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不買單,名人效應失靈:明星自創品牌命途多舛,自救還是他救?

「名人效應」有多值錢?邁克爾·傑克遜的一雙標誌性白手套以35萬美元賣出,賈斯汀·比伯剪下來的一撮劉海被炒到4萬美元,朱莉和皮特的一瓶氣味竟標價1.6萬美元,最奇葩的是,連布蘭妮親口吐掉的口香糖都都值1.4萬美元……

有明星光環加持,奇葩的東西也能物超所值,引起人們追捧。簡單地說,「名人效應=品牌效應」這條公式在一定條件下也是可以成立的。許多名人正是利用自身的知名度,積極加入到一些產業中,自創品牌,想要從粉絲擁簇消費中分一杯羹。不過這些明星自創品牌,是否真的能因名人效應而帶來大量粉絲的持續消費和買單,普通人又是否會買賬,這就難說了。

畢竟回歸到現實里,粉絲願意買你的第二次單,必定是你的產品做得好。

孟非在向魯豫介紹他創立的餐飲品牌「孟非的小面」時,說:「所謂的明星效應,是支撐不了多久的,關鍵是最終得到大眾認可。」

或許,明星自創品牌最好的路,是能脫離名人的「效應」,提供獨立存在著的價值。

「假大空」是明星自創品牌的死穴

對於明星來說,開一家店可能真不是什麼難事。可是,無論是國民岳父韓寒的「很高興遇見你」,還是新晉奶爸周杰倫的「J大俠中華料理」,大部分名人其實都玩不轉餐飲這個市場。

前者空賣情懷,搭載自編自導的電影《後會無期》的熱浪,用一個文藝范十足的名字吸引小資青年,然而難以理解的菜單和算不上好吃的菜品,以及之後又被爆出的食品衛生問題,「粉轉路人」就見怪不怪了;後者則大量消耗和透支粉絲經濟,當粉絲嘗鮮的勁兒過後,路人的口碑卻又打不響時,剩下的就只有「啊,我知道周杰倫開了一家餐館」的空名。

在女性產業的廣闊市場中,明星靠賣噱頭或免費為自己創立的品牌站台、代言的現象也屢見不鮮,然而絕大多數卻把趕來圈錢撈一把的姿態做得有點高,最終難逃「高空跌落」的結局的。

愛出風頭的卡黛珊三姐妹,自然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她們自創的KardashianBeauty涵蓋了彩妝到護髮產品,銷售範圍也覆蓋了北美和歐洲的各大線上電商網站。有趣的是,這個品牌的難用度簡直到了人人喊罵的程度,有一位消費者甚至在其投放了廣告的Ulta.com上評價說:「這種產品應該徹底從貨架上清除……」

還有那些養活了8成網紅的淘寶店。憑藉社交網路和視頻直播的助推,網紅產業應運而生,其強大的粉絲基礎和商業變現能力都令資本咋舌。網紅藉助營銷號,以「種草帖」的軟文形式推廣淘寶店,覆蓋更多愛購物的受眾,聲稱自己的服飾品牌獨家打造,實則是一味跟風的快消時尚,最終打響的只有「網紅」這個「人」的品牌,而不是產品的品牌。消費者很快就知道了「雪梨」、「王大奕」這些名字,卻很難想起她們賣的服裝是一個什麼樣的牌子。

「名人效應」給了個人自創品牌足夠的愛的滋養,可是只要大眾給了「差評」,就難免會遭到自創品牌的反噬,最終拖累個人的名聲。

該怎麼做?品質,創意,外加真誠,才能一直走花路呀!不信往下看!

站自己的街 個人就是品牌的最好保證

近日,維多利亞·貝克漢姆剛剛結束個人品牌Victoria Beckham 2018春夏秀場。近年來成功躋身時尚大鱷之列的她,遙想她在萌生創立個人品牌想法、向世人宣告要成為一名設計師時,還曾遭到過質疑與嘲諷。不過,後來她卻成功用已超過2億美元的VB品牌價值與遠超小貝的個人身價,狠狠打了所有人的臉。

作為前辣妹組合成員、著名球星小貝的妻子,以及四個孩子的母親,維多利亞最不缺少的可能就是名氣了。法國設計師Roland Mouret曾讚美過她這種其他設計師無法擁有的優勢:「這是把她的名聲和產品結合起來的好時機」。

「她是世界上被拍照最多的女人之一,為什麼要穿著別人家的衣服上鏡,而不是穿自己的品牌呢?」

維多利亞開始充分利用這種獨一無二的能力:自己展示自己的作品,將自己的形象傳播到全球,然後大賣。

維多利亞的每一次出街,從著裝到包包鞋子甚至墨鏡,都用自家的品牌,免費充當移動廣告牌。除了她標誌性的「貝嫂站」姿勢不變之外,她每一天都為大家奉獻出新鮮的搭配:簡約的牛仔喇叭褲、幹練的one piece套裝,可愛的娃娃邊連衣裙……

