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史篇 | 中國近代三十大知名茶商檔案(下)
近代茶莊、茶號以零售業為主,遍布全國各城鎮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於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影響極大。一般茶莊經營者皆與茶山廝熟,道途通曉。在近代中國茶葉營銷史中,尤以徽商、晉商為多。
謝正安
謝正安,安徽徽州歙縣人,黃山毛峰創始人,其創辦的「謝裕大」茶行居徽州五大茶行之首。
1875年,謝正安在歙縣漕溪(今徽州區富溪鄉)選采肥壯的新鮮嫩葉,在傳統製作工藝的基礎上,親自動手,大膽改進,經過「下鍋炒(五桶殺青)、輕滾轉(手輕揉)、焙生胚(毛火)、蓋上圓簸復老烘(足火、顯毫)」等工序精心製作,形成「外形似雀舌均齊壯實,鋒顯毫露,色為象牙,魚葉金黃。沖泡後,清香高長,湯色清澈,滋味鮮濃,醇厚、甘甜。葉底嫩黃,肥壯成朵」的獨特新茶。由於該茶白毫披身,芽尖鋒芒,又因其產地鄰近黃山,謝正安遂給它取名為「黃山毛峰」。
建國後,黃山毛峰一直為全國名茶中的佼佼者。改革開放後,"謝裕大"茶莊改名為"天茗庄",經原國家內貿部核准,成為安徽茶業唯一"中華老字號"茶莊。
汪立政
汪立政(1827~1895),績溪八都余川人(今上庄鄰村),字以德。1840年赴上海茶葉店為徒,勤勞忠厚,深得業主信任;1850年自辦汪裕泰茶葉店於滬南,督工精製四方名茶,薄利多銷,聲譽鵲起而在業內獨佔鰲頭,此後在上海、奉賢、蘇州、杭州等地設分號9處。汪裕泰經營有方,業務發達,馳譽中外,盈利豐厚,執滬上業內之牛耳,為旅外績溪人中的富商巨賈之一。
汪裕泰茶號,位於靜安寺路20號近西藏路口。網友「稔之舟」補充道,蠻有故事的汪裕泰茶號——久享盛名的上海汪裕泰茶莊,是績溪縣上庄鎮余川村人汪立政(名錫純,字以德,1827—1895)所開創,汪立政祖孫三代,歷120年,先後在上海、台灣和國外等地開設了茶莊、茶行、茶棧。鮮為人知的是胡適先生出生於小東門裡咸瓜街的汪裕泰茶號樓上。
汪裕泰茶號,位於靜安寺路20號近西藏路口。網友「稔之舟」補充道,蠻有故事的汪裕泰茶號——久享盛名的上海汪裕泰茶莊,是績溪縣上庄鎮余川村人汪立政(名錫純,字以德,1827—1895)所開創,汪立政祖孫三代,歷120年,先後在上海、台灣和國外等地開設了茶莊、茶行、茶棧。鮮為人知的是胡適先生出生於小東門裡咸瓜街的汪裕泰茶號樓上。
汪立政富而有道,急公好義,對家鄉的公益事業多有資助。余川村口的環秀橋毀於道光癸酉(1873),當時死難者無數,沿河良田皆廢為沙灘,對此他一直牽掛在心。晚年,他捐金二千數百元,並派專人監工重建,雖未親眼目睹夙願的實現,但其子完成了此項義舉。汪立政子汪惕予因致力於懸壺濟世,只能勉力維繫汪裕泰店業;其孫振寰1919年由日本早稻田大學畢業後,繼承汪裕泰店業,刻苦鑽研,善於革新,幾經努力,於1927年在上海西藏路開設汪裕泰總號、辟有5個門市部,接著又在浙江路和福履路分設2個門市部,以批發兼零售,銷售新制的綠茶、紅茶、花茶和茶磚而馳騁滬上。抗日戰爭初期,他又悄悄地將資產轉移美國和日本,在國外開設分銷部,挽救了經濟上的損夫,且及時地將汪裕泰茶葉打入國際市場,1949年離開大陸後,仍在海外維繫店業。
