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怎麼陪孩子寫作業?希望這篇專業文章講清楚了

陪孩子寫作業?

這是要命的事。

中國媽媽們總結得好:

陪寫前,母慈子孝

陪寫後,雞飛狗跳

有沒有簡單易行的解決方案呢?

有。

但你做不到。

因為決定性的因素,不是這些作法,而是這些作法背後的觀念。

既然你要養孩子18年,就不要總幻想著短平快地解決問題。不妨把它當成一個學習過程,甚至是一個深度學習的過程。這不僅對孩子有益,對我們自身的生命乃至於職業發展,也極有意義。畢竟,無論到哪裡,你都會遭遇人的問題,是不?

1

陪孩子寫作業?

你面臨的究竟是個什麼問題?

如果你說,問題很簡單啊,就是怎麼催孩子完成作業啊?

你看,問題定位淺了,錯了,問題就無法被真正地解決,因為你會走在錯誤的道路上。

因此,問題需要被重新描述為:

作為父母,我需要提供怎樣的支持,才能幫助孩子完成自己的作業,並逐步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以及自我負責的學習態度?

能夠正確地描述問題,問題往往就被解決了一大半。

為什麼這樣說呢?

大家注意,在這裡隱含了幾個前提:

1、孩子是作業的主體,父母只是協助者。

2、目的不僅是完成當下的作業,更重要的是養成獨立做作業的習慣。

3、同時,要培養孩子自我負責的學習態度。

孩子寫個作業,之所以要父母的命,就是因為,雖然父母理智上知道,寫作業是孩子的事,但在互動中,無形中給孩子以錯誤的信息。為數眾多的孩子認為,我是在為父母做作業,這根本就不是我的願望。既然是為父母做作業,必然就產生了種種博弈,父母也必然會大量地使用獎勵與懲罰,而不恰當的獎勵與懲罰,又進一步削弱了孩子的內部動機,讓作業進一步成了父母的事。

正確界定問題後,一個目標,就是怎麼讓孩子持久地意識到,作業是他自己的事,父母只是協助。

許多父母,更關注怎麼完成今天的作業,而不是怎麼逐步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就是說,不習慣於將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結合起來,當下目標與未來目標結合起來。而解決短期目標,就容易採用見效快但是粗暴,且容易傷及長期動機的策略,例如獎勵與懲罰,尤其是懲罰。

最後,如果孩子無法養成自我負責的學習態度,就意味著戰鬥會一直持續,和平遙遙無期。更重要的是,處於戰鬥狀態的孩子,作業是不可能認真的。因為一個人無法在消極的情境下高品質地學習。

因此,你不想長期跟孩子博弈,甚至付出親子關係的代價,那麼,重新理解並設計新的策略,就顯得很重要了。

2

界定責任和明確任務

形成相應的遊戲規則

那麼,陪孩子寫作業,怎麼做才算對?

在弄清楚了目標後,第二步,就需要界定責任和明確任務,並形成相應的遊戲規則。

這裡有一個思考框架,主要圍繞這麼幾個問題:

1、作業是誰的事情?父母和孩子的權利和義務各是什麼?

2、作業任務是什麼?在什麼時間段內完成?遇到困難怎麼辦?

3、如果沒有完成作業,那麼,如何彌補或付出代價?

一、作業是誰的事情?父母和孩子的權利和義務各是什麼?

怎麼讓孩子知道作業是他自己的事情?

不只是告訴他,更是用始終如一的行動讓他感覺到。我會建議頻繁地跟孩子提到「監護人」這個概念,父母是孩子的監護人,因此,在親子關係中,是隱含了一份強制履行的契約的。在完成作業方面,這份契約主要表現為:

1、孩子有義務完成合理的作業。

2、家長有義務為孩子完成作業創造條件以及提供監督。

二、作業任務是什麼?在什麼時間段內完成?遇到困難怎麼辦?

在孩子還不能獨立完成作業之前,家長最好同步知曉作業任務。

然後,家長要做幾件事:

1、為孩子完成作業創造外部條件:空間、時間、不受干擾。(可參看:)

2、與孩子共同約定完成作業的時間段以及作業過程中的基本要求。

3、約定完成作業過程中遇到問題的解決辦法。

敲黑板:第2條是重點!

培養習慣十分重要的一條,是在規定的時間完成規定的任務,長此以往,就形成了心理預期

如果是平時回家,孩子是先玩呢,還是先完成作業?

如果是在周末,孩子每天的時間是如何劃分的?哪些精力充沛的時間段被用來劃給學習時間?可以有彈性,但要形成定規。這是可以與孩子一起討論並反覆嘗試的,這裡不但涉及到時間管理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涉及到精力管理的問題,既怎樣的安排,學習和遊戲都能得到充分的滿足?這種討論或訓練過程,本身就可以使孩子受益匪淺。

「作業過程中的基本要求」,則強調的是一些具體的約定,以避免孩子學習過程中受到干擾。例如:遠離電子產品、不吃零食和聽音樂、除喝水和上洗手間外不走動、不和父母講話(題目不會的情形可另外約定,這是第3條的內容),等等,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來約定。

三、如果沒有完成作業,那麼,如何彌補或付出代價?

如果沒有完成作業,那麼,可以遵循如下步驟思考和處理:

1、沒有完成作業的原因是什麼?

