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的利劍》:如何更好地學習

雖然說學習之路無捷徑,但是一些小方法和技巧能讓大家走起路來更加順利。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學習是一個枯燥無聊的過程。但對我來說,學習非常有趣。同時,在這個滿是自我誇獎的時代背景之下,我也必須迎合時代的潮流,坦率地承認:我是一個很擅長學習的人。

所以,我給大家分享六個我個人的學習經驗,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1.將學到的新知識和已有的舊知識建立密集的聯繫

不知道大家背單詞的時候,有沒有這樣的體會:有時候,一個孤立的單詞很難記住,但將意思相似或者同詞根的多個單詞聯繫在一起背,會更容易記住。

這是因為,人類的記憶過程是一個信息編碼、儲存和提取的過程。在茫茫腦海中漫無目的地提取某個信息,是非常困難的。如果我們把每個人的大腦里的知識比喻為一座圖書館,那麼必須把圖書(知識)放在帶有正確索引號的書架上,才能成功找到這本書(提取記憶)。

就我的個人體會來說,絕大多數人在接受了K-12階段的基礎教育與大學的高等教育之後,腦袋裡面確實都建立了一座圖書館。但是圖書館裡的大多數書都散落在地上,根本沒有建立起書架(系統且有關聯的知識結構)。

我學的東西很多也很雜。心理學、哲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學科的知識,我都在學習。我能用這些學科的理論模型去分析問題、處理數據,就是因為這些知識在我腦袋裡不是一團漿糊狀的無用之物。它們之間是有密集的聯繫的。哲學對基礎概念做出分析,心理學研究人類的行為和認知機制,經濟學也研究人類的行為, 不過與心理學的側重點不一樣,它更關注交易行為和經濟決策。我對社會學的關注更多在於社會學理論,馬克思(Karl Marx)、韋伯(Max Weber)、塗爾干(Emile Durkheim)、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福柯(Michel Foucault)等人的想法,在我看來都很有趣。

這些知識在我的頭腦里構建起了一個密集的網路,有許許多多事實性的知識,微觀的有神經細胞的結構,宏觀的有世界現有的各個國家的地理、經濟以及政治現狀。這些事實性的知識是為了理論和模型服務的,大家可以把它們想像成原材料,經過理論模型的處理,就能輸出有價值的結論。

既然學知識就像是搭建圖書館,那麼基礎越牢固越好。初等數學,基礎的物理學、生命科學的知識,如果不熟悉的話,不管大家現在是從事什麼樣的工作,都建議去補一補這方面的知識。同時,我也強烈推薦大家學一學統計學和邏輯學。它們作為工具性知識,無論在什麼學科中都會用到。

學習新東西的難度,其實就在於這個新東西和你腦袋裡已有的舊知識結構相比,究竟有多大的差異。而對我來說,我的腦袋裡已經有了一個複雜且龐大的知識圖書館,那麼新東西對我來說,也不是那麼新了。等到大家把自己的思想圖書館搭建到一定的規模,就會發現學習變得越來越輕鬆。因為你會發現,你所學到的新知識總是很容易就能與已有的舊知識聯繫起來。人類的知識本來就是一張大網,它們從來都不是獨立的孤島。你所掌握的知識越多,你在世界3中所建立的知識王國風景就更加秀麗。

2.與他人分享你所學到的知識

如果只是被動地讀書、聽講,哪怕當時能記住,能通過考試甚至拿到高分,但時間久了以後,還是容易遺忘。因為人類對信息的加工深度也影響記憶的效果。這裡插一句,心理學的入門課叫作普通心理學,普通心理學中會有一個章節,專門講人類的學習和記憶機制。大家可以先把這個章節學了,然後利用這些心理學原理,幫助自己更好地學習和記憶信息。

