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到了,要帶孩子旅行了不是?有沒有想過,讓孩子帶你戶外?

戶外不是旅遊,旅遊不是戶外。

當你替孩子選擇好旅行社,安排好食宿,全程陪伴,吃喝玩一條龍,這叫旅行。

當孩子自主規划行程和處理財務,自行解決問題和利用資源,有計劃有步驟地完成全部行程,這叫戶外。

戶外並不意味著必然去荒郊野外,同樣去風景區,你家的孩子可能叫旅行,別人家的孩子或許叫戶外。

我並不想貶低旅行,旅行也可以開拓視野,但是戶外,則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全方位的學習,也可以稱為課程。越早和越多地讓孩子參加戶外,孩子就真的有可能贏在起跑線上,獲得這個時代急需,學校教育卻很難提供的能力:

策劃能力

溝通能力

寫作能力

問題解決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

什麼年齡的孩子才可以戶外?

聽說你家孩子已經上小學一年級了?哎呀,已經有點晚了……不過沒關係,開始就好。不要總覺得孩子沒有準備好,關鍵是,作為父母和老師,你們準備好了嗎?

對了,怎麼冒出來老師呢?戶外可以是親子出行,但要得到非常好的訓練,有老師參與是最棒的。本文是應運城國際學校低段班主任請求,基於家校合作而寫的。如果只是親子出行,可以參考。

第一課:父母和老師的準備

父母和老師要有哪些準備?

先得回答這麼幾個問題:

1.目標:這一趟戶外,我們希望孩子經歷什麼?

2.資源:為了完成這次經歷,我們應該給孩子提供哪些資源?

3.支持:孩子遇到困難時,我們應該提供哪些支持?

4.評估:我們如何確信,孩子確實完成了這些經歷?

以目標為例,我們可以確定得十分清晰和集中。例如,某次可以列一個核心目標:訓練孩子的策劃能力

那麼,父母和老師,尤其是老師,就必須思考:對於這個年齡階段的兒童,策劃能力究竟意味著什麼?如何對這一能力進行分解,使之便得可執行,可訓練?

這樣,目標有可能被進一步分解:

1.初步學習利用清單思考的能力;

2.學習使用腦圖來整理思路;

3.學習使用進程表,來將方案化為可執行的步驟;

4.學習對每一個步驟進行推敲和調整。

這個目標當然還可以進一步細化,此處僅是舉例說明。用清單思考,是將能想到的列舉出來,訓練思考的全面性;用腦圖整理,是將列舉出來的散亂的點結構化,訓練邏輯思維能力;使用進程表,是將空間化的邏輯結構時間化,化為可操作的步驟,訓練場景想像能力;推敲和調整,主要是訓練反思能力和元認知能力。

這對一二年級的孩子也是可行的,無非是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訓練的方式有所不同。

孩子如果識字量不足,寫字慢,可以由家長代寫,或者用畫圖來完成,只要標出關鍵詞或物就可以了。

(如果有老師參與,父母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要為老師規避風險,即活動不能由老師來組織(哪怕是老師提出來的),而應由家委會或家長聯合來組織,老師只是受邀請參與。)

為避免文章篇幅過長,其他就不舉例了。

第二課:孩子的準備

父母和老師備好了課,現在應該找孩子談談了。

調子要定好:

這必須是孩子獨立設計和組織的活動。

雖然對低段孩子來說,其實大部分都是父母和老師在背後遙控,但這種感覺仍然十分重要。何況,在全程陪護下,孩子經歷的思考是真實的。

幫助孩子完善思考,可以採用「蘇格拉底法」,即父母和家長設計一組問題(這組問題本身隱含了一種思考方法),然後誘導孩子思考,通過對話,幫孩子完善。孩子是不是能思考得很完整,並不重要,怎麼可能一次戶外就訓練出來了呢?

例如:

1.這周末,你們爸爸媽媽們準備讓你們自己準備一次戶外,有兩種方案,一種是和以往一樣,爸爸媽媽所一切安排好,你們跟著玩就行了(要描述細節,可以用PPT列舉要點),還有一種,你們現在長大了,不再是小屁孩了,由你們帶著爸爸媽媽出行,你們來決定去哪裡,準備哪些東西,設計怎樣的路線。當然,這後一種有點難,也不知道你們敢不敢挑戰一下。那麼,請大家認真思考一下,然後討論一下採用哪種方案,可說明理由啊,也可以向老師進一步提問。

2.現在有兩個地方,一個是……,另一個是……,晚上回家後,大家都在父母幫忙下上網查一下,然後明天我們分別說明原因,再決定路線,怎麼樣?

……

諸如此類。

接下來要完成的,至少有:

1.分組並選出小組長;

2.研究戶外地點,製作攻略;

3.列出準備物品清單,安排車輛;

4.列出注意事項,並列舉可能出現的意外以做防範;

5.模擬常見問題並製作應對流程;

6.執行;

7.反思與慶典。

第三課:幫孩子完善細節

孩子可以通過小組內的討論,先完成相關的準備工作。(低段,框架是老師引導出來或直接給予的)

然後,父母和老師的職責,就是將推敲這些計劃本身當成課程,當成一個訓練思維尤其是策劃能力的過程。可以分成若干個模塊進行逐一推敲。不要怕這個過程漫長,完全可以每天都花20分鐘甚至一節課來討論。

例如,孩子要製作一個包括成人在內的人員表。

這似乎是最簡單的一個任務了。但這個任務中,也植入了一些訓練。例如,學生必須思考下列問題:

1.最終我要形成的表格,需要哪些要素?或者說,我需要採集哪些信息,才不多不少?(既不繁瑣也沒有缺項)

2.我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採集到有效的信息,完成表格的製作?