作業太多?作業太難?缺乏技巧(例如卡在某一道題目上時間太久)?拖延症所致?沒有遵守約定忽略了作業?拒絕做作業?因為特殊原因(例如同學生日)導致未完成?顯然,不同的情況,要有不同的處理辦法。但這不同的情況,大致可以分為三類:非孩子主觀導致的原因;由孩子主觀原因導致;複雜情形。無論哪種原因,都要有一個清理責任的過程,孩子只應該承擔由他主觀故意導致的部分。

2、如果是孩子的原因導致的,如何彌補?

一般來講,要訓練今日事今日畢的習慣。如果貪玩導致的(要避免這種情況發生),那麼,他就要適度犧牲睡眠時間來進行彌補。有父母說了,孩子身體重要啊,第二天還要上學呢……這種觀念是錯誤的,一天晚睡影響不了身體健康,哪怕影響了第二天的聽課狀態,捍衛遊戲規則所帶來的成果,也遠遠大於所造成的損失。

如果今天註定彌補不了,那麼,就要將任務放在第二天繼續彌補。總之,當孩子意識到,他無法依賴於隨一頓批評而逃避作業時,他就會趨向於按時完成。

3、如果是無法彌補,怎麼辦?

在無法彌補的情況下,就要採取「等值的懲罰」,例如適當地取消一些活動時間,或者做一些家務等,進行補償。

3

提供正確的反饋

激勵遠多於批評

明確了遊戲規則,並不等於就萬事大吉了,關鍵是第三步:提供正確的反饋,使激勵遠多於批評。

在這裡,要注意這幾方面的問題:

1、確立底線,不計成本地維護它。

2、底線以上的行為,主要有賴於激勵。

3、必要時要學會妥協,避免陷入權力之爭。

一、確立底線,不計成本地維護它。

底線往往意味著孩子可以輕易地做到。例如,你可以確立兩點底線:

1、在約定的時間做作業(包括不碰電子產品和頻繁走動)。

2、將作業做完。

這就意味著,這兩點沒有達成,就要跟孩子沒完。如果這兩點達成了,就不要運用批評或懲罰。這兩點,主要是維護一種形式。

二、底線以上的行為,主要有賴於激勵。

如果孩子達到了底線要求,但是作業不認真,漫不經心,甚至可能錯誤很多,就往往會觸怒父母,對孩子進行指責,這就錯了。

這也是許多父母想不明白的地方。

做不做,是個態度問題,必要時要強制。

做得好不好,則混合著態度問題和能力問題,不宜以強制的手段來達到目的。否則,暫時的成效,是以削弱孩子的自主性為代價的。除非關於書寫等有約定。

這時候,主要依賴於提醒、幫助和激勵:

你可以考慮在書寫時,將首行對齊,這樣作業更美觀;

我告訴你一個小技巧,可以使書寫更工整一些;

今天的書寫質量,比昨天好,繼續努力啊,爭取明天比今天更好……

雖然孩子明明可能是態度問題,但你當成能力問題來聚焦,效果會更好,也不易引發衝突。

三、必要時要學會妥協,避免陷入權力之爭。

孩子有時候就是不想寫作業,可能有一些十分特殊的原因。例如,今天恰好有一個電視節目,是他十分想看的。或者今天同學生日,他需要去同學家一段時間。甚至於在極特殊的情況下,他因為一些事心情不好,無心寫作業。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適度妥協。

妥協的方法包括:作業延期或改時;降低作業要求;免除作業。

這會讓孩子感覺到被父母理解和接納。

4

讀了上面這些

問題仍然得不到解決

父母們在面對作業時,往往容易陷入一種模式:

啊?作業來了!不是說要減負嗎?怎麼這麼多作業?!作業這麼少?我要不要再給孩子布置點,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啊!不管了,先逼娃把作業完成了再說。

玩什麼玩?電視關掉,先把作業做完再說!手機放下,都幾點了,整天就知道玩手機!你今天不把作業做完,今晚就別睡覺了!我說,你這到底是做作業呢,還是吃東西呢?

你看看你,作業潦草得一塌糊塗,用點心會死人啊?這麼簡單的題,都做錯了,長點腦子行不行?

為什麼無論提供什麼技巧,都通常無法管用?

因為許多父母——

焦慮

缺乏邊界感

碎片化反應

而父母要修鍊的,恰恰是——

從容

尊重主體性

系統思考

專註於解決問題

如果缺乏這種轉向,再成熟的技巧,也只是一款好的軟體,裝配到了無法運行它的操作系統上。

我想,與孩子一起成長,其實是沒有捷徑的。而且,這個過程中充滿了挫敗。何況,父母千差萬別,孩子千差萬別,最終形成的策略,也會有種種差異。(這裡所講的道理,並不能直接轉化為操作性知識,關於這一點,可以參考今天知教師上的文章:為什麼你的班主任工作總做不好?跟你講講班主任必須知識的三類關鍵知識)

但無論如何,父母要學習。

當我們改變了自己,也就改變了孩子。

畢竟,對孩子來講,這是一條大概率規律:

長大以後

我就成了你


推薦閱讀:

別批評你的寶貝啦!你會毀了他的!【阿德勒育兒秘訣48條純乾貨 — 值得每位父母珍藏!】
知乎相關家庭教育的問題里,為什麼那些對父母頗有微詞的回答總能得到最多的贊?
剛生了寶寶,父母總是不願意讓我們自己帶孩子,怎麼辦?
有哪些對孩子成長很重要的電影?(收集儲備中)
我為什麼要聽話?聽誰的話?

TAG: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