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小夥伴馮小剛是半無業游民,王朔是無業游民

今天說一脫口秀,豆瓣8.7

算是一老節目了,2014年的。不過現在聽來,還是饒有興緻的。

2016年更名為《觀復嘟嘟》,評分還竄到8.9。第三季今年還在更新中。

《都嘟》,名字確有賣萌之嫌。都,就是馬未都本人;嘟,就是聽他給你嘟嘟囔囔。

很多人認識馬未都,可能是從《百家講壇》的《馬未都說收藏》,我高中也看《百家講壇》,不過對收藏沒什麼興趣,也就沒注意,那會兒凈追易中天和于丹了。

也有些可能跟我一樣,是從《鏘鏘三人行》和《圓桌派》認識的馬爺。微信原文鏈接(點擊跳轉)

1996年,馬未都上下奔走,我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建立 —— 觀復博物館。2008年,馬未都以745萬的版稅收入,登上「2008第三屆中國作家富豪榜」第5位。

這周,本來是吃著中飯無聊打開來,沒想到還挺下飯,一頓飯的功夫,愣是看了3期。那天,我一口氣看完了13期還是15期。

你看,還真有人跟我一樣,拿它下飯,我看歸類成「下飯節目」或者「睡前故事」也是可以的,剛好,最近南方的天氣漸涼,睡前窩在被窩裡,沒事聽聽看看,一聽又是好幾期。

關鍵是,馬爺那一口「京片子」,地道老北京話,聽著舒坦。

這「京片子」阿,總帶著那麼點「調侃」、「不正經」的味兒,你看片頭那幾句,就能聽出點端倪來,開頭兩句還是挺正經的:

文明一定趨同,文化必須求異。

歷史沒有真相,只殘存一個道理。

這兩句沒毛病,說的也在理,可後面就開始「不正經」了:

社會是鍋粥,過了坎兒還有溝。

八卦如同算卦,算卦都是廢話。

最後一句總結:

有態度的脫口秀,有玄機的脫手秀。

可是吧,就是這種「不正經」,它就讓人著迷,它還就挺下飯。

解釋下脫手秀,每期節目的最後幾分鐘,都會拿出和本期主題相關的一件古玩,老爺子本身就是這方面的行家,當然每件都是價值不菲,就下圖老爺子手上拿的那隻熊,西漢的小掛飾,2000年了,值多少錢呢?老爺子說:它肯定不止5個億。

我先揀幾個有意思的地方說道說道,就說「東西」「馬桶」這倆詞吧。

平時沒注意,但你把「東」「西」倆字拆開來看看,其實沒有任何物質的意思,只是指代方向的詞,那它是怎麼轉化成一個名詞的呢?在【末代公主擺地攤】那一期有提到。

順道提一嘴,末代公主,指的是溥儀的妹妹,愛新覺羅 · 韞穎,馬爺年輕時跟這位公主(那時已是一位老太太了)聊過天,知道在落魄時她擺過地攤賣過香煙。那一期的名字就是這麼來的。

說回「東西」這詞。

在古代,有各種市。

漢代,有九市,除了東西南北市,還有各種雜七雜八的市,各賣各的東西,比如東市賣肉,西市賣布。到了唐代,有兩個重要的市,在長安城內:一個東市,一個西市。

「東西」這個詞,就是這麼來的。

至於馬桶,你想過沒?馬桶為什麼叫馬桶?它不叫牛桶,不叫羊桶,為什麼偏偏叫馬桶?

馬桶,是在【廁所那些事】那一期提到的,就一「廁所」,老爺子都能跟你侃2期,不同地方不同類型的廁所,城裡的農村的,南方的北方的,國內的國外的,總之,不服不行。

友情提醒:看【廁所那些事兒】那2期(第17期,第18期),千萬千萬別在吃飯的時候,這個真不下飯!

我們有很多和 「馬」 相關的辭彙:馬桶、馬路、馬刀、馬靴、馬燈。

這些叫法都有跡可循,比如:馬刀,顧名思義,就是騎兵用的刀;馬靴,就是騎馬時穿的鞋子。

而馬桶,在宋朝,歐陽修的《歸田錄》裡面,曾經提到過「木馬子」,這可能是馬桶最早的一個稱謂。

為什麼叫「馬」呢?因為姿勢。

古人上號呀,最早是騎上去,不是坐上去的。

所以馬桶,是因為姿勢而得名。

這是那一期的脫手秀,這玩意兒叫【虎子】,幹嘛用的,自己腦補。

有人注意到沒,短評里提到了王朔和馮小剛,還真是,一開始我最感興趣的,還就是想聽他講跟王朔跟馮小剛的那些事。

馬爺在他們裡面比較年長,算是個老大哥吧。當年一起混的小夥伴,現在是名人,當年可都是狂人,王朔,那更是狂人中的狂人。

1988年,被稱為「王朔電影年」,米家山的《頑主》,黃建新的《輪迴》,葉大鷹的《大喘氣》,夏鋼的《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均改編自王朔的作品。

於是,正中下懷,一共有3期就是講王朔跟馮小剛的,王朔2期,馮小剛1期。

他說認識馮小剛,是王朔給介紹的。他形容王朔跟馮小剛那段,挺有意思。

當時寫《編輯部的故事》劇本,他們幾個人:馬爺本人,魏人,蘇雷,王朔,馮小剛。

馬爺原話是這麼說的:

最初我們這些人,大部分人都是編輯,比如我是編輯,比如魏東生魏人,是《啄木鳥》的編輯,蘇雷是專業編劇,蘇雷是我們這裡最專業的,剩下的就是一無業游民王朔,王朔把另外一個半無業游民,馮小剛拉來了。

一個知名導演,一個知名作家,彼時,在馬爺眼裡:一個是無業游民一個是半無業游民

左:馮 小 剛 右:王 朔

馬爺不僅能說,他還敢說!