什麼叫信息的加工深度?其實這個和上面講的「在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建立聯繫」是類似的。加深對信息的加工,就是對信息進行更深入的處理。比如,我現在給大家寫書分享我的知識,這就是對我腦袋裡已經有的知識的一種更深的處理。我要考慮怎麼遣詞造句來表達我已有的知識。我會重複那些事實性知識(簡單重複也能幫助記憶),我會利用模型式的知識處理我以前沒遇到過的新問題,這對那個理論模型也是一種更深的應用。

如此一來,我腦袋裡的知識就會記得更牢固。我還記得我給別人分享康德的道德律令時的場景,我還記得我給朋友講斯滕伯格(Robert Sternberg)的愛情三元理論時的細節,我還記得我從歷史的時間維度和朋友分享分析哲學的誕生與發展,談到我感興趣的維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塞爾(John Searle)、丹內特(Daniel Dennett)、邱奇蘭德夫婦(The Churchlands)等人的思想。與他人分享知識,一方面讓其他人有所收穫,另一方面也讓我自己的記憶更加牢固。

這種知識的分享也可以是辯論式的。因為他人並不總是被動地聽你講,他們會提出問題,等待你回答。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特有的世界3的疆域,每個人有自己獨特的學習經歷和知識結構。當我的思想與他人展開激烈的碰撞時,當我從他人那裡得悉一個全新的看待問題的視角時,我不僅僅是把已有的知識進行了更深度的加工,這些知識在加工的過程中還會有程度不等的改動。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講雙方在爭論問題時,究竟誰才是贏家。其結論是,錯誤的一方較之正確的一方更有收穫。因為錯誤可以改正,而正確卻無法變得更加正確。

3.建立學習的激勵機制

任何一個活動都需要激勵(Incentive)。一個社區網站需要有用戶激勵機制,才能吸引更多用戶,鼓勵已有用戶生產內容。公司也需要有一套員工激勵機制,才能讓員工更高效地工作。學習同樣要有一套激勵機制。我們在學校的學習的確有一套激勵機制。學習好的學生,考試成績通常也很好,而這樣的學生會被老師和同學以及自己的家長視為優秀的學生。來自他人的社會評價就可以是一種激勵機制。你學得很好,老師會表揚你,家長給你買新玩具,同學們也都很羨慕你。哪怕你已經工作了,只要你從學習中提升了自己的工作績效,領導很欣賞你,同事很佩服你,你自己的工資也上漲了,這些都是激勵因素。

對於那些已經建立起學習激勵機制的朋友,相信不用我說,早已意識到了學習的好處。但麻煩就在於,那些沒有從學習中獲得直接收益的人,往往不會積極主動地學習。這些人也許在上學時,學習不夠好,成績不夠好,被老師和家長批評,被同學鄙視。這種人會開始厭惡學習,因為學習給他們帶來的結果就是被老師和家長批評。

對於建立學習的激勵機制,我沒有太好的解決方案。我想起幾個案例。大家可能有自己心儀已久的「男神」或「女神」。但「男神」或「女神」又特別優秀,和自己沒有共同的話題。此時學習就成了一個有激勵機制的因素了。比如,「女神」特別喜歡鋼琴曲,那自己就有特彆強的動力去學鋼琴。「男神」對經濟學特別感興趣,那自己就對學經濟學有十足的動力。

總之,大家要想辦法建立一個學習的激勵機制。比如,大家學了一個新知識,就到網上分享給他人,如果你說得足夠很好,那麼就會有人給你點贊。他人給你點贊,這也算是一種激勵因素。

4.加入學習型社區

當你周圍的人都是懶人,不願意主動學習,沒有進取心時,你也很可能變成一個懶人,從不主動學習,沒有進取心。這是因為,人是一種社會性的動物,很容易受到周圍人的影響。

當你周圍都是那種學霸,每天學習非常用心,那我相信你也不好意思做那個唯一的懶人。看著大家都在學習,你很可能也從眾地跑去學習。同時,你們還能一起討論學習到的知識,這又進一步加深了對知識的記憶。

