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城市 02 | 巴洛克羅馬,離上帝最近的殿堂

本文是明眸義大利壯遊第22次推送

推送性質:公開

主題:歷史/藝術/建築

語言:中文

難度:

留學賽道上的某些人看起來毫不費力

因為成長已是他們不變的習慣。

每一個教育者都應該明白:

自我成長,不分年齡

每一個教育者都應該做到:

少談教育,多談成長

明眸啟智,致力於服務青少年的自我成長

?

羅馬很多以來如磁鐵一般吸引著全世界的旅行者,在這座凱撒之城歷史的痕迹隨處可見。宏偉的羅馬斗獸場,讓我們想起古代的盛大節日和角鬥士。紀念碑高聳,如圖拉真圓柱,宣告著帝國的榮光。萬神殿神秘的天窗,激勵著後來者建造屬於他們自己的偉大穹頂。

我們已經在上篇文章介紹了這些古代奇觀(古代羅馬,穿越千年的帝國榮光)。現在,我們將重點談談羅馬的忙碌生活以及隨處可見的巴洛克藝術。

步行是認識古羅馬中心的最佳方式,而春天或秋天是最佳季節。徜徉於羅馬的中心,我們可以欣賞驚世的貝尼尼雕像, 沐浴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溫暖的陽光。傍晚時分,與羅馬人一起漫步,品嘗美味的食物。天黑後,在永恆之城最浪漫的夜晚里盡情狂歡。

羅馬輝煌宏大,但絲毫沒有距離感。清晨,萬物剛剛蘇醒。整個城市很安靜,屬於一切生靈,儘管是鳥兒,也簇擁在萬神殿周圍,欣賞這靜謐的城市晨光。

在著名的西班牙台階(Spanish Steps),開滿了杜鵑花,人潮擁擠。200多年前,浪漫主義者會聚集在這裡享受一點放蕩的時光。直到現在,人們仍然喜歡在這裡盡情享受簡單的快樂。

西班牙台階

鮮花廣場,又一個豐富多彩的羅馬聚會場所。這裡的市場充滿活力與香氣,所以以花命名。這兒的早市熱鬧無比。這兒的廚師廚藝高超,若你在五月來到鮮花廣場,可以嘗到富有特色的羅馬苦色拉,蘆筍和洋薊。你可以來這裡做買賣,或僅僅來散個步,不管怎樣,鮮花廣場都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使你深深愛上它。

鮮花廣場,中央豎立著布魯諾雕像,這位擁護日心說的鬥士正是被燒死在這座廣場上

街道和廣場充滿了來來往往忙碌的人兒,而數不勝數的教堂則充滿藝術感。走近教堂,我們會應接不暇,不知道先看什麼,這就是我們要說的巴洛克風格(Baroque)似乎每一寸都滿載裝飾—比如,螺旋柱架生靈活現,丘比特上下翻飛,天花板似乎直插雲霄。

文藝復興追求理性,而巴洛克倡導感性。1500年代,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們已經掌握了現實主義,到了1600年,巴洛克風格超越了現實主義而備受歡迎。巴洛克藝術的目的是宣傳, 服務於神權和教會,通過撥動人們情感化的內心從而使他們臣服於教會。

羅馬是巴洛克風格的發源地,17世紀在這裡工作和生活的吉安·洛倫佐·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1598-1680)被譽為巴洛克風格之父。

貝尼尼,巴洛克風格之父

巴洛克教堂從外面看起來普普通通,但內飾極為奢華,處處蘊藏著巴洛克珍寶,比如這座勝利聖母教堂(Santa Maria della Vittoria)。

勝利聖母教堂

貝尼尼將小禮拜堂設計成劇院的模樣,贊助人們被雕刻在包廂座位中向外張望。

贊助人從包廂中向外張望

貝尼尼倡導通過情感刺激現實。正如這座「聖特蕾莎的狂喜」(The Ecstasy of Saint Theresa)的雕塑中,貝尼尼很好地描述了聖特蕾莎被天使神箭射穿心臟時的感情,「痛令我難以忍受,但同時我也享受到無與倫比的喜悅,我希望這種感覺可以永恆」。

