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瘋狂,或飛越瘋人院 | 和女兒的談話之一

親愛的女兒,你十八歲生日時,我寫給你的生日信叫《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告訴你,這將是最後一封生日信了,因為你已成人,我不能不識趣地把自己變成一個討厭的角色。雖然你嚴重抗議,我還是果斷地中止了。

接下來的一年多,是你變化特別大的一段時期。你特別努力,也獲得了飛躍式的發展。因為你去英國留學,我們的交流,就只能通過視頻或語音進行了。

你不斷地提醒我,希望我列書目給你,我照做了。你又希望我提供指導給你,我不知道還能提供什麼指導給你。結果是,在我們共同的商議下,我又恢復了書寫這種方式。不過,與生日信不同的是,這是兩個成年人之間的探討。我希望通過這些書信,將我對人生諸多方面的一些深刻的體會分享給你。同時,我深信,沒有人應該或會去重複別人的思想或命運,這本質上是一種對話,而對話,意味著未必一定是吸納,可能是反對。但這又有什麼呢?如果說,這些分享也是真理性的,那麼,它不是所謂的對象化的客觀真理,乃是主觀真理,是存在之真理性表達,它涉及到我對人生諸重大主題之理解,而你的理解必然是不同的,那同樣可能是真理。

1

我想跟你分享或探討的第一個話題,與體制化有關。

我有一個基本判斷,傳統的民主社會正在式微(當然,它總會以新的形式復興),人類正在進入一個「新奴隸社會」。如何描述這個「新奴隸社會」,可能需要一篇大文章,例如我們可以討論商業巨頭在經濟領域的影響,或技術造成的新的不平等,你是學金融與經濟的,以後也可以留意這個維度。我不想從宏觀層面上討論,從個體層面上,每一個個體都面臨選擇或被選擇,形成兩種不同的命運:自由民或奴隸。

自由民的含義是什麼?

他們將是覺醒著的人。所謂覺醒著的人,是指他們站在進化的頂端,擁有熱情和責任感,有著清晰的歷史意識,能夠至少把握自身的命運,不斷地完善自身,通過源源不斷的創造,不斷地自我實現的人。——當然,這個描述仍然過於理想化了,或許其中更多的人,只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這是自由民的墮落形態。

奴隸的含義是什麼?

他們將是被餵養著的人。餵養的含義是多重的。在一個溫飽問題已經被解決的社會中,新形態的奴隸不是完整意義上的人,而是有待被加工和被滿足的材料。在即將到來的大數據時代,這一點將變得更為明顯。他們被餵養了一種特殊的奶粉,裡面包含了精心調製的營養。例如,鹿晗就代表了一種營養元素,是被物化了的商品。不僅娛樂是被餵養的,被精巧控制的,而且,連情緒、情感、交往方式乃至於觀念與思維,都是被餵養的。是什麼讓這些奴隸心甘情願?是多巴胺,即所謂的快樂。而大數據,將極大地甚至本質性地增加這種可能性。為什麼?因為大數據將會非常準確地統計出你的需求,並影響你的需求,讓你喪失判斷力。你的每一次判斷,貌似是自己作出來的,實際上乃是精心操縱的結果。

以學習為例,以過去的時代,是「我要學」,因此,才有「程門立雪」,有對教師的恭敬。這本質上敬的不是教師,乃是知識。而在今天,是「求我學」,因此,才有形形色色的培訓師和培訓機構,才有羅輯思維,他們精確地統計你的需要,然後加工特定的知識,甚至你都不需要接觸原著。過去的時代,那叫「教育」,今天的時代,這叫「商業」。

這是退步嗎?

不不不,這是進步,而且是絕大的進步。學習資源的空前豐富和多元,是值得慶賀的。問題出在個體對資源的利用上。

我強調的是什麼呢?

是要洞悉到現在社會的高度體制化,它提升了效率,但也帶來了危險。關於這個危險,人類一直在自我提醒,除了《娛樂至死》、《烏合之眾》之類的書籍之外,我特別推薦一部你已經看過的電影,叫《飛越瘋人院》。這是我所能看到的最好的隱喻之一。另一部是《肖申克的救贖》。醫院和監獄,確實是特別適合用於人類生存境況的隱喻。一句話,從某個角度說,我們都生活在醫院或監獄裡,有一種叫體制或命運規劃局的東西,在嘗試或事實上左右著我們的命運。

這種精巧的控制,讓人變得虛弱。

而所謂的自由,就是必須不斷地越獄。

2

在《飛越瘋人院》中,誰是瘋子?