3.我在採集信息的過程中,如何與人溝通,讓別人感覺到舒服,同時覺得沒有被不斷地干擾?

4.我如何讓表格變得有效、簡潔、直觀、美觀?

僅以採集信息為例,實際上高效率的人就經歷了不少潛在的思考:

1.你搜集哪些人的信息?(家長、老師、同學、司機)

2.你搜集這些人的哪些信息?(微信、手機、需求、特殊需求、出發地點)

3.你以怎樣的方式搜集信息?(快速、極簡、溝通技巧、不干擾)

4.你如何確保信息被搜集到?(截止日期、特殊情況處理)

5.你如何將信息轉成資料?(排列、儲存、備份、分享、提取)

對孩子訓練到哪一步,可以在場景中決定。教師的指導,實際上是通過不斷的對話、問詢來完成的,而不是直接給學生模板,那樣反而顯得繁瑣。

除了完善細節外,還需要在戶外中植入一些價值觀或生活觀,這需要父母和老師深思熟慮。

例如:

1.關於垃圾問題,如何教給孩子正確的方法?

2.如何遏止孩子在戶外活動中的購物衝動?

我們可以設計,全程只允許帶一瓶水(老師除外),這樣,孩子就必須訓練自己,怎麼合理地分配這一瓶水。包括飲食,也儘可能杜絕在景區就餐,而隨身帶十分簡潔的規定範圍的食物,例如麵包之類。

第四課:執行中的問題解決

父母和老師的陪同,就是為了杜絕安全事故,全程關注而不隨意介入。因為我們要看看孩子們是怎麼解決問題的。

但是,在提前的課程中,關於解決問題要給予專門的培訓,並設計流程(篇幅原因,也不細說)。因為我們可以預料到常見的問題,並提前和孩子們進行討論。

例如:

1.為什麼不能遲到?如何杜絕遲到?有人遲到了怎麼辦?

2.為什麼不能走得太快,而要照顧同伴的進度?怎麼確保?有人落伍了怎麼辦?

3.如果同伴之間發生爭執,應該怎麼辦?

……

而一旦到了戶外,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父母和老師要儘可能讓孩子們自己去解決問題。有時候孩子們的方案是錯誤的,只要沒有嚴重後果,也可以忍耐而不提示,任由他們去體驗錯誤決策所帶來的後果。

然而,孩子可以諮詢老師。

老師儘可能地運用蘇格拉底法,幫助孩子澄清而不是直接給予答案。

為了確保體驗的完整性,還可以事先設立一些遊戲規則。例如,在整個戶外過程中,孩子可以和除父母外的任何成年人進行交流,唯獨不能跟自己的父母進行交流,包括同行,實行異子照料的原則。

父母和教師,要全程採集相應的案例,做記錄或拍照、攝像等。

第五課:反思和慶典

戶外結束後,孩子們應該得到獎勵,哪怕是口頭的。

在真正的學習中,是沒有指責和懲罰的。因為一切問題,哪怕過程中的自私等,都要視為不成熟而非品行問題,當成學習的一部分。

反思的主體應該是孩子們。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反思。

要訓練反思能力,就要對思維進行限制,防止孩子無限制地陷入到細節與情緒中。可以設計一個反思表作為反思工具。

最簡單的反思方式,例如:

1.這次戶外,我們取得了哪些進步?請列舉三項,以重要程度作為先後順序。

2.這次戶外,我們還有哪些地方有待改進?請列舉三項,以重要程度作為先後順序。

3.這次戶外,給你印象深刻的同學是誰?只能說一個,並列舉他讓你印象深刻的原因。

4.這次戶外,給你幫助最大的成人是誰?只能說一個,並說明他的哪次幫助對你印象很深。(此問題可略)

加上一些限制條件,對反思力的形成更好。

在此基礎上,老師可以做一次專門的總結課。

怎麼做好一節慶典?

哪怕戶外漏洞百出,仍然要做成慶典,而不是指責。孩子們能自己走出去,就是成功。重要的不是成人眼中所謂成功的戶外,而是我們的目標。因此,如何解釋一場戶外,才是慶典的關鍵。

在這裡,激勵和諒解,將成為慶典課的基調。而慶典課的核心,並不是表揚,而是通過結構化的回顧,尤其是將戶外敘事化,幫孩子構築完整而深入的經驗。

這很難,但這正是我們渴望朝向的深度學習。

畢竟,如果長期堅持,我們將有可能培養出自主的孩子,甚至培養出未來世界的領導者。

(全文完)


推薦閱讀:

800米長跑怎樣跑步節省體力?
阿尼瑪卿丨作為藏區唯一可以攀登的神山,它可能是未來最熱門的6000米級山峰
【原創第1篇】——寫在開篇,中國高爾夫發展的四個階段
新手跑步最常見的問題,寫給想要跑步的你
如何解決騎車膝蓋疼的問題?

TAG:家庭教育 | 国内旅游 | 户外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