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大學教授毆打女環衛工事件」作為課文教育孩子,你認為如何?
02-05
作者:毛志傑
導讀:孩子們從在現實的案例中學習,才能真正認識到「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記得上小學時就學過一篇課文,大概內容寫的是一位掏糞工成為勞動模範的故事,歌頌掏糞工人「寧肯一人臟,換來萬戶凈」。
類似這樣寓意「不分貴賤,人人平等」的課文在中小學期間還有很多。
可以說,從小我們就接受著正能量的教育,連小孩子都知道「幫扶弱者」的道理。
但是,最近發生的一件事情卻讓人非常意外:一個出國留學回來的教授和一個知名大學的老師毆打一名環衛女工!
如果將這樣的「現實課文」搬到課堂上,該如何給孩子們講述呢?
誠然,在現實中的確有「地位」差異,但正因如此才更需要宏揚「追求」平等的正氣。
畢竟,人類社會不是動物世界,不應總是「強者生存,弱者淘汰」的自然法則,在自然法則之外,還有「道德準則」起著協調平衡作用。
這也是人類社會與動物社會最大的區別。
如果失去這種平衡,人類也就失去了發展的底線。
「大學教授毆打環衛女工」事件之所以引起公眾的憤慨,正是觸及了人們忍耐的底線而致。
所以,這件事情發生引起的輿論恰恰體現出了我們社會正能量的力量!
我們傳授孩子知識,並不需要迴避一些現實存在的負面因素,只要有信心,不妨將類似「大學老師毆打環衛女工」的事件搬上課堂,孩子們在現實的案例中學習,才能真正認識到「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直到有一天,孩子看到環衛工人、送貨工人時,眼中洋溢的是平等的目光,心中存的是善意的理解,那時他就真正成人了!
推薦閱讀:
※六個月的嬰兒被母親拋棄,如何面對孩子的未來?
※努力給你帶來了什麼?
※未來藝術教育張曉亮榮獲「時代楷模第十五屆公益形象大使」
※如何評價法國作文提高了民族智商而中國作文降低了民族智商的觀點?
※為什麼當年東北大學和中國醫科大學沒合併?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