吳錫卿
中華老字號—民國茶業(茶葉罐)茶葉筒—徽州府歙縣昌溪吳錫卿創設北京「吳鼎裕」茶莊(舊徽州,領歙縣、黟縣、休寧、祁門、績溪、婺源六縣。1987年撤徽州地區,設立地級黃山市,市政府駐屯溪。)
吳錫卿,安徽歙縣昌溪村人,生於1876年春,祖上為安徽茶商世家,兄弟6人,吳錫卿排行老四,1887年舉家前往北京,初夏創辦吳裕泰茶棧,由吳錫卿出任總管,幾十年後才改號吳裕泰茶莊。吳家先後在城裡城外開了8家大小茶莊,後來發展到11家,他們是:崇文門內「乾泰聚」、「福盛」、「吳鼎裕」茶莊,「吳鼎裕」即今崇文門菜市場舊址,專門經營高檔茶葉,供豪門顯貴享用。吳錫卿曾任北京市京師茶行會會長長達十年之久,被認為是百年老店吳裕泰茶莊的創始人,於1930年逝世。
張文卿
張文卿,安徽歙縣人,張一元茶莊的創辦人。張文卿於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在花市大街擺設茶攤,光緒二十六年開設「張玉元」茶莊。光緒三十四年(1908)張文卿在前門外觀音寺街路南購房開設了一間門臉的店鋪,取名為「張一元」茶莊。取意「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之意,亦即「開市大吉、日新月異」之意。不久遷至觀音寺街路北一處三間門臉的店鋪營業。1912年張文卿又在大柵欄開設「張一元文記茶莊」。以「文」字表示為張文卿所開,三個茶莊以張一元文記為主。茶莊開業後,由於店址優越、經營得法,以質量上乘而聲名遠揚。
張一元文記茶葉盒
張一元茶莊茶葉質量上乘、色味醇正,茶莊的業務好、發展快,得益於創業者張文卿經營有方。1925年張文卿親自到福建開辦茶場,在福州郊外半山坡蓋了幾十間房,僱傭當地工人按季節收購新摘的茶葉,並選最好的茉莉花自己薰制,再依北方人的口味就地窨制、拼配,形成具有特色的小葉花茶。以湯清、味濃、入口芳香、回味無窮被京城百姓認可,並廣為傳頌。張文卿自己辦茶廠不僅可以熏制特味的茶葉,而且要比在北京從茶葉批發商手中買貨價錢要便宜得多。所以,同等級的茶葉張一元比別的字型大小茶莊賣得便宜。張一元茶莊還經常派人到一些茶莊了解售價,掌握商品行情,並且買回別人銷售的茶葉與自家同級茶葉比較,不斷使自家茶葉質量優於同行。當時,該茶莊就設有電話和函購業務。凡買2.5公斤以上茶葉者,均送貨上門。儘管生意好,可茶莊仍很重視廣告宣傳。北京的商店,用高音喇叭播放歌曲、戲劇來招徠顧客,張一元茶莊是第一家。抗戰前夕,張一元茶莊播放彭素海用西河大鼓演唱的「三下南唐」,每次播放時,門前總是圍著許多聽眾,為銷售創造了有利條件。
方祖壽
浙杭望江門大街吳元大龍井茶莊商標
方祖壽,安徽翕縣人。1919年開辦吳元大茶店。茶店位於浙江杭州望江門內。首創茶葉郵包業務,首在遼寧打開銷路,而後擴大到山東禹城等地,及至津浦、膠濟、隴海等鐵路沿線各城鎮的一些茶店。大銷路茶葉有中低檔旗槍,還有茉莉、玉蘭、桂花窨制的花茶以及白茶「壽眉」。該茶莊的茶葉罐繪有「多子商標」,並分別繪有「母子圖」或「五子圖」等。,畫面生動形象。
汪自新
汪庄
