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弗洛姆筆記:從「健全的社會」到「健全的學校」

什麼樣的學校是「健全的學校」(或者理想的學校)?關於這個問題,可能很少有人(包括校長)思考過。但是,作為校長,我們頭腦中實際上又存在著一個「健全的學校」的想像,只是未必自覺。如果我們對「健全的學校」的意識或潛意識加以回顧,可能不同的人擁有不同的模型。

例如,有人關於「健全的學校」的想像,可能是柏拉圖式的,頂層設計,等級森嚴,各司其職;有人關於「健全的學校」的想像,可能是亞里士多德式的,朝向一個目的,不斷地改進。在這兩大範式下,還有若干不同的類型。例如文化主義的、效率主義或市場主義的、服務主義的,等等。在不同的歷史語境下,主流的或理想的關於「健全的學校」的想像不盡相同。在我們這個時代,主流的範式仍然是官僚主義與效率主義的混合體,公立學校偏於前者,私立學校偏於後者。

那麼,我心目中「健全的學校」是怎樣的?

我願意借用我特別贊同的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弗洛姆的一本書來作為回答,這本書的名字叫《健全的社會》。

即我想討論一下,一個健全的,或者說健康的學校,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1

弗洛姆指出,一個「健全的社會」,是「適合人的需要的社會,是每個人都成為自己的目的而不是他人手段的社會,也是個人的幸福和發展成為核心關注點的社會」。簡單地說,就是「健全的社會」,就是「以人為本」的社會。

一個「健全的學校」,也必然如此。

組織很容易以人為手段,來實現某種外部目的。以人為手段有兩種控制模式:一種是威逼,在社會層面,極端的模式是蘇聯模式,在學校,常見的模式是體制模式,為了公職,為了生活在體制內,個人不得不成為手段。一種是利誘,在社會層面,極端的模式是美國模式,也是一種市場模式,「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是以消費主義,通過控制人的低級需要,來讓人喪失自由,成為物質的奴隸,並輔之以成功文化,在學校,常見的模式是通過收入和地位進行控制,個人因為經濟原因和社會地位不得不成為手段。如果說,前一種模式的關鍵是「專制」的話,那麼,後一種模式的關鍵則是「異化」。

那麼,一個「健全的學校」是一個怎樣的學校?

是一個「適合所有人需要」的學校,是一個「每個人都成為自己的目的而不是他人手段」的學校,是一個「個人的幸福和發展成為核心關注點」的學校。

這三個加引號的詞語,乃是同義詞。

一所學校,應該努力地滿足所有人的需要,包括教師的需要、學生的需要、家長的需要,對於私立學校來說,還包括董事會的需要。對了,甚至包括了社會的需要。然而,這何以可能?例如,家長的需要,難道不可以是少交學費?教師的需要,難道不可以是多拿工資?董事會的需要,難道不可以是增加利潤?這些需要本身就是相互衝突的,怎麼可能都加以滿足?

實際上,這裡所謂的「滿足需要」,乃是指滿足所有人的「一般需要」,而不是滿足「特殊需要」。因為「特殊需要」很可能是不合理的需要,甚至是對需要者本人都有害的需要。

而這是可能的,因為在健康的社會裡,在健康的學校中,所有人的一般需要並不是相互衝突的,而是相互結合至少是相互協調的。

2

那麼,哪些需要,是人的「一般需要」?

我最喜歡的結構,是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即學校應該努力地滿足所有人三方面的需要:生存需要、社會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

對於師生來說,學校首先要滿足生存需要,對學生可能是指吃飯、住宿以及在教室里的安全感,對教師還包括了合理的薪資水平。其次,學校要滿足師生的社會需要,對學生可能是指潤澤的環境與各類人際關係,相互尊重等,對教師可能是指民主的管理環境,相互合作的同事關係等。最後,學校還要努力地滿足師生的自我實現的需要,對學生來說,他們希望在此能夠實現自身潛能的極大增長,對教師來說,也渴望徑由職業獲得意義感,等等。

即使對實際上不參與學校管理的投資人(董事會)來講,也並非只有生存需要(收支平衡甚至有贏利),也有受人尊重的需要,沒人喜歡被罵作惟利是圖,也有自我實現的需要,希望自己投資或創建的學校,能夠培養出優秀的人才並擁有良好的口碑,這同樣賦予投資以意義感。或者說,這不只是一種投資行為,同時也成了一種社會行為,擁有極高的社會效益。

而弗洛姆沒有採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他比馬斯洛還要大8歲,《健全的社會》的出版,應該也要比《動機與人格》早),而提出了五種需求:

1.交往的需求,也就是和他人建立關係,擺脫孤獨和不安的需求。

2.超越的需求,也就是人通過自主創造,超越他在自然界的位置,完成自我實現。

3.尋根的需求,就是對代表自己來源的事物的依戀和渴望,比如說對母親、對血緣、對土地,或者對自己的國家。

4.身份感的需求,這是我們體驗自我意識,獲得他人尊重和社會地位的前提。

5.定位與信仰體系的需求。就是說人在世界上,需要確定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為什麼在這裡。

應該講,這些需求,也極具有啟發性。

3

那麼,怎麼滿足這些需求?

弗洛姆認為,「健全的社會」,應該是一個自由人的聯合體。因此,需要在政治、經濟、文化三個方面進行全面改革。

政治上,他提倡分權,讓公民成為社會生活的參與者,讓社會團體參與決策;經濟上,他希望實現生產資料的社會化,我們今天可以改變一下他的提法,讓原來的工人成為新體制下的「合伙人」;文化方面,他強調改革教育,要培養具有批判思維能力的學生,而不能只培養適應社會的螺絲釘。

那麼,對一所學校來說,這有什麼借鑒意義呢?

或許可以用三個詞語來概括:民主、理性、共享。

民主,是指學校的運行方式,要以民主的方式,共同體的方式來運行,遵循自組織的原則。理性,是指生活在學校里的每一個人,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充分地發展自己的理性,成為一個能夠自我負責的人,當然,也是一個富有批判精神和建設意識的人;共享,是指所有人可以分享學校發展的成果。

這意味著我們要警惕兩種模式。一種是學校喪失了學術基因,成了官僚機制的複製,等級森嚴;一種是學術徹底地淪為市場主義,喪失了自身的價值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因此被異化,有一些純粹的應試學校,就已經將教育教學變成了「生意」。

4

這是一個校長不顧現實書生氣的一廂情願嗎?

我從來不這樣想。

關於「健全的學校」的想像,是我們理解學校問題以及推進學校變革的最重要的參照。畢竟,你永遠到不了你不想到的地方。

這當然註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只要有足夠的決心與智慧,這些想像,將有可能化為點滴行動,成為裁定尺度,逐漸地滋潤一所學校,直到形成一種全新的「社會」。

對我來講,「健全的社會」與「健全的學校」是相通的,那麼,「健全的教室」呢?「健全的團隊」呢?

道路永遠是曲折的,今日之學校,離之尚有十萬八千里,但若不朝向理想,努力便不值得。

(全文完)

推薦閱讀:

如何實現下拉選擇城市後,後續單元格能選擇對應的區縣?
公司管理一團糟?你肯定混淆了高層和中層的工作!
量化投資團隊成員之間是如何合作的?
「殺時間」是因為你沒有「目標」
項目管理軟體哪個好?

TAG: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