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你的班主任工作總做不好?跟你講講班主任必須知道的三類關鍵知識!

有人提出過,知識分為三類,分別是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策略性知識。

陳述性知識,就是關於「是什麼」的知識,是對事實、定義規則和原理的描述。程序性知識,是關於「怎麼做」的知識,是一套可用於執行的具體操作程序。策略性知識實際上是一種特殊的「程序性知識」,是關於程序的程序,是指對整個學習或做事過程的監控,或者說,是一套如何學習、記憶、思維的規則與程序。

舉個例子,你告訴學生:「上課必須認真聽講!」這時候你運用的是陳述性知識,闡明一個事實;你在上課的過程中,不斷地針對沒有認真聽講的學生作出反饋,自身教育教學也在不斷地調整,確保了一節課所有孩子都處於專註狀態,這是一套確保孩子專註的方法,這時候你運用的是程序性知識;同時,你不斷地在反思,我的這一套程序合理嗎?我這種嚴厲的個性,會不會導致一種表面的專註?是不是在適度放鬆的情況下,孩子才更可能導向內在的專註?這就是你對做事方式即程序性知識的反思,這時候在你內部起作用的,就是策略性知識。

那麼,今天許多班主任工作存在的問題是,過度依賴於陳述性知識,而忽略了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的學習。

我舉個例子,學校為了防止放學期間樓梯口發生踩踏事故,就規定了必須從一個樓梯上,另一個樓梯下。然後,要求班主任當成一件重要工作去執行。班主任會怎麼做?

開完班主任會議,甲乙丙三個班主任就開始行動了——

1

甲班主任走進教室,跟學生說,學校規定,從今天起,放學的時候,必須從A口上,B口下,請大家注意執行,聽清楚了沒有?學生說「聽清楚了」。然後,再到家長群里發一條信息告知家長。好一些的班主任,會附帶解釋,即為什麼要這樣做。

結果,甲班家長和學生大量地違規。

問學生,你為什麼要逆行?學生說,我忘了,一放學就不由自主地……

問家長,你為什麼要逆行?家長說,我不知道啊。不是群里發過了嗎?可是我沒看到信息啊。

甲班主任很崩潰,開班會把學生批評了一頓,說你們長點記性,長點心眼。然後訴苦說,我們班家長不夠配合,我也沒有辦法,我該做的都做了呀。一放學,學生和家長怎麼走,我怎麼控制得了啊,我還得在教室里,不能盯在樓梯口啊。

2

乙班主任走進教室,跟學生說,從今天起,放學的時候,必須A口上,B口下,你們家長接你們也是這條線路,你們聽清楚了嗎?聽清楚的同學請舉手,沒聽清楚沒關係,我可以再說一遍。學生的手都舉起來了。

乙班主任繼續說:「那麼,有沒有同學能夠告訴老師,為什麼不走最近的樓梯,卻要規定路線呢?這不是很不自然嗎?」

大家開始熱烈但簡短地討論,在老師的協助下,很快達成了一致。

乙班主任最後說:「現在大家已經知道遊戲規則,並且也理解了規則。那麼,在放學的時候,你們會記起這條規則嗎?」

學生說:「能!」

「那好,到時候我要抽查一下。」

乙班主任離開教室,開始在家長群里發了一條消息,包含兩部分:規則以及解釋。然後,請求所有家長收到後回復。

兩小時後,乙班主任給沒有回復的家長發了手機簡訊,並要求回復。

半小時後,乙班主任給沒有簡訊回復的家長打了電話。

放學前二十分鐘,乙班主任又給全體家長發了「溫馨提示」。

放學鈴聲響起,乙班主任走進教室:「只耽誤一分鐘時間,還記得老師說過的話嗎?」

「記得。」

「集體告訴老師一遍。」

「放學的時候,必須A口上,B口下。」

「如果你們的父母,一定要拉著你們逆行,你們怎麼做?」

「我們不違反規則。」

「真棒,老師為你們自豪。現在下課。」

如此連續三日後,轉入維護階段。一段時間後,乙班主任在班會中,表揚了全體孩子,在家長信中向全體家長致謝。

3

丙班主任,則在班主任會議現場提出了異議。

有幾個問題,我想請學校領導思考一下:

1、上學的時候,對樓梯行走方式未做規定(因為人流相對較散),那麼,家長和學生自然會本著就近原則,但放學的時候,又規定了必須A口上B口下,上學和放學行走路線的不一致,會消耗家長和學生的選擇時的注意力,導致違規可能性的增加。有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並考慮重新設計方案?

2、兩個樓梯口,有沒有可能遵循就近原則,自然地分配給不同的班級,這樣可以自由地上下,而不必讓一個樓梯口承載過多的壓力?

3、學校制訂的規則,讓家長和孩子來執行,他們可能會有不好的感覺。能不能把這個問題拋給學生和家長,讓大家參與設計和方案討論?最終投票決定採用哪一個方案?大家充分討論過的方案,既更容易理解與執行,也是一次學習機會,更是一次民主實踐,與我們學校的辦學理念高度一致。

在形成共識後,丙班主任和乙班主任的做法大同小異。

「小異」在哪裡呢?

在於丙班主任不斷地調整程序,他總在問自己兩個問題:

1、我遺漏了哪些關鍵因素?(我少做了什麼?)

2、哪些程序或動作是不必要的,還可以繼續精簡以節約所有人的注意力和精力?(我多做了什麼?)

在不斷的調整中,丙班主任確保了程序的最優化。

4

顯然,甲班主任掌握的,主要是陳述性知識。乙班主任同時掌握了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而丙班主任同時還具備策略性知識。

那麼,甲班主任的問題在哪裡?

在於解決這個問題,陳述性知識只是前提,核心是程序性知識,是解決實際問題,產生良好的效果。而在缺乏程序性知識的前提下,甲班主任就很容易依賴於陳述性知識,試圖希望講清楚了,家長和學生就會自動地轉化和執行,但這絕不是事實。

那麼,甲班主任最終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可能會依賴於獎勵、懲罰或突擊檢查。這正是班主任們最常見的作法。

即,我們一方面習慣於講道理(陳述性知識),一方面又在實際中主要靠獎懲發揮作用。在這裡,獎懲事實上是一種實際在發揮作用的粗暴的「程序性知識」併產生依賴。而伴隨著的,則是對家長和學生的抱怨。

而班主任工作的精進,離不開這三類知識:

陳述性知識,提供基本的原則和解釋系統,它需要能夠清楚明白地說清楚要做什麼,以及為什麼要這樣做。

程序性知識,提供一套高效的做事步驟,讓我們能夠將要求轉化為實際的行動,並取得預期的效果。

策略性知識,則不斷地對程序進行優化,使之越來越完善和極簡,以提升效率。它同時涉及到程序的調整,以及自我的調整(元認知)。

後兩類知識為什麼是難的?

因為陳述性知識是一種相對靜態的知識,或者說是惰性知識,相對容易掌握,也比較容易獲得心理安全。而程序性的知識乃是實踐性知識,是在具體情境中習得的,學習的成本和風險大大增加,要面臨諸多的不確定性,最終形成的知識,也具有個人知識的若干特徵,所以,許多人會逃避這種練習。策略性知識更難, 因為這涉及到不斷地自我更新乃至於自我否定,這非得有極強的自覺不可。

但是要成為高手,沒有別的路徑啊。後兩類知識,更需要刻意練習。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浙江大學原副校長褚健褚健一審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三個月?
你越罵,孩子越差勁!犯錯後只需這簡單的8句就夠了
沒教養/素質低有多討人厭?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