汪自新(1868-1941),籍貫:安徽績溪縣。簡介:汪自新,字惕予,又號蜷翁一代儒商、一代名醫。1927年汪自新因杭州茶廠業務來到西湖,但見湖光山色,景緻怡人。偶爾湖中一兩隻小船,悠悠蕩蕩,自在非凡。耳畔隱隱約約地傳來絲竹樂響,宛若天籟。 「我若能卒於此地,此生也足亦。」汪自新動了在西湖邊修建別墅的念頭。他盤算著,在此修建別墅,即能將這一帶湖光山色攬於懷中,又可方便打理杭州茶廠事務,豈不兩得?據說,當年他修這個園林別墅,也遭到了當地人的反對。原因是汪自新修建此地,佔了太多西湖的地盤,奪了太多原本屬於老百姓的風景。直到汪自新承諾其百年以後,所有建築連同園林,一併無償歸還政府,還湖於民,老百姓這才答應他開工建園。1929年,歷經兩年的修建,山莊終於建成,始稱「青白山莊」,因汪自新鄉情難捨,後更名為「汪庄」。1930年,汪自新將上海「余村花園」轉讓,資金悉數併入「汪庄」。
穆興永
穆興永,乾隆十七年(1752年)出生於浙江錢塘。民族工商業家、浙江著名商人、天津百年老字號正興德茶莊的創始人。起初他做的是小本米面生意,主要從事糧食運輸和米面加工,後來逐漸開設起了米鋪、錢鋪、染坊、茶葉店、洋貨店等,成為了天津「八大家」之一。天津「八大家」中的穆家,是從清乾隆末年起家,經過嘉慶、道光、咸豐、同治以至光緒諸年間,逐漸發展興旺起來的。在過去的一百多年裡,穆家所經營過的龐大產業,最後終因外國資本的進入而衝擊而衰落,但唯一例外的就是正興德茶莊。
朱昌琳
朱昌琳,派名諮典,字雨田,又禹田、宇田,晚年自號養頤老人,清長沙縣人。長沙朱氏,系明藩岷庄王朱楩後裔,數更遷徙,歷經安徽南陵、湖南寶慶,於清代前期定居長沙東鄉,後居省垣。朱昌琳於清道光二年二月二十四日(1822年3月17日)出生。父朱原善,字采鵠,一字玉堂,「自幼天分過人」,「年十四齣應童子試,即常列前茅」,後因父親去世、家道拮据,乃出外就館,曾入長沙府幕,後在省城草潮門開一小碓坊以營生。
朱昌琳自幼「生而和靜」,少承儒業,考取秀才後,鄉試屢不第,乃以教書為業。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湘中農業豐收,谷價驟賤,至「千錢三石」,「富室困弊」,人多以谷賤不願經營。時朱昌琳在省城富紳唐際盛家課讀,乃藉資購入千斛。次年,沅、湘大水,谷價驟漲,至「倍十又五」。朱昌琳乃將積穀全部拋售,大獲厚利,朱家「以此起富」。
清代湖南盛產茶葉,尤以安化黑茶在西北各地享有盛名。朱昌琳即在安化設立總茶莊,由安化採辦茶葉,於漢口、涇陽、羊樓司、西安、蘭州等地設分庄,僱傭人員不下數千,運至陝西涇陽,又取涇陽之水,製成茶磚,運銷新疆、西藏、蒙古各地,盈利日增。此外,他還在長沙縣麻林市、高橋、金井等地,辟有大片茶園,生產緑茶、紅茶和磚茶,以硃漆木匣盛裝,上蓋「乾益陞」牌號,運銷全國各地。
翁耀庭
翁隆盛茶號茶葉罐
翁耀庭,民族工商業家、浙江著名商人、百年老字號翁隆盛茶號的創始人。創設於1729年的翁隆盛茶號,店址初設於杭州梅東高橋。太平天國後,翁氏為發展業務,將店址遷至當時的商業鬧區清河坊,又擴建五層洋房,門楣上裝飾「獅球」,註冊商標,氣派煥然一新。茶號所制的龍井茶品質優良,採購認真,選而複選,專供「三前摘翠」的富春茶,精工焙制,色、香、味俱全,因而膾炙人口,在國內茶葉同行中首屈一指,在國外、港、澳、東南亞一帶亦信譽卓著。翁隆盛茶號以歷史悠久,品質優良,貨真價實,童叟無欺而取得消費者的信任,成為茶葉行業中久享盛名的一家名牌商店。
