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學之道】修身在正其心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

「忿懥」是「憤怒」的意思,「好樂」是「喜好」的意思。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修身的關鍵在內心中正。言行上出現了憤怒內心就不中正了,出現了恐懼內心也就偏離了中正,人有所喜好內心也就背離了中正,人一旦出現了憂患內心也就告別了中正。

正其心就是讓內心寧靜和諧,只要內心有情緒就偏離了中正。這裡大家不要誤解,曾子只是舉了幾個例子來說明內心不中正的地方,內心的不中正也不僅限於忿懥、恐懼、好樂和憂患。嚴格意義上講,人只要有喜、怒、哀、懼、愛、惡、欲等情緒,內心都會偏離中正。

前面我們講的,「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前面講的「如惡惡臭,如好好色」只是舉例說明內心和行為是一致的,沒有夾雜就是誠其意,但這個例子並不是完全意義上的誠其意,因為「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自然有所厭惡也就不得其正了。這就像父母給一個小孩子解釋為什麼飛機會飛一樣,父母可能會說:「因為飛機有翅膀呀,所以同鳥一樣它也會飛呀。」你說父母這樣講對不對,也對,因為父母不可能給孩子講空氣動力學。世界上修心的人占的比例很小,要用文字解釋修心的狀態其實蠻困難的,一會兒說討厭那個惡臭和喜歡那個美麗的景色是內心和諧,一會兒又說人有喜好內心就偏離了中正,到底哪個是對的呢?這會讓人感到一頭霧水。

如果沒有修心的人看佛家的《金剛經》,就更加讓人困惑,金剛經上說,佛告須菩提:『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我皆令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很多人看了以後迷惑不解,包括民國時期的一些大家也是如此,佛一會兒說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接著又說實無眾生得滅度者,這是什麼意思呀,這分明說不通嘛。我剛開始學習修心,我看《無住生心集》這個初淺讀本都很困難,都只能看懂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這個理解水平基本上也就是不懂。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這就如同一個人從小生活在空氣污濁的環境里,如果他從來沒有看過藍天白雲,要他想像藍天白雲的樣子是極其困難的。修心的讀物就是這樣,這些讀物講得是內心純潔的境界,而我們普通人的內心已是被污染得不成樣子了,內心污染成這樣的狀態要讀懂內心純潔而高尚的境界幾乎沒有可能。這也就是為什麼修心一定要有師承,一定要找一個好老師才可以,靠自己一個人閉門造車實在是太困難,因為很多的時候自己並不能覺知自己的局限。我們發現一些學員一個人在家裡沒有老師指導,修了好多年都沒有入門,根本談不上改變,更不要說明明德了。

看修心的書籍可能只會看不懂,看其它的書籍可能就不是理解上出問題這麼簡單了,有些書籍可能直接把你帶進陷阱。2016年我國出版了三十多萬冊圖書,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這相當於解放前幾百年的圖書總和。現在很多人不管自己寫的內容怎麼樣,也不管自己寫的對社會有沒有作用,先出版再說。現在某些出版社是存在利益驅動的,給錢就能出書,至於出版的質量自然有待商榷。所以你能看到一些人在書中說,酸甜苦辣才是真實的人生;有的作者寫道,人是需要一些憤怒;有的人在書中大肆渲染男人不壞女人不愛;有的作者說男人就是要對自己狠一點。這些思想會直接把人們帶入歧途。所以修心在剛開始一定要慎看書,這裡所說的慎看書目主要是社會科學,特別是心理健康、靈修的書籍,因為看錯了書籍就會讓自己走很多彎路,甚至影響自己一輩子的修心。


推薦閱讀:

【大學之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大學之道】推已及人才能教育人
避險擋災實為招財納福
你的2016書單是什麼?歡迎大家踴躍交流!?

TAG:修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