聖特蕾莎的狂喜,貝尼尼

羅馬,寧靜的巷子與繁忙的幹道縱橫交錯。耶穌堂(Il Gesù),另一個巴洛克風格建築,這裡人潮擁擠,把自己當作一個17世紀的教徒,慢慢領略這裡的壯觀。

耶穌堂,維尼奧拉

Religion Overthrowing Heresy and Hatred

每一項藝術都蘊含一定意義。天主教會——路德和宗教改革運動的打擊對象——開始反擊,象徵美德的修女打倒了新教徒,一個表情堅毅的小天使正在撕毀新教徒的書籍 ,天使正在與象徵邪惡的異端之蛇鬥爭到底。

博爾蓋塞花園(Borghese Gardens),被譽為羅馬「中央公園」,這裡遠離城市的一切喧擾與緊張。這處碩大的綠色空間令羅馬人很自豪,人們常在這裡放鬆嬉鬧。公園的中心是博爾蓋塞美術館(Borghese Gallery),這裡曾是某一紅衣主教的奢華豪宅,現在向公眾開放。

博爾蓋塞美術館

當時,美術館的主人鮑格才家族,有錢有勢,他們請最頂級的藝術家為他們裝飾別墅,自己也經常收藏一些藝術寶貝,因此這座17世紀的別墅建築充滿了藝術魅力。

紅衣主教鮑格才(Scipione Borghese )是教皇保羅五世的侄子,是當時羅馬最富有的人之一。財富數不勝數,他的別墅里全是令人眼花繚亂藝術品,如拉斐爾畫作《基督降架》(Deposition)。

《基督降架》,拉斐爾

每個房間中心都有一個傑作,比如雕塑大師卡諾瓦(Canova)以拿破崙的妹妹寶琳(Pauline)為原型創作的維納斯——拋光大理石栩栩如生。

維納斯,卡諾瓦

貝尼尼作品《大衛》屬於典型的巴洛克風格。大衛的身體像彈簧一般繃緊,嘴唇撅起,他正準備殺死巨人,而這樣的雕刻充分體現了大衛的決心。貝尼尼完成該雕刻作品時剛剛25歲,大衛的臉就是以他自己為原型的。

大衛,貝尼尼

畫家卡拉瓦喬在畫布上創造了相同主題的作品。他通過自畫像吸引觀眾,而且頭部用巨人歌利亞的頭顱代替。參見社會搖」卡拉瓦喬(下)

《手提歌利亞頭的大衛》,卡拉瓦喬

同屬於巴洛克時代,貝尼尼作品《布魯托搶劫珀爾塞福涅》(Rape of Persephone)是情感上的一次衝擊——冥王布魯托野蠻地抱住珀爾塞福涅的腰身,珀爾塞福涅的整個身體似乎都在求救,而他的看門狗在一旁得意地嚎叫著。冥王由於用力而致使手指幾乎要掐入少女柔嫩大腿肌膚的深深凹陷,少女由於絕望而落下的一滴晶瑩淚珠,在空中無助而揮舞的手,和因驚懼而翹起的左腳拇指,都強烈地反映了掠奪的主題,突出了對觀眾的視覺刺激效果。

布魯托搶劫珀爾塞福涅

布魯托搶劫珀爾塞福涅 貝尼尼的《阿波羅追逐達芙妮》(Apollo Chasing Daphne)也是是一大亮點作品。作品中,被丘比特箭射中的阿波羅瘋狂追求達芙妮,而達芙妮卻變成一顆月桂樹,貝尼尼的瞬間細節捕捉很到位,比如,當阿波羅馬上就要追上達芙妮時,她的手指開始長出葉子,腳趾開始發芽……這就是典型的巴洛克風格。