吳恆有
民37年浙江吳恆有茶葉老號發票
清末人士,創辦吳恆有茶店。位於杭州鼓樓外大街。該店以銷中、上檔龍井茶為主,同時經營華北等大城市茶葉店的批發業務。茶莊前後經營50年,至1953年關閉。
高夢征
20世紀初杭州高義泰布店老闆。高夢征開設茂記茶莊,位於杭州官巷口附近。北伐戰爭前後,在西湖區獅峰購進荒山13公頃,開闢茶園作為生產基地,製作龍井茶在茶莊銷售,成為杭州有名的茶莊之一。1950年土地改革時期,茶莊停業。
方冠三
昔日杭州方正大茶莊老建物
清末民初之際,杭州有三大茶號,分別是汪裕泰、翁隆盛和方正大,前兩家都是經營百餘年的老茶庒,而方氏的茶號最晚成立,是徽商方冠三於1917年所創建的。徽州歷來是人文薈萃之所,所轄的休寧是中國狀元第一大縣,明清之際徽州商人更是稱雄商界五百餘年。但是徽州當地山多地少,因此人們不得不往外發展討生活,是以當地有「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的俗話,但是也正是徽州人勇於向外發展的冒險犯難精神,方得以成就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徽州商人。
據茶莊後人敘述,創始元老方冠三僅識了幾個字,年方十五便得背上簡單行囊,背井離鄉出門討生活去,他落腳杭州後,先在乾泰昌茶行當起學徒,由於其為人溫和幹練,深受老闆器重。從業十餘年後單立門戶,在杭城最繁華的地段羊壩頭大街上開了一家茶莊,並取了個寓意深刻的字型大小「方正大」。杭城茶庒的經營向來競爭激烈,而方正大茶庒於此間立足,以其徽商自古以來所傳承的克勤克儉,在多年經營之後頗得同業推崇,規模日漸擴大,甚至兼并了原先的乾泰昌茶行。1930年,方正大在杭州最繁華地段羊壩頭大街的拐角上,造起了一座中西合璧的五層洋房為其總號。當年茶庒不僅做龍井茶的門市銷售,還辦有郵售、廠商批發等業務,在廣東、香港都設有辦事處。根據目前被保留的75本賬冊中記載,1930-1936年間有關方正大茶號的貨源、銷售和往來銀行帳目記錄,茶庒生意往來客戶遍及各省及港澳、海外各地,帳冊中即有產品銷往香港永通、香港廣茂隆的記載,粗略估計當年與方正大茶號有交易往來的客戶即有上千家之多,每年吞吐的茶葉數以萬斤計。
吳裕一
1927年吳裕一開辦鼎興茶店。位於杭州太平坊。以經營中下檔旗槍茶為主,兼營桐鄉杭白菊花,為杭州市茶葉店中實力較雄厚的店家之一。1953年停業。
鄭鑒源
鴻怡泰茶號發票
鄭鑒源(1902-1959年),江西婺源沙城李村人。自1922年始,鄭鑒源兄弟陸續開設"鑒記芬"、"德記芬"、"鄭德記"和"鄭鑒記"四家茶號,又在上海浙江北路開設了"源利"茶廠。1925年,鄭鑒源連著在金陵東路開設了"潤記·鴻怡泰"零售茶莊,在天潼路開設了註冊"鑒記"商標的"源豐潤"茶棧。隨後,又在河南北路辦起了"源利"分廠。還相繼在江西的上饒、玉山,安徽的屯溪、祁門,浙江的溫州、諸暨、奉化、新昌等產茶區,就地加工精製後打上源豐潤"鑒記"商標,直運上海洋行。 1947年末,鄭鑒源改組"中貿公司"為"中國茶葉公司",又分別在南京路和寧波路的繁華地段,開設了"久豐潤綢緞莊"和"信孚永錢莊"。上海解放後,鄭氏事業又有新發展。1956年,鄭鑒源的茶廠、茶莊、茶棧等,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轉為公私合營企業。