這類似於一個古老的寓言:

昔有一國,國中一水,號曰狂泉,國人飲此水,無不狂,唯國君穿井而汲,獨得無恙,國人既並狂,反謂國主之不狂為狂,於是聚謀,共執國主,療其狂疾,火艾針葯,莫不畢具,國主不任其苦,於是到泉所酌水飲之,飲畢便狂,君臣大小,其狂若一,眾乃歡然。

在這裡,界定誰是瘋子(或病人),誰是正常人,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尺度消失了,一切都只是相對的。我們姑且把瘋子定義為「與眾不同者」。那麼,我想說的是,不要放棄自己身上的瘋狂性。

在你還小的時候,我就沒有把考大學看得有多重要。而我們之所以覺得很重要,乃是因為它對你很重要,你需要成功,需要借體制的肯定強烈地證明自己。高考結束後,你選擇讀國內大學、出國或就業,甚至只是呆在家裡,在我看來,都無甚關係。今天看來,留學是對的,也並不是因為它有助於你未來找到更好的工作,在體制(廣義)里有一個坑位,而是因為留學創造了一個更為豐富多元的體驗環境,可以豐富你的生命。

而我所說的瘋狂遠不止於此,更是指生命的一種超拔。

昨天早晨,一覺醒來,還沒起床,我就覺得有一股悲傷襲來,我在問自己:「你為何如此平庸?誰束縛你了?」

我所恐懼的,不是失敗,成功一直都不是我人生的目標。我所恐懼的,是生命的黯淡。它可能是成功的,但仍然是黯淡的。在世俗眼中,45歲,應該已經是中年人了,這也是一種體制的暗示。但我對於「中年」這個體制化的命名一直十分抗拒,我覺得,我的生命深處,一直有一種難以遏止的激情,我覺得,當這種激情消退,應該是生命終結的時刻,跟肉體有什麼關係?這種激情,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瘋狂性,它劇烈地嘗試突破皮膚,表達自身。

瘋狂,或者激情,是沒有目的的,它只是嘗試展示自身。

在你高一那年,我曾帶你讀過一本書,叫《拒斥死亡》。這本書的一個核心意思是在說,因為死亡恐懼,人實際上是被無能感和退縮感壓倒,而生的本能則通過「壓抑機制」,巧妙地把這種恐懼加以壓抑或轉化,從而掩蓋了真相,獲取基本的自我價值感和意義感,也獲得了「正常」的行為(包括取得世俗的成功)。在作者看來,這裡所謂的「正常」,實質上是一個謊言,但不是一個一般的謊言,而是一個生死攸關的謊言,是一種防禦機制,也是一種神經症。想要避免這種命運,就要冒「反常」或「瘋狂」的危險。而這種「瘋狂」性,本質上就是一種英雄主義的衝動。

對體制的迷戀也會形成某種瘋狂性,例如那些砸日本車的憤青。但這種瘋狂性的背後,乃是一種極度的虛弱,是強大的心理不安全感帶來的對體制的依附,無論這體制,是民族主義的中國夢,還是某種觀念。而作為英雄主義的瘋狂,恰恰是對體制的某種警覺,以及嘗試從體制以及體制化觀念系統中掙脫出來的努力。

那麼,什麼是體制?

除了身份的束縛(例如公立體制)外,體制更是指一整套的意識形態和思想方法,一切文化。

3

我們總處於永恆而複雜的衝突之中:生與死、愛與恨、身與心、自我與社會、低級需要與高級需要……

我們討論瘋狂性,乃是強調向死而生,強調我們生之為人的獨特的這一個。我們必須自由地成為一個人,用自己的決心與行動來為自己的人生定義,而不能成為被體制餵養的無名的個體。這裡當然不是一味地強調反體制,因為體制既是自我的障礙,又是自我的土壤,我們與體制,總是處於對抗與和解的雙重關係中。

