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註解.第十章.載營魄抱一
02-05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身心一體,不可相離。道教有「性」「命」先後之分,「性」者肉體也,「命」者精神也,當先性後命,性命雙修。「先性後命」者,蓋肉體是本,精神產於肉體,為外物,肉體若朽,何談精神?「性命雙修」者,以肉體雖為本,亦不可無精神。精神雖為外物,須看淡,然「外物」之說亦是相較而言,再者看淡亦非無視,不重視不無視而曰正視,方為道家正道。
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
為人須如嬰兒,猶言人須有赤子之心也。蓋嬰兒者,人之初也,乃人之本源狀態,無諸雜念妄念等外物。故人當如嬰兒,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滌除玄鑒,能無疵乎?
人心如鏡,外物如穢,滌除穢物,心鏡才可「無疵」。正如禪宗所云:「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當然,若境界高深者,連「摒除外物」這一念頭也不存,蓋「摒除外物」之念亦是外物也。本心者清虛空靈,自是無物,如六祖慧能云:「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愛民治國,能無以智乎?
治國當以規律,以制度,此為根本,為「道」,而個人的主觀智謀為「外物」,不能以主觀意志代替客觀規律。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
人的感官不斷與外界接觸,此時便須我們守柔如雌,不過於追逐感官的刺激。蓋聲色犬馬,若適度則是身心所需,若過分則是沉溺外物。正所謂:「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使人心發狂」,故道家教人少私寡慾,然如漢傳佛教之教人禁慾亦屬極端。
明白四達,能無為乎?
常言道「知易行難」,通宵明白大道後,是否能夠遵循呢?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