她說:「我從來不跟隨時尚潮流走,我只是做自己喜歡的設計,我的品牌針對的顧客就是我自己。」她甚至為了進行品牌宣傳,開始改變自己的喜好。她脫下了自己最喜歡的裙裝和高跟鞋,把自己包進寬鬆的襯衣和闊腿褲里,穿上平底鞋,露出俏皮的笑容,打破過往一直被詬病的「冰山臭臉」形象。

(穿自家衣服上雜誌)

於是業內一流設計師開始認可她,「我們現在都認為你是一位了不起的設計師」,時尚品牌TomFord創始人Tom Ford這樣對她說道,這無疑是對這個已經43歲的女人莫大的鼓舞。

但維多利亞還面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讓普通消費者也認可,也買單。當時時任LV設計總監的Marc Jacobs曾建議她說:「只要質量有保證,就算服裝不是一些人喜歡的樣式,至少他們不會稱這些服裝是垃圾。」自此,「有質感」的好評就一直伴隨著這個品牌走到今天。

為了打開銷路,維多利亞先是推出網上商店,消費者可直接進行線上購買並可通過社交媒體分享購買的內容;接著開始以倫敦為起點鋪設線下旗艦店,並在16年試水亞洲市場將事業版圖拓展到香港。今年,Target百貨選擇與她合作,面向母親和女童推出服裝系列,並試圖打造最具有野心的聯名系列。

(Victoria Beckham線上商店)

(倫敦獨立門店)

(穿著自家衣服參加《The Late Late Show》節目,意外展示了「逗逼」一面)

伴隨著2018春夏秀場的落幕,維多利亞再次收穫好評,「大方又不落俗」「變溫柔了」「真正女人的衣服」……大量馬卡龍色彩的運用,讓她的品牌從「高高在上」的形象落地到「和藹可親」的溫和形象。大家都說她變了,卻更容易被接受了。

(貝嫂的牛仔褲——2018春夏,普通人也能輕鬆駕馭的look)

我不為品牌代言 卻讓世界為我站台

如果你迷戀極簡風,一定要知道The Row這個品牌。

The Row是美國好萊塢前童星阿什莉·奧爾森(Ashley Olsen)和瑪麗-凱特·奧爾森(Mary-Kate Olsen)在2006年創立的個人品牌。奧爾森姐妹不僅顏好還有錢,18歲就成為了美國雙星娛樂集團公司的總裁。在2006年,姐妹倆萌生了跨界做時裝設計師的想法。

The Row從一開始就定位於高端市場,以標價高而聞名,這也成為當時零售商最為詬病的一點,他們擔心高價格是這個名人品牌博人眼球的手段。

為此奧爾森姐妹花了好幾年時間才向業界證明其在材料、製作方面的競爭優勢。這源於她們的獨特理念,瑪麗-凱特?奧爾森曾表示,如何用好布料做出一件適合任何年齡的完美T恤衫,這是可以發展演化出一個品牌的項目。

不過與貝嫂不同的是,奧爾森姐妹從不為自己代言,但The Row卻成功躋身一線奢華品牌之列,這都是因為這對姐妹花一直在為自身的品牌開創營銷新模式。

早期她們大膽啟用年紀較大的模特例如勞倫?赫頓(當時68歲)作為品牌代言人,讓任何年齡的女人都能走進店裡購買產品。「我們把目標定位於那些不是20來歲的女人們」,「那些四、五十歲的女人精於世故,她們對時尚界非常在行,她們更看重工藝與材質」。

奧爾森姐妹還聯手英國前衛藝術家達明·赫斯特 (Damien Hirst) ,推出12款The Row限量鱷魚皮包包,每一款包包上都鑲有Damien Hirst的簽名,並將一部分收益捐贈給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既是藝術又是慈善,有人稱之為「一次引人入勝的、關於反襯和對比的嘗試」。

在品牌創立之初的頭三年奧爾森姐妹沒有接受任何採訪,她們希望杜絕The Row被歸為「花瓶」品牌的任何可能性。「如果這是好產品,即使沒有明星做宣傳,它也會大賣。」

不過這個品牌可謂是自帶流量。2011年,當時的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穿著The Row的服裝出現在電視台上,米歇爾此後成為了The Row的支持者。2012年,奧爾森姐妹曾獲得CFDA(美國時裝設計師協會)頒布的年度最佳女裝設計師大獎,此後在2014年又再度獲此殊榮。