張偉人
張偉人(1879-1933),名駿,別名丕烈,號醒庵。福建泉州人。
清光緒五年(1879)生。祖籍同安縣,祖父張白源以販賣茶葉為生,嘉慶十八年(1813),攜子張滿水到泉州,在塗山街頭擺設茶葉攤,銷售武夷岩茶和閩北粗茶,後開設泉苑茶莊,名牌茶葉有水仙種、鐵羅漢等。
張偉人童年在私塾讀書,長大在泉苑茶莊任事。勤學好問,能鑒別茶葉優劣、產地、品種,常到武夷山觀察茶山茶園,熟悉茶葉生產情況和採制技術。
民國5年(1916),其兄長、茶莊經理張丕成病逝,便接管茶莊,開始配製新產品。選用貯藏多年、質厚、色濃、耐泡的舊茶,摻和醇香的新茶,添加桂花、樹蘭,創製出新產品,使泉苑的名牌產品色、香、味更上一層樓。
武夷山歷史上的茶莊亦稱茶號、茶行,多為茶葉精製、包裝(古時稱「箱茶」)的加工廠,開設者均系雄厚的外地茶商,也有少數本地茶商。當時茶莊的經營方式有三種類型:其一,自栽自製型,其二,購茶經營型,其三,僱工經營型。舊時的武夷茶莊隨著時間逝去,多以蕩然無存,只有那些留下來的茶莊名號和鮮為人知的傳說及為數不多的老房子,見證著昔日茶莊的存在和興旺。
武夷山市志記載:舊時武夷茶莊的經營者有漳州、泉州、廈門、潮汕、廣州、山西和本地茶商,而經營歷史悠久的有集泉茶莊、奇苑茶莊、泉苑茶莊等,他們均擁有百數十年的名聲。在眾多的茶莊中,因鄉土及方言關係分有幫別:以閩南方言為準的茶商,包括漳泉所屬各縣及旅居潮汕的閩南茶商,稱下府幫,主要有集泉、奇苑、泉苑等;以潮汕方言為準的茶商,名潮汕幫,主要有興記、瑞興等;以廣州方言組成的廣東幫;以山西等地為主的叫西客幫;本地籍者為本地幫。
泉苑茶莊出產的名牌茶葉十分講究質量,包裝前,撿凈茶枝,篩去茶末,統一顏色,每一小泡包成扁平四方形,五泡一束,兩庄合一,裝進錫罐,價格昂貴。大宗產品銷往東南亞各國。
1917年,泉州城內塗門街頭前後四條街發生火災,泉苑茶莊全被焚毀,損失慘重。張偉人沒有氣餒,憑恃庫存200多箱武夷茶(每三箱約50公斤),又高價向同安一茶莊購進一批武夷岩茶,繼續配製出售。不到一年,東山再起,重振茶莊。
張偉人擁有武夷山的青雲岩、蕊珠岩兩家茶廠,又與幔雲岩、碧石岩、天井岩、彌陀岩、竹窠岩等茶廠建立茶葉包銷關係,出高價買下武夷慧苑東岩茶廠,奠定泉苑茶莊牢固的基礎。
1927年,被流氓陳桂林為首的市衛隊綁架,泉苑茶莊用2萬銀元方才贖回。
1933年病逝,時年54歲。
王淑景
王淑景,名連譽,又名廣施,安溪縣西坪鄉堯陽村人,生於光緒二年(1876)。淑景自幼聰明穎異,曾受學於泉州進士黃摶扶,學有淵源,工文善詩。
民國10年(1921),淑景在廈門開禾路(竹樹腳)創設堯陽茶行,其茶葉在漳泉各縣和台灣、上海、海南等地銷售外,還銷至檳榔嶼、吉隆坡、新加坡以及印尼吧城、井裡汶、三寶壠、泗水、棉蘭和越南、泰國、菲律賓等埠,成為著名茶商。