阿波羅追逐達芙妮,貝尼尼

離開博爾蓋塞美術館,我們來到梵蒂岡。梵蒂岡城當之無愧為世界上最小的獨立國家, 人口只有1000多,在梵蒂岡,穿越一條馬路就跨越了國界,而對於數以百萬計的羅馬天主教徒來說,這裡是精神之都。

第一個天主教皇聖彼得的墳墓就位於梵蒂岡的中心——聖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梵蒂岡城佔地不到一平方英里,但這個國家有自己的電台,報社,郵局和小火車站,還擁有巨大的博物館。在這裡,教皇統治著一個國家的政治和宗教。

梵蒂岡城是嵌入羅馬的城市。整個中世紀,充滿動蕩。5世紀羅馬帝國衰弱,教皇控制梵蒂岡城。事實上,幾個世紀以來,教皇一直被稱為「國王教皇」。逐漸地,「國王教皇」建立起自己的帝國。1600年,「教皇國」進入巔峰狀態,義大利半島的大部分地區也相繼進入「教皇國」時代。1800年末, 大部分的教皇國,包括羅馬在內統一為現在的義大利。

1929年,教皇和墨索里尼簽署《拉特蘭條約》,宣布梵蒂岡為教皇自己的國家。這個花園式國家,卻採取了極為不合理的行政管理策略——不向公眾開放。

梵蒂岡武裝力量由瑞士衛隊組成。1506年,教皇從瑞士引進的象徵忠誠和勇氣的僱傭兵。時至今日,大約100名瑞士士兵,仍身著華麗的文藝復興式制服,全力保護教皇,有序的控制混亂的遊客,並耐心回答他們的問題。

瑞士衛隊

聖彼得廣場(Piazza San Pietro)坐在古羅馬賽車賽道上。在這裡,可以想像到戰車突然來個急轉彎,朝著方尖碑衝去。為增加比賽期間的娛樂,人們會在這裡處決基督徒。大約公元65年,使徒彼得就被釘在方尖碑的十字架上。彼得的朋友將其葬於附近墓地,即異教徒羅馬人口中的梵蒂岡山。

250年來,基督徒一直悄悄前往墓地祭拜彼得。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國王宣布基督教合法,這徹底改變了歷史的進程。他命令在此處建立長方形基督教堂,負責掌管羅馬天主教會。

1200年後,基督教最輝煌的教堂取代了最初的聖彼得教堂。一進入教堂你會由衷感嘆這座教堂的宏偉,600英尺長,可以容納成千上萬禮拜者,裝飾用的小天使的身材都比成人還要大。

「小」天使

遊客們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紛紛驚嘆這些宏偉畫作。這些作品出自梵蒂岡馬賽克學院(Vatican School of Mosaics),使用了成千上萬種顏色的馬賽克。其中有一個畫面是彼得照顧早期基督徒的場景,雖然過去幾個世紀了,仍然和新的一樣。

米開朗基羅的《聖母哀悼基督》(Pietà)深受朝聖者和遊客的喜愛。作品中,25歲的米開朗基羅將神學信息表現得很清晰:耶穌,已經去世,用生命換來我們的救贖。在瑪麗粗糙的長袍的對比之下,他的身體顯得無比柔軟,即使是刻在堅硬的大理石上。

哀悼基督,米開朗基羅

聖彼得大教堂的祭壇,是貝尼尼的另一個傑作。陽光打在雪花石膏窗上,烘托著聖靈的力量,放射狀的金光象徵著聖彼得王權至上,這一切無不體現著巴洛特風格。

聖彼得大教堂祭壇和聖彼得寶座,貝尼尼

貝尼尼雕制的青銅華蓋,位於米開朗基羅設計的穹頂之下,這座穹頂比一個足球場的長度還高。環繞穹頂的銘文寫道(拉丁語): 「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巨大的字母格外吸引旅客的注意力,給教堂蒙上一層神聖的色彩。