體制是路,而不是牆。

舉個例子,道德是一種體制,但它只是手段而非目的,生命自身才是目的。這意味著你不必把它當成必須遵守的教條,而要當成可以參照和改進的傳統或共識。一旦它與你的生命的自由或自我實現發生了衝突,那麼,要不要循它而活,答案就不確定了。「雖千萬人吾往矣」,這也是一種瘋狂。總有某些時刻,生命不願意成為某種觀念的犧牲品。至於是對是錯,誰知道呢?重要的是,這是我選擇的,我在運用我的自由。

瘋狂性意味著活著是一場冒險。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很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學校是一個典型的「命運規劃局」,是一個充分體制化的地方,它嘗試著將不同個性的孩子,加工成大體一致的成人。我的任務,就是完成這種加工,並提升這種加工的效率。這是一種必要的加工,以便使每一個孩子都成長為這個社會所需要的合格的公民。應試教育也好,標準化測試也好,都有其深遠的意義。我不是一個反體制者,恰恰相反,我認同體制的合理性。但是,我也明白體制的弊端,我希望在體制里,融入一些自由元素。例如,孩子們不僅應該做題,還應該廣泛地閱讀,與人類最偉大的思想進行對話,並且,探索生命的意義。如果有生之年有可能的話,我想建立一所與體制溝通,但又能夠儘可能保全和發展每一個孩子個性的小型學校。不然,職業的我與個體的我,總會處於某種輕微但深入的撕裂中。

但這種撕裂是宿命性的。我告訴你的東西,以及以前和以後告訴你的東西,並不適合告訴「別人家的孩子」,這涉及到職業倫理或專業倫理。這,就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差異。我一直相信,孩子們之間的差異,在很大程度上是家庭教育造成的。

明白了這一點,你有可能會小心地避開兩種誤區:把體制當成床或者牆,擁抱它或對抗它。實際上,體制是路或者橋,你可以利用它,但不要讓它束縛你。

4

我們如何評價《飛越瘋人院》?

最後,主人公墨菲越獄失敗,大腦被做了手術(在那個年代是很常見的),相當於國王喝了狂泉之水。

只要你以成敗來看待人生,你就無法理解它,只要你以成敗評價自己,你就永遠擺脫不了體制化。不要以世俗的結果來看待自我,因為生命是一個過程,被束縛於體制,或被束縛於低級需要,都是不自由的表現。而不少類似的作品,都以世俗意義上的失敗而告終,其實也包括了《末路狂花》,甚至《死亡詩社》和《放牛班的春天》。除了後兩部教育電影外,《飛越瘋人院》和《末路狂花》或許也隱含了一種哲學上的洞見:現實是不幸的。這個結論讓許多人不舒服,但它絕不是消極的,就像我們說「人終將一死」一樣,乃是一種積極生活的開端。

理解這一點非常難。

另外,放任不成熟的情緒,或追逐名利,可能被誤讀為「個性」或「瘋狂性」。

我不反對名利,我說過了,那是路,是橋,而不能變成你的床或牆。

你的身上,明顯地有著「瘋狂」的種子,不甘平庸,總是尋找著出口想要釋放能量,在有限的人生中綻放光華。然而,你又是高度體制化的,總是試圖在體制(廣義)內獲得認同。

我希望你要努力地完成功課,爭取一個好成績,但不必把它當成全部。或許你需要留出一定的時間與空間,去嘗試更多的可能性,直到找到熱愛。

活著就像一場愛情,最深刻的狀態,是「痴情」。或許,這是關於瘋狂的最好的比喻。

這是一種散亂的類似意識流的書寫,彷彿閑談,或許這就是私人寫作的特徵。

先這樣開端,以後,我會陸陸續續地討論不同的領域:道德、閱讀與寫作、人際、戀愛與婚姻、孤獨、職業……

這些都不是什麼秘密,所以,我會通過知父母公開發布。如果能引發一些共鳴或反對,也就有一點多餘的價值了。

(全文完)


推薦閱讀:

姚明、李娜這些海歸球員與國內球員最大區別是什麼?
懲罰不是目的
孩子為什麼不孝順的7個原因,字字戳心!現在轉變還來得及!
女兒的愛心
7歲琴童,每天只有上午去學校上課,下午回家,作業量也很少,自由時間較多,請問如何安排練琴時間?

TAG: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