。事實上系統的升級帶來了更多的東西,然而大部分人根本用不到,感受不到,也(認為自己)不需要,那麼從消費者能夠感知到的事實上,升級就是沒有意義,只會帶來麻煩的東西。

而這,就是不斷在升級手機系統的廠商,需要共同面對的一個問題,哪怕是每個月升級一次,對於消費者來說都是困惑的——你們真的需要升級嗎?升級可以給我帶來什麼好處?你憑什麼覺得我需要這個改變?

你無法說服一個手機的使用者,我們這個版本更新的內容,是你肯定會用到的,即使他真的會用到,那也只有當他形成習慣後,再失去這個東西,他才會體會到這個東西的好用,而這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也就是說更新其實是天然無法說服普通消費者的一個東西——直到現在我爸都覺得系統更新會把他手機上的東西給更沒了。

MIUI現在使用的邏輯是靜默更新,它根據使用者的習慣,選擇使用者不會用手機的時候,然後自動去更新系統,不告訴你更新了,也不跟你說更新了什麼,就只是更新一下——而這個邏輯,是一個面對普通消費者的邏輯:they dont give it a fuck。所以就不要打擾他們,也不要告訴他們你做了什麼,既然他們無法理解,就不要去解釋。

那麼從米粉的角度來說,米粉會認為這是一種對自由選擇的剝奪。米粉們更新系統的時候,會交流這個版本的問題——注意,是交流問題,如果這個版本的更新有問題的話,米粉們會活躍度很高地交流這個問題,然後選擇不更新,這在大部分時候就是自由的意義。

在手機系統更新的自由這個問題上——選擇在這個問題上,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就是沒有意義的,不僅沒有意義,而且是一種負擔。你問用戶需不需要升級,對於用戶來說是一種負擔,因為他們不知道升級有什麼風險。而這種風險不是root手機這種風險,而只是簡單地給手機打一些補丁,當然,這個過程在每年在某些機型會出現一些問題,但是也會很快修復。

一個普通消費者根本意識不到某個版本,在某個地方會掉幀,或者CPU調動出問題,這種細節上的問題,對於米粉來說是問題的事情,在一個正常的手機使用場景中,只會被靜默修復掉。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系統升級這個相對簡單的問題上,米粉和普通消費者就出現了分歧,甚至乾脆米粉本身就出現了分歧——很多分歧。

同時,這些分歧每天MIUI都會收到數十萬條,這裡面有些報告是APP本身做的很差,比如QQ和知乎前段時間的異常耗電,有些是硬體出了問題,比如米六剛發布的時候835導致的重啟問題。從效率——不,從事實上來說,MIUI已經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樣用熱情和探索的態度去做MIUI了,MIUI的用戶本身就是一個龐然大物,MIUI部門現在也是獨立的一棟三層大樓,一個上千人的核心部門。有自己的競爭壓力,盈利壓力,被無數的友商和米粉盯著。

我們常說不忘初心,在這件事情上,MIUI發展到上億的用戶,成為了一個大部門,同時還能保持對於對於系統細節問題的高度敏感和高速解決,這本身是小米工程師文化的一種反應。如果小米是一家以盈利為驅動的公司,是不可能有現在的MIUI的,也不會有你們現在看到的MIUI9。

而在小米發展線下,不同開疆擴土的當下,MIUI也面臨著各式各樣的挑戰。比如我們知道在印度發布的小米A1,也就是印度版小米5X,上面搭載的是Android one。

這其實很有意思。

首先我們知道,在印度用安卓原生,肯定體驗是更好的。

第二,小米A1可能是所有搭載ONE的機型裡面配置最高的,這說明了小米和谷歌的關係。

第三,一台手機搭載的操作系統,決定了很多東西。

比如你用MIUI,那麼你就在用小米的雲服務,這個雲服務會儲存你的數據,記錄你的操作系統,為你提供更智能的手機運算資源分配,也會為你提供互聯網安全服務。

如果你用的是谷歌的系統,那麼數據就是谷歌的,谷歌不會開一個窗口給小米,說數據給你了。或者小米也不不可能在硬體留個後門,說數據人家也要。這都是違反商業邏輯和道德的。如果有誰這麼做,性質跟在每一個女性更衣室裡面放攝像頭一樣惡劣——當然國內確實是有某個互聯網攝像頭的安全功能做得稀爛的。

但是在印度,MIUI的體驗不如安卓原生,這幾乎是肯定的。MIUI在國內能成為最好用的定製安卓系統,就是因為其本土化做得十分優秀,但是走出國門,很多東西都要重新開始。就像美圖秀秀在中國的美圖邏輯是讓你變白,而走到歐洲就變成讓你的皮膚變成小麥色。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審美和邏輯,MIUI本身就需要在不同的國家重新定製很多東西。

我們可以盡情期待一下,走進美國之後,MIUI可能會推出各種各樣PC(political correct)的定製化,說不定也要推出各色人種的表情包呢——

嘿,你這個細眼睛的亞洲人,你們國家的表情包,皮膚底色都是白色的啊?黑人呢?你們是不是歧視——對不起,走錯片場了。

最近一次MIUI更新,我們也可以看到,MIUI相機也做了重大改變,大部分的功能都放在了頂部和下面,可以直接通過滑動來選擇功能,而不像以前一樣,需要點進二級菜單。MIUI9的主打功能,負一屏也是降低用戶使用成本和學習成本的一大步進步,很多信息直接集成在負一屏,非常方便。

這樣一個過程,就是MIUI漸漸走向大眾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有的米粉會認為MIUI丟失了初心。