而打造爆紅單品讓明星名人自發進行「流動的廣告牌」代言,是奧爾森姐妹的拿手好戲。例如The Row的搖籃包 ,此前的緞面材質已是蕾哈娜(Rihanna)的心頭好,今年新增的絲絨款,經春夏秀場發布後,立刻就成為了大勢,明星們都已自發拎出門免費為其代言。

(The Row搖籃包成明星熱愛單品)

在The Row2018春夏秀場中,剪裁考究、別緻的設計與優質面料依然是The Row的追求。熱愛極簡的奧爾森姐妹,深信「奢華也是一種舒適,低調也是一種溫度」,用低調打造出來的高級感,反過來讓世界為其喝彩。

個人價值最大化 網紅自有品牌進階之路

提起張沫凡,沒錯,她被貼滿了「網紅」的標籤。

而張沫凡,她總會站出來說,我是創業者,我的身份是創業者。在2010年張沫凡創立了個人品牌美沫艾莫爾護膚品和美沫艾蜜斯彩妝,現已年入1.2億。

今年的微博超級紅人節,從傳播、互動、商業三個維度來評判網紅價值,拿到最具商業價值紅人榜第一的就是張沫凡。張沫凡超越了papi醬這樣的老牌勁旅,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張沫凡不滿足於此,她希望藉助自己的努力讓國貨崛起,與國際大品牌一決高下。

張沫凡是在留學期間開始接觸精油產品,在做代購的同時,她開始學習專業知識,和一些資深芳療師建立商業合作關係。同時她在自己的微博上進行內容創作,分享美妝知識,積累了大量人氣和粉絲基礎。而這些都成為了她之後建立原創品牌資本和資源的儲蓄過程。

她堅信優質的內容創作是增強與粉絲互動的法寶,而她個人的粉絲恰恰是其商業王國的有力支撐。她說,她的產品經理幫她把產品做好,而她本人,則負責把故事說好。

為此了宣傳自己的品牌,張沫凡開始在各種場合講述自己的創業故事,全國大學生創業聯盟巡演、虎嗅F&M創新節、微博紅人節等等都有她的身影;她接受大量的訪談,講述自己為什麼要創業,網路上鋪天蓋地都是她的報道。

如果說從打造內容過渡到品牌化,再利用媒體為自己的創業故事發聲,從而為自己品牌造勢是張沫凡在中國獨到的方法,那英國的這位網紅鐘小姐(Alexa chung)則採用了另一種更為「高大上」的品牌自創路徑。

鍾小姐是一個從不出錯的時尚博主,人稱網紅鼻祖,經常出現在各大時裝周頭排,與多個品牌推出聯名系列,也是街拍攝影師的寵兒。

文藝又復古是鍾小姐的代名詞,回看鐘小姐與其他品牌進行的合作,個人色彩濃厚,既美觀又實用。Marks & Spencer烙滿著她平日最喜愛的印花與維多利亞風格,AGJeans拿60年代末70年代的復古成就明星街拍爆款,而她為這些品牌拍的廣告片,全是其拿手的小清新。

鍾小姐利用這些與大牌合作的機會,積累自己的設計經驗,在擁有了經驗和人脈資本後,才找來專業人士,成立六個人的設計隊伍。鍾小姐通過這些機會讓大牌給她作擔保,允許她嘗試,一旦成功,銷路打開,普通大眾認可,自立門戶才能有所為。

而她也學會了大牌的那些造勢。

2016年,她先是高調宣布自己的個人品牌將在2017年5月份正式上線, 請來Mike Skinne創作了新歌《In My Head》,用於Alexachung系列的發布,在Vogue短視頻里介紹自己最喜歡的5個個人品牌單品。

在發布會前,她先在個人ins賬號@alexachungstagram上放出預告,一身騎馬裝英姿颯爽,卻不點透品牌的風格是否與其有關,只保證都是大家能穿到街上去的實用產品,其後在品牌官網上貼上倒計時。

對於品牌來說,名人效應有時會是救命稻草,有時也會是致命砒霜。說到底,想要領跑市場,不能只靠杯觥交錯的交際場和名不符其實的產品,好的創意加優良品質,再加上一顆真誠的心,才是名人效應的靈藥。畢竟飯圈裡流行著一句話,偶像的今天都是粉絲用錢堆出來的。名人在自創品牌時如果不能參透這點,那麼「水能裁舟,亦能覆舟」也就離他/她不遠了。

作者:寧飛虹;來源公眾號:DoMarketing-營銷智庫(ID:Domarketing-001)

推薦閱讀:

為什麼越來越多娛樂圈低齡粉絲開始把知乎作為秋菊打官司的戰場?
怎麼評價《演員的誕生》里黃璐和劉芸對決的過程與結果?
他或許不是最好的至尊寶,卻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黃子韜
如何評價張予曦的長相?
如果真要發生點什麼的話,我願被這個男人「射」一萬次!

TAG:网红经济 | 明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