有時候,來自他人的壓力比來自自己的壓力要強得多。我給自己安排了好多讀書計劃,說今天要讀多少,明天又要讀多少。但很多時候,我都沒有完成這些計劃。不過也有例外,如果我答應別人要寫書評,要做分享。那麼那本書我就會讀得特別快。死線(Deadline)果然是第一生產力。

學習型社區有很多。中小學生可以試著和那些學習好的小朋友一起玩。大學生可以加入讀書會等社團組織。哪怕是工作了,也可以在網路上找到各種各樣的學習型社區。

5.找到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

不同人可能對學習新東西的方式有自己獨特的偏好。我很喜歡看書,聽別人講也行,和別人討論也可以。但有些人就是不愛看書,他們更愛通過聲音的方式來獲取新知識,他們願意與活人而不是書本打交道。

網路上有無數學習資源。TED上面有無數精彩的演講。可汗學院(Khan Acadamy)上有很多學科的基礎課程和高級課程。蘋果的iTunes U上面有許多免費的課程,各個MOOC平台上有世界最頂尖大學的視頻課程。或者,你如果希望更有動力學習,那也可以花錢參加培訓班。既然錢都花了,那學習的動力應該會更強一些吧。

6.磨刀不誤砍柴工,學習之前,要先掌握學習的方法論

暴雪公司(Blizzard Entertainment)開發了一款名為爐石傳說的卡牌類遊戲。在爐石傳說中,我在天梯中玩到過傳說等級,競技場中也拿過十二勝,這意味著我在全球幾千萬玩家當中,是最優秀的那極少數人。

我為什麼玩爐石傳說玩得這麼好呢?(沒錯,說這話時我一點兒都沒有臉紅)這是因為,剛開始玩這個遊戲時,我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看攻略。我在看別人寫的圖文帖子,製作的視頻教程,學習如何玩爐石傳說這款遊戲。

在玩爐石之前,我就已經知道了如何玩爐石。而絕大多數人,只是一股腦兒地去玩爐石,他們沒有看攻略,不知道如何最優化自己的決策。我承認,看圖文攻略比起玩遊戲來說,是一個相對無趣的過程。但磨刀不誤砍柴工,看攻略是讓我成為傳說級玩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對於學習來說也一樣。大家也要看學習攻略。我這整本書就算是一種學習攻略。不過這更多地是一本泛泛而談的學習攻略,對於各種各樣的學習都適用。但是對於一些專門領域的學習,還有更專業、更深度、更特殊的學習攻略,大家也要去看。比如,如何學哲學,如何學心理學,這都有不同的攻略可以看。同樣是背單詞,有些人就是拿著詞典從頭到尾反覆讀,這種死記硬背的方式,導致你最後只記得 abandon。但是,如果通過英語詞根以及前後綴的組合來記單詞,學習效果會事半功倍。

從學習這一概念的定義來看,學習就是經驗使得行為或行為潛能發生了持久的變化。許許多多的現象都可以視作學習。不過我這裡強調的更多是學習那些社會評價較高的知識和技能,比如學外語,學編程等。而不是學會玩某種電腦遊戲,學會如何更好地騙人。

後記:

本文是《思維的利劍》第十四章「最後再說幾句心裡話」中的一節,從225到231頁。今天距離我最初寫下這段文字,已經過去了幾年時間。

在將其發出來之前,我本想將這篇學習經驗完善和豐富許多,加入認真想初級課中「高效率地學習」這一模塊的內容。不過,考慮到付費產品和免費產品的差異,於是作罷,選擇原文照錄。

感謝清華大學出版社的編輯老師們對初稿的校對與排版工作。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推薦閱讀:

觀看之道|unit01變動中的形象:1900年前後[2018春夏]
如何才能長時間高效學習
大學數學學習是否應該經常和同學討論?
如何分析碎片化學習的利弊?
题海战术究竟有没有用?

TAG:学习方法 | 教育 | 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