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陶的悠悠慢輪,從新石器時代開始轉了幾千年|Craft+勐巴娜西
明初錢祖訓所著《百夷傳》稱:傣族「惟陶冶之器是用」
足以可見傣陶在傣族悠悠歷史長河中的重要性。
Craft+勐巴娜西 傣陶Dai Ceramics_騰訊視頻 https://v.qq.com/x/cover/k052199emuy/k052199emuy.html
在勐巴娜西的傣寨中行走,隨處都可以見到各式各樣的傣族陶器。沿街供路人解渴的飲水罐,圍牆上長滿野植的陶罐,奘房裡插滿百合的花器,佛像前滿盛供品的禮器,還有家家戶戶都使用著盛米的陶罐、飲水的陶杯、裝菜的陶碗等等……這些帶著醇厚泥土氣息的原始陶器深深地吸引了我們,在Craft+的設計師們眼中,看到了一種高水準的審美形態——「拙而有型」。
而這與現代瓷器相較略顯笨拙的造型和質樸的紋飾,其歷史卻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新石器時代的原始人類,在學會用手捏製做陶坯後發明了一個最重要制陶工具——慢輪。慢輪最初的形態是木質的底座,套上石材做的輪盤;制陶時,將泥料放置於慢輪上,借其轉動的力量,用捻拉的方式使之成型。 很難想像,這在其發源地及大多數地方都已經滅絕的制陶技藝,究竟是怎樣在這中國的邊陲小鎮被傣族人民完整的繼承了下來。且與其他民族不同的是,傣族制陶幾乎僅由婦女世代相承。
制陶工藝在傣語中稱為「嘿莫斷拎」。傣族慢輪制陶的特點是泥條築盤和慢輪手工製作,其最特殊的地方就在於輪盤。與現代制陶的電動拉坯機截然不同的是,傣陶製作時,需要用一隻手撥動控制慢輪,然後另一隻手單手築盤成型。於是,傣族人只能將這古老的工具擺在地上,手藝人坐在低矮的小板凳上,弓著身軀慢慢的做,身形日漸佝僂。若非長期勞作的手藝人,只做一會兒便會覺得腰酸背痛、腦袋充血。
傣族人制陶一般都用作兩種途徑,一是家用的實用器皿;第二則是宗教供奉用的禮器。其中最有趣的,當是我們在寨中隨處可見的飲水陶罐,它們被三三兩兩的放置在路邊小亭中,裡面盛滿清水,邊上還配著勺子。當地人和我們解釋,這些亭中陶罐是村民為了過路的旅客準備的,可以讓他們在口渴時能從罐中舀水而飲。
傣家人常說,傣陶的神奇之處在於,可以使盛放的清水變得甘甜。這甘甜不知是源自傣陶的特殊土質,還是因為這為陌路人貼心思慮的情誼。
▼
◤ 傣族慢輪制陶技藝 ◢
慢輪制陶的製作技藝十分簡單,原料隨處都是,燒制也很方便,對於一些上了年紀的傣族人來說,土陶仍舊是居家生活、禮佛祭祀時的首選用品。
【 一、備土 】
傣族制陶用的是當地特有的一種粘土,一種叫「伊利石」的粘土。Craft+在調研中就偶遇一位正在院中制陶的大娘,院角堆滿了陶土原料。大娘解釋道,剛取的土不能立即用來做陶,必須先要在院中晾晒乾,然後用腳碓將晒乾的土舂細。再用篩子過篩,篩了舂,舂了再篩,反覆幾遍直至陶泥細膩無雜質。和泥時,還要根據需要摻入一定比例的沙子。和好的泥需要放入水缸中經過「發酵」,之後再取出發酵好的泥料進行揉和使其「成熟」。
【 二、制坯 】
隨後,大娘從備好的泥坯上揪一塊下來,甩在輪盤上,先拍扁,再用刻刀徒手修成一個圓滿的正圓形。慢輪制陶是倒著來做容器,比如做一個大開口的陶罐,就要先從開口處做起,一點點堆上去,最上面做的是容器的底座。她把一塊泥巴揉成長條狀,沿著底部的圓形泥盤邊緣圍成一個圈,接著拿起一個扁圓形、中間略微凸起的石塊順著泥胚內側敲打。隨後用食指靈活地推動著慢輪轉動,這樣她的雙手基本可以固定在同一位置,左手扶著泥胚外側,右手研磨內壁,把陶壁打磨得光滑並厚度均勻。
【 三、拍花(打坯) 】
在器物成形後,手藝人還會在器物內部墊上鵝軟石,然後用刻有紋樣的木拍在器物表面輕輕拍出紋印,其方法與南方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印紋陶器相一致。在修整好外形後,把陶坯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讓它們自然乾燥。
在另一位傣族大姐家裡我們見到了更多的傣陶,她是專門為奘房製作供器的。她拿起自己做的陶瓶讓我們仔細看陶瓶上的花紋。陶瓶的肚子扁而寬,上面的雕刻不再僅僅是線條,而是立體的花瓣,花瓣尖甚至微微翹起,讓人聯想到池裡枝葉繁複的荷花。瓶腿上斜斜而去雕了一圈首尾相連的樹葉,底座上是用帶有刻紋的木拍拍打出的花紋線條。
【 四、燒陶 】
制陶藝人家的後院里常常放滿了待燒的陶器,它們有的是家中自用,有的是要送去奘房供奉的器皿。因為傣陶製作耗時,而燒制又繁複,所以往往等積累到一定的數量,或聚集幾家鄰里的再一起燒制。他們在空曠的地方,將待燒的陶器碼放好,再在上面推上柴草,然後點火開燒。只要在稻草外密密實實地糊上黃泥,整個草堆就等同於一個窯堆,只要火不熄滅,窯內的溫度就會保持在八百度以上。
由於是露天低溫燒制,所以需要寨中的人守候在旁添加稻草,一般來說三天就可以起窯了。出窯的時候如若燒得好,傣陶聲音是非常的清脆,但是如果燒得不好的話,聲音就是悶的,這就說明火不夠,那隻能等到下次燒的時候再復燒。
傣陶的悠悠慢輪,因這些平凡的傣家婦女而得以延續。也許腰背會佝僂,也許燒制會失敗,但她們並未放棄自己初心,因為他們知道這份技藝的可貴。
在這由新石器時代悠悠轉動至今的輪盤之上,承載著傣家人的生活點滴。在這個純手工製作的過程中,注入了傣族太多的生活智慧,民族精神和自然靈性,更飽含著一份禪意和佛性色彩。所幸這一份傳承千年的技藝就這樣和傣家人的生活一起被延續了下來,無論歲月遷徙,世事流轉。
http://weixin.qq.com/r/sjj-58HEM5xMrYWE922g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中國傳統文化需要繼承嗎?
※現代中國出不了國學大師的原因是什麼?
※父母認為穿漢服是歷史倒退,該怎麼解釋?
※隱秘而偉大!探尋人類對上古神靈的想像和英雄嚮往|【北宋】佚名《九歌圖》
※你會支持春節期間全面禁放煙花爆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