在【新武俠徐克】那期,他說徐克的電影《智取威虎山》,提到原著《林海雪原》,說這《林海雪原》在當時影響有多大?

比現在電影的影響力還大!

按馬爺原話說:那時候凡是讀書人,或者說凡是喜歡文學的人,不可能不讀《林海雪原》。

接下來老爺子就爆料了,爆了前東家中國青年出版社,至今沒人敢提的一件事,他在那兒做了10年的編輯。

當年,出版社退過兩個人的稿件,老爺子說:「我們出版社,至今沒人承認,但確實有這事。」

一個是楊沫先生的《青春之歌》,一個是曲波先生的《林海雪原》。這2部作品,就算現在看來,分量也是沉甸甸的,地位依然不可小覷。

退掉《青春之歌》的稿,確實得承認,是個「事故」,不該退掉這個稿子。但是,退掉《林海雪原》,卻是情有可原的,原因說來還挺可笑。

這曲波先生,當時也不知道是缺錢買紙,還是興起隨手便寫,據說當時《林海雪原》的稿子寄到出版社,是寫在一大包廢紙上面的,紙張大小不一,逮著什麼紙就拿什麼紙來寫,有些甚至還寫在煙盒背面。

你想不到吧,這樣一部經典之作,竟然是誕生在一堆廢紙上面的。

後來,是被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編輯龍世輝先生去的,花了4個月的時間,什麼事都沒幹,一字一句地整理、謄抄、修改,一經出版,立刻引起轟動,在當時被譽為「新武俠」

提一句,《林海雪原》有30萬字,原稿40萬字。這是那個時代,無狗仔、不炒作,一個踏實的、講理想的時代

致敬,那個時代的文字工作者!

龍 世 輝 先 生

有時,你會感覺吧,這節目不像脫口秀,反倒像家裡頭,一個見識淵博的長輩,在給你講故事,天南地北地侃,聽得你興緻盎然,偶爾還覺得挺有料,有乾貨,雖然這乾貨不見得對你有用。

但凡沒點見識和閱歷的人,還真做不好這節目!

不是說其他人做不了,只是做不到馬爺這境界。

其實,前面幾期節目也挺隨便的,幾期下來,場景換來換去的,甚至在【方言造就首富】那一期,前面1分鐘多鍾只有單聲道、現場音,後面才恢復了雙聲道、收麥音。因為本身就是做視頻的苦力活,對這東西比較敏感。

這老爺子阿,可能也真沒把這當一節目,有時說著說著,忘了點什麼,直接跟旁邊工作人員搭話,也不剪掉,直接就給放出來了。

不過,前幾期糙歸糙,這也讓節目有了一種 「他真的就是在跟你聊天」 的感覺。但從節目的整體來看,是相當用心的。

其中,這幾個換來換去的場景,有一個比較特別的,後面掛著一張照片,這照片呀,有故事。第26期【民國老照片】中,就講了這張照片。

這張照片,是老爺子的朋友,當年在潘家園地攤上買的,馬爺當年在潘家園也是淘了不少寶貝。

照片本身構圖沒有任何變動,也是一張黑白照片,只是其中一個人被替換下來了,你們注意看,畫的右側那個人,就是馬爺本人,是帶顏色的。

畫中的馬爺,也是一張照片,當時43歲,站在琉璃廠的一個台階上,一個義大利攝影師拍的。

馬爺拿這張照片,讓油畫家韋蓉畫到了那張老照片上面

這照片,馬爺說是:我與古人真誠地站在你們面前。

他們是黑白的,馬爺是彩色的;他們是冬裝,馬爺是夏裝。

不止表象,馬爺說:「我無論怎麼想堅定地站在這裡,我也跟他們有巨大的差距。」

馬爺說,這張照片,每個人的眼神都非常堅毅,就算把中國今天最好的男演員都找來,未必能照出這樣一個照片。

這些人每個人都非常堅毅,一看就是革命者或者想革命者。這些人當革命不成功的時候,有人把刀架在脖子上的時候,他們一定不改初衷。而我們能做到嗎?

我們這個時代,缺少這種堅毅。

看到了這期,我才算是看出點味兒來了,老爺子骨子裡還是挺「憤青」的,很多時候是在「借物言志」,或者說,「借古言志」

前面的節目,其實不乏這些:他講江湖,他講兄弟情,他講以前的人守規矩,他講高倉健的 「士」 的精神。

片頭那句「有態度的脫口秀」,還真不是說說的。

有常識,有見解,有態度。

你有沒有發現,聽完馬爺那幾十期下來,我這篇推文,是不是偶爾也有那麼點「京片子」的味道呀!

優酷上有資源,直接上優酷看吧。

找不到電影?又不想求別人?

有一些好用的網址,我總結起來,P成一張圖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關注微信公眾號:有范電影,回復:】獲取圖片

公眾號:有范電影(ID:youfanmovie)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昆汀的《被解放的姜戈》?
簡單太難了:《鋼的琴》
如何評價電影《遊園驚夢》?
抱歉,「二十二」我沒看
如何評價電影《冷山》?

TAG:影视 | 影视评论 | 豆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