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什麼學校容易遭鄙視?圍繞國際學校的困擾和抉擇 ...
圈圈有話說
國際學校雖然主打「快樂學習」,但是在國際學校家長圈中,焦慮和競爭無處不在,尤其在有限資源的爭奪背後,反映出的家長的背景和實力,這才是讓很多普通家長所不能及的。你的起終點,真可能是,別人的起跑線。
前一段時間,刷屏朋友圈最多的就是《xxxx鄙視指南》,鄙視鏈的存在,彷彿榨出了每個人皮袍下面藏著的「小」來。鄙視對應著的是,強者和弱者的差別,包括財力、學識、資源獲取的難易程度……
人到底為什麼會產生鄙視別人的心理,大抵是因為人類需要定位來確定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就像小孩子總要分對錯,鄙視也是一種認識世界的方式而已。在國際學校家長圈,家庭實力也各有差別,不可避免產生資源獲取的難易程度不同。
根據2016年數據顯示,國際學校家庭大多處於中產家庭,他們收入百萬以上的佔比51%,家長學歷普遍較高,大學及以上佔比超過90%。
國際學校分為三種:公辦國際班、民辦國際學校和雙語學校、外籍人員子女學校。一般國際學校的學費平均都在每年15萬。當然,不僅僅是學費,還有更多限制:家庭戶籍、國籍是否滿足國際學校招生限制,能上了什麼水平(排名、位置)的國際學校,上了國際學校之後家長圈之間的議論話題和興趣愛好。
鄙視鏈的存在,會讓那些能夠心有餘力跳出限制的中產或精英家庭,處於鄙視鏈的頂端。
戶(國)籍之限
生源地域儼然成了外地人進入北京上學的最大限制。戶籍、國籍限制越緊,學校資源越珍貴,畢竟最難進的才是最好的。
比如公辦國際班限制招收非京籍孩子。國際班也區分為招收外籍學生和招收中國學生。這種對於生源地域的限制,激發了家長們擠破了腦袋也要融入的激情,這是北京的魔力所在。這些家長眼裡,發展和教育資源是最為重要的,那麼這場不可避免的肉搏,要比的當然也是他們能夠付出的最高成本。
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的限制,不只在戶籍,更在國籍,此類學校本為了在華外國人開設,只招收外籍人員子女,但近幾年這些學校最大的特色是,中國人也可以被錄取,他們大多是明星子女,也有在美國拿了綠卡或護照的精英階層。這些人讓人看著最糾結的是,孩子在國外出生,拿了外國護照,在國內上學。
一般民辦國際學校,則對戶口和國籍無任何限制,他們的招生宣傳,打著「非京籍孩子的福音」之類的話語。這些學校對非京籍學生身份認證的方式,就是發放本校學籍。這是一種捨車保帥的做法,沒了學籍相當於斷了國內高考的後路,但是給了孩子一心一意走國際教育路線的決心,總有一條路讓你死心塌地。
梯隊之殤
公辦國際班因政策優勢,辦學實力最優越,這些公辦國際班內部也有分化,基於生源、辦學經驗、學生出口、師資實力等的不同產生了不同梯隊的國際班,其中,第一梯隊有:北師大實驗中學國際班、北京四中國際班、人大附中國際班、北京十一學校國際班、首師大附中國際班。其他詳情可查看文章:
家長們對優質梯隊的執念,絕不亞於對戶口的追逐,由此形成「雞血家長」一說。雞血家長最清楚黑暗之後迎來怎樣的光明,上了不同梯隊的學校,孩子會產生多大的差距。他們的孩子前半生一定不會輕鬆,一定要上好的學校,課內要學課外更要學。
而民辦國際學校也有梯隊之別,這與對公辦國際班有限的資源爭奪一樣,民辦國際學校的梯隊標準,主要在於學校對學分、標準化考試的態度和學校生源之差別,比如在北京梯隊之首的就有鼎石、世青、樂成國際學校,這幾個學校的辦學時間久,比如樂成就成立於2005年,眾多明星子女也在該學校,相應的,很多學校也有讓人望塵莫及的背景,比如鼎石……
家長為什麼追逐優質梯隊?因為好學校好在資源、校友、師資,而這些是讓人更容易獲得成功的附加因素,這也是奮鬥的中國人民能實現階層跨越的槓桿……
位置之優
在北京,由於地價、交通等因素影響,地域通常成為家庭擇校的重要因素。理論上來說,在此影響下,國際學校位置鄙視鏈頂端的,要數公辦國際班了。
低調優雅的北京公辦國際班,師資優質,學費適中(10萬左右),辦學實力強,位置優越,他們隱藏在各大公辦學校中或學校附近。如果哪個非京籍孩子,可以進入市區內部上學,那是一種可以共享北京優質教育資源的優越。比如圈圈了解,北師大附中就在天安門不遠的和平門,之前北京四中國際部也在北京西城區,這些公辦國際班在地域上儼然碾壓了那些因為地價貴而布局在郊區的民辦國際學校。
而外籍人員子女學校,位於北京的外國人聚居區,比如朝陽望京、藍色港灣等,這裡的地價不菲,距離大使館區近,交通條件優渥,商業消費便利。比如德威國際學校就在京順路上。在前幾年,韓國城等一些外國人聚居區還沒沒落的時候,能在這裡上學,彷彿可以像外國人一樣,享受「超國民」待遇,這是何等風光。
品味之別
能讓普通家庭最望塵莫及的,就是富裕中產或精英家庭的那種運籌帷幄的瀟洒,什麼限制在他們來說不是問題,他們的話題通常是赴美產子、移民、投資……國際學校的那些學費都不是事兒。普通人只聞到了中產階層的味道,但很難付得起中產階層的品味。
其實中國的傳統學校不乏優秀教育和優秀教師,可為什麼家長們還是心急的將自己的孩子送進國際學校呢?原因很簡單,就好比在美國,訂閱《經濟學者》一年只需要幾百美元,這筆開銷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行為背後所體現的教育背景和個人素質,決定了你會關注什麼樣的社會問題。
前一段時間流行的中產幼兒園鄙視鏈,國際幼兒園響噹噹處於頂端,而育兒興趣班鄙視鏈更甚,學馬術高爾夫鄙視學電子琴圍棋,能帶孩子去歐美旅行絕不在本市景點,能讓孩子看英文原版絕不看國產動畫……上了國際學校之後,很多消費被圈層氛圍影響被迫提高。這些家庭對興趣班、旅行地的選擇,無不體現中產圈層甚至是精英階層才能付得起的高品味,這決定了孩子有什麼樣的格局,將來和什麼人交往。
在當下的中國,不乏這樣的「瀟(you)灑(qian)階層」。
推薦閱讀:
那年花開,學學「孫儷」的首富之道
德國人周末是這樣教育孩子的,看完感觸太多了
十多年前很火的「哈佛女孩」劉亦婷,如今去了哪裡?
為啥去美國讀書?北京四中這對父子告訴你到底要不要跪拜國內高考
2018年國際學校家長擇校必看招生時間節點|擇校收藏
推薦閱讀:
※上了這麼多年學,還是討厭上學,感覺自己不適合學校,學不下去,該怎麼辦?
※職業學校就真的那麼差嗎?
※你上學的時候有哪些騷操作?
※上學和不上學的差距在里?
※爸爸媽媽我為什麼一定要上學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