當然在這裡我們不討論有些人覺得難以學習和使用,就是高端的心理,我們從MIUI是小米手機搭載的御用系統來說——

小米手機在今年推出了小米5X,小米NOTE3,這兩款投入了小米史無前例的營銷資源的手機。比起note2隻是在機場投放了廣告,就讓米粉覺得哇塞,這兩的資源簡直是突飛猛進高山仰止為所欲為。

同時小米之家,小米專賣店,線下渠道商,三線發展線下市場的銷售渠道,最近在談縣級小米之家的方案,我們也可以看到深圳小米之家旗艦店的開設,作為小米的活體巨型廣告牌矗立在高檔商業地帶。

MIUI在這個背景下,需要提高自己的易用性,也需要做更多更容易被感知到的進化。負一屏,傳送門,相冊智能分類和搜索,note3的AI美顏,這些都是今年MIUI 做的變化,他們砍掉了一些東西,集中精力做了一些新的功能。

對於一些米粉來說,感覺自己的優越感在流失,但所幸,我接觸的米粉都認為這是MIUI走出了正確的一步,更方便,更好用,而不是做一把多功能瑞士軍刀。

我們可以看到,在產品後續力不足的情況下,友商以各種容易被感受到的營銷點,在消費市場中橫衝直撞。充電五分鐘,照亮你的美,人像大師,這些都是非常直觀的,可以被感受到的點,你拿到手機的那一刻起,你就知道這個功能很好,是我需要的。

而同時期的小米5——黑科技,就是快。

小米5S——暗夜之眼。

你無法在店內拿到的第一時間感受到,也無法很簡單地在櫃檯上跟人介紹這些優勢,你不可能跟一個普通消費者說:等一下晚上了,我拍給你看。

不知道的還以為店員在調情,下一句就是問房間號了。

從不鏽鋼邊框,到曲面玻璃陶瓷,到MIUI,小米一直在做著各種各樣,誠意十足,滿足米粉的努力。但是小米一直沒有明白,也許今年有些明白了的是,米粉是一群擁有著相對基礎的消費者群體,很多時候米粉的需求並不是普通消費者的需求,甚至有時候是矛盾的。

AI美顏無法觸到80%都是男性的米粉的G點,拿到一個正常的市場中去,卻是一個可以直接被感知到的賣點。鋁製邊框沒有不鏽鋼的耐操,卻讓手機更輕,不鏽鋼在手感上有優勢,卻不是普通消費者可以感知到的點。而且鋁製邊框還有更低的成本,更高的產能,更高的可塑性——

但是小米還是選擇了不鏽鋼邊框來做米六。

抬高了成本,限制了產能,搶購體驗極差,

因為小米是一家全是理工男的企業,或者說,小米確實想要提高售價,但是以小米的性格,覺米六的提升沒有那麼大。

理工男們覺得,做個難度高,成本高的不鏽鋼邊框和陶瓷後殼,這樣的提價要心安理得一些。

而這就是小米的剋制,理工男的誠意。

小米大可以選擇更容易滿足的普通消費者,但是小米沒有,小米需要的是信任。

一群信任小米的消費者,才是小米的基礎盤,才有小米生態鏈,才有基於信任的一系列故事。雷總才有底氣喊出:消費升級是性價比升級,而不是售價升級。因為有人相信他說的這些,有人確實買了用了,還願意在互聯網上去誇。

我們可以看到,隨著小米的成長,米粉也在成長,最早的學生米粉都已經開始工作,擁有了自己的收入,天然地有了對生活品質的追求。

因為米粉,所以小米。這句話是小米的信仰,而小米是一家商業公司,商業公司天然地需要增長。在這個增長的過程中,小米會做很多新的事情——比如更易用的系統,性價比不那麼高的機型。包括生態鏈企業,也會在初期性價比爆款之後,發布一些性價比不那麼高的產品。

但我覺得米粉沒必要就此覺得,小米變了,小米真噁心,小米要開始收割韭菜了。

嚴於律人不算本事。

在一個正常的世界裡面,小米要在殘酷的商業競爭中活下來,我們曾經用過這家公司研發的產品,也感受過這家公司的誠意。

在用錢來買商品,這種金錢交易之外,小米是不是也有更多的誠意和付出呢?

將心比心,我們是不是又該完全地以監督者地身份去批判小米,而不是去思考小米模式到底是什麼,小米在做什麼,小米所有行為背後的邏輯是什麼呢?

批評總是容易的,批評某個配置沒有上頂配,批評性價比不夠高,批評線下發展不夠給力,批評某個版本有BUG。

在這些事件背後,都有這件事情本身的商業邏輯,時代背景,甚至是小米本身的缺陷和能力不足。

但批評不會讓自己更好,我不是說我們都要去吹噓小米,製造歌舞昇平的假象,而是說我們願意為自己的批評付出多少努力,讓自己的批評增加多少價值,我們的批評是否從其他米粉,其他消費者的角度出發,我們本身從批評中得到了什麼。

批評本身不僅僅是批評,它是基於事實,進行分析後,得出的一個主觀的評論。它不是一種宣洩,宣洩會讓批評本身掉價。

我們總是會對某個東西進行批評的,而我們在批評的同時,反映的並不僅僅是別人的失誤,更多是我們自己的態度和思維能力。

因為米粉,所以小米。

如果米粉不進步的話,小米是不是也不會進步?

這個問題,值得小米思考,更值得米粉自己思考。

——————

如果喜歡,請點贊或打賞。

推薦閱讀:

你辛辛苦苦做的視頻,可能被他們搬到牆外賺了幾萬美金
第一期TechTalk互聯網講師線下訓練營——上海站
如何看待最近爆火的語音助手Magic?
哪一個瞬間讓你覺得移動支付真的改變了生活?
攜程的實習 offer 該去么?和小米的實習 offer 之間該選哪個?

TAG:手机 | 小米科技 | 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