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註解.第二十章.唯之與阿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若何?

唯」與「阿」,「美」與「惡」的概念皆為人為定義的外物,去之則彼此間並無嚴格界限,亦在並不斷轉換中。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人所以畏我,不過因我強勢耳,然一切對立面既皆永在轉換中,則強弱亦是如此。登高者必跌重,越強則樹敵越多,失敗時則越慘。請君試看歷史上諸多功臣良將,恃才傲物,居功自傲,其下場何若?不過「身死人手,為天下笑」,故「不可不畏」也。

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傫傫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淡兮,其若海,望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然世人不明此理,執著外物,深陷其中,不曉大道,反以「善為士者」為異端。屈子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以老子之至聖至明,亦不免苦悶。《莊子.秋水》雲「夏蟲不可語於冰,井蛙不可語于海,凡夫不可語於道」,誠如斯言。

推薦閱讀:

隋廣義解讀:老子《道德經》中的「無為」使用起來有多厲害?
《道德經》聞道有先後,士有高低分
為什麼道家提倡清心寡欲?
男為陽 女為陰的說法是什麼時候有的?

TAG:道家 | 道德经书籍 | 道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