青銅華蓋,貝尼尼

從穹頂平台你可以看到整個國家。長矩形建築是梵蒂岡博物館,與之相鄰的是西斯廷禮拜堂,這兩處堪稱擁有世界上最豐富的有的西方藝術收藏的地方。在過去的幾個世紀,教皇用無數的藝術品填充裝飾這個長達11英里的博物館走廊,尤為奢侈,包括珍貴的掛毯,精美的壁畫,古代雕像等等。

梵蒂岡博物館走廊

博物館陳列了各個時期的藝術品,比如,畫廊里就有拉斐爾的擱筆之作《基督顯聖容》(Transfiguration)。

基督顯聖容,拉斐爾

大廳和院子里到處都是古希臘和羅馬的傑作,比如拉奧孔雕像(Laoco?n),這件雕像給予眾多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們以靈感。

拉奧孔雕像

這個房間里展示的是表現前基督教哲學家的作品,如拉斐爾的畫作《雅典學院》

雅典學院,拉斐爾

梵蒂岡博物館裡陳列傑作無數,這裡我們只是做簡單介紹。總之,你可以在這裡找到永恆。羅馬似乎無邊無際,滿是忙忙碌碌的人群,漫步於羅馬,我們會感到輕鬆愜意。

1870年,羅馬成為義大利的首都。後來,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紀念碑在義大利建成,旨在紀念義大利首位國王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紀念碑上國王埃馬努埃萊二世騎在馬上,威風凜凜。通過紀念碑,人們極力宣揚新誕生國家的精神——重返古羅馬輝煌。

威尼斯廣場前豎立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雕像

20世紀30年代,義大利墨索里尼在廣場前大肆煽動民族主義情緒,最終引發災難性戰爭。以後每到這一天,國家祭壇都會燃燒起不滅的火焰,以紀念義大利這些無名英雄。我們可以乘坐電梯到達紀念碑最頂端,這裡我們可以看到羅馬,這座永恆之城的全貌,因此,這兒也成為當地人深愛的地方。

不少人喜歡義大利的生活方式,似乎只要一出門,周圍全是來來往往的人,從來不會感到孤獨,這裡永遠充斥著熟悉和親切感。傍晚是一天中最涼爽的時候,可以邀幾個朋友一起,吃冰淇淋,喝開胃酒,享受這個城市的美好。還可以看看來往的人群,看看和他們相伴的人,看看他們穿著什麼。

晚飯後,天色已晚,羅馬呈現出另一個模樣,鮮花廣場燈火通明,人們開始了這一夜的狂歡。甚至深夜,這個城市也會帶給人們不一樣的安全感和親切感。附近的納沃納廣場(Piazza Navona),人們似乎每晚都在過狂歡節,365天,沒有中斷。廣場借鑒古體育場的形狀,也設為長方形,廣場的兩端是貝尼尼設計的四河噴泉和摩爾人噴泉。

納沃納廣場

街邊,萬神殿燈火通明,滿載著2000年的羅馬歷史。一條街,全是人們當時生活的氣息。不遠處還有特萊維噴泉(也叫許願泉),據說在這裡人們背身向許願池中扔一枚硬幣,就會在此回到羅馬這座永恆之城。

特萊維噴泉

羅馬——凱撒大帝之城,教皇之城,也是噴泉之城,而對於三百多萬羅馬人而言,這裡也是他們簡單而溫馨的家。◎

通過閱讀和觀察探索世界

獲得主動的旅行體驗

以師為友,紮根通識,探索世界

「明眸壯遊 | 發現之旅義大利建築、藝術與文化」

即將出發

Brighteyes GrandTour

Learning by Exploring

立刻長按掃碼,關註明眸更多資訊

weixin.qq.com/r/W0wiOnX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斯民】中國哪裡最「老」?
Cities of My 2016
唐山未來發展潛力有多大?
為什麼曾經東方第一大港的泉州現在和廈門在城市建設和知名度上有這麼大差距?

TAG:城市 | 罗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