淑景為人慷慨,對國民革命,出錢出力,有過貢獻。對地方公益事業亦有建樹,曾任安溪縣崇信里里長,廈門安溪同鄉會、王氏宗親會理事。曾參與發起創辦安溪民辦汽車路股份有限公司,並任董事、監事。
民國24年(1935)8月15日,淑景逝於廈門,歸葬安溪堯陽。
淑景所創茶行,由其子繼承經營,民國26年在香港開設堯陽茶行香港分行。
歐陽康
歐陽康字玉良,長樂桃杭人,1866~1942年。他小時候當過學徒,後繼承祖業,精心經營花茶加工,並接管了家族企業。他擔任恆元堂下的「生順」茅茶行兼茶棧的老闆,他精心經營企業,表現出不凡的膽略與才能,成為名聞遐邇的「東南茶王」。當年歐陽家族所產花茶的商標,用的就是他的頭像,創辦當年福州著名的商號「一枝春」、「第一峰」、「阜興春」、「逢春館」。很多老人只要一提起花茶,自然而然地會想到「一枝春」。他們都說當時很多人以能喝到生順的花茶引以為榮,是身份的象徵。歐陽康經營的「生順茶棧」,它見證了上下杭商業街繁榮的歷史,是讓福州茉莉花茶走向世界的起源地,是福州唯一完整保存的明清代集花茶製造廠、毛茶收購站、成茶倉庫、茶農客棧、茶王宅院於一體的古迹。據《福州工商史》記載,「生順茶棧」高峰批售量,年約兩萬擔,被稱為「茶幫之王」。
洪天賞
鴉片戰爭「五口通商」後,福州成為全國最大的茶港。當時,福建各地的茶葉都在這裡出口,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隨著花茶的流行,福州有六七十家商戶經營,他們以茉莉花茶為主,也有應市場需求,以珠蘭、水圭、白玉蘭、柚子花窨制的。他們中最著名的有三家:「洪怡和」、「福勝春」、「洪春生」。這三家同屬於台灣金門洪家開的,居福州茶商魁首。當時的北口茶客的口頭禪說,「刀牌香煙洪家茶」,意思是兩者可以相提並論,是煙茶業中最常見、熱銷的品牌。
洪家祖籍江西樂平縣,北宋末「靖康」之變,金軍大亂中原,洪家祖先洪楷公於南宋紹興年間遷徙至金門烈嶼島的青岐村。據洪家四世孫洪植錦說,洪家老厝背後有個小山坡,前面有個大水潭,左邊是清水岩祖師廟,右邊有座關帝廟,正前方是一望無際、浩瀚的台灣海峽,風水極佳。洪家茶的創始人洪天賞生於1859年,年幼時其父早喪,精神得到磨礪,十分堅強,很早就到福州闖蕩。由於天資聰穎,習文練武,達到較高境界。洪氏舊宅初在塢里,即今之台江安平附近,與尚書廟相隔僅數十米。洪天賞年輕時經常去尚書廟玩耍,深受民族英雄陳文龍愛國主義思想的熏陶。(完)
(資料來源於網路及檔案館,由福茶之心整理,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特此敬謝)
關注微博:點擊「閱讀原文」,新浪微博:福茶之心
福茶之心
微信 | fuchazhixin
茶覺先生,食茶交友
http://weixin.qq.com/r/2HWrszvEFGZrrX-Q9yDK (二維碼自動識別)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推薦閱讀:
※五種茶會,哪個才是你的菜?
※茶湯表面的「茶氳」,你了解嗎?
※茶最突出的「 鮮甜 」口感是來自什麼成分?
※紅變的白茶是什麼樣子?怎麼回事?
TAG: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