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背得起孩子的書包,背不起孩子的人生

送孩子上學時,替孩子背書包,已經成了許多家長的習慣,而讓父母為自己背書包,也成了許多孩子的習慣。

然而這並不是一個好習慣。

甚至,並不是一件無足輕重的小事。

「孩子年齡還小,書包太沉了,對身體發育不好……」

背個書包,而且就那麼一會兒,就會影響發育?一個書包都背不了的孩子,將來怎麼背負更為沉重的人生?如果是書包本身設計不合理,可以選擇更好的書包;如果書包太重,可以選擇有拉杆的。

——只是,還不至於吧?

實際上,這並不是真正的原因。

你負責學習,我負責生活

——中國式父母的潛在邏輯

在中國父母看來,這是一種天經地義的分工。

我們可以想像,在漫長的古代社會,「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集全家之力供養一個有希望考中功名的孩子,就成了一個家族在發展過程中的最優策略。雖然也有可能失敗,但是一旦投資成功,就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家族的命運從此就改變了。

而在一個「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時代里,父母節衣縮食,替孩子打點好一切以便他們不要分心,因為高考確實能夠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然而今天,高考已經無法改變命運,頂多是影響命運的一支重要力量。今天的孩子,如果不能「學會生活」,將很難應對未來的挑戰。

在一個「知識中心主義」的時代里,孩子需要記憶儘可能多的知識,以便被揀選;而在一個以人為中心的時代里,孩子則需要通過全方位的複雜性學習,成為一個能主宰自己命運的有創造精神的人。

如果一個人的學習不只是為自己,而同時擔負著一個家族的使命(科舉時代),或者成為一個家庭的希望(養兒防老),那麼,孩子自然而然地就會認為,我不只是在為自己學習。而當家長習慣於替孩子包辦一切時,那種原來還較為健康的對家族或家庭的使命感,就墮落為一種可怕的潛意識:

我是在為你學習,

因此你照顧我是應該的。

因此,不是「你負責學習,我負責生活」,而是「請你擔負起自己的人生,我是你的引導者和支持者」,這才是真正健康理智的父母之愛。因為「生活」本身就是學習的內容之一,而且是十分根本的內容。

因此,從你進入一年級,踏入校園的那一刻起,你無時無刻不在學習,自己背書包,就是學習的一個重要起點。

你是我的,我愛你

——中國式的親子關係

替孩子背書包,還是中國式父母表達感情的方式。

這不僅體現在背書包的問題上,還體現在早餐上,乃至於一切衣食住行上。父母們竭盡全力地照料自己的孩子,孩子的一舉一動也牽動著父母的心。

我們怕孩子累著;

我們怕孩子餓著;

我們怕孩子凍著;

我們怕孩子熱著;

我們怕孩子生病;

我們怕孩子受委屈;

……

我們很少問自己一個問題:究竟是孩子需要我們,還是我們需要孩子?

中國社會還不是一個自由意識覺醒的社會,用武志紅的話來說,還是一個巨嬰社會。成人熱愛體制的襁褓,然後,我們又試圖把孩子變成長不大的嬰兒。我們製造了許多孩子並不需要的需要,然後使之成為雙方的習慣。在這種關係中,又常常指責對方不知感恩。

例如,孩子並不需要我們替他們背書包,但我們將它變成了習慣,最終變成了孩子的需要。直到有一天,孩子大學畢業了:

「爸爸媽媽,請幫我找一份工作吧!」

許多父母是沒有事業的,只有職業。因此,他們無法在工作中找到意義,就將意義寄托在家庭中,尤其寄托在親子關係和夫妻關係中,這是許多親子問題和夫妻問題的根源。

親子之愛有兩種。

一種是我愛你,我要抱緊你,給你安全感。

一種是我愛你,我要放開你,給你自由。

真正健康的愛,是在這兩者之間保持平衡。而愛的藝術,就是體會內在原則,尋找最適合的邊界。

所以,如果你愛孩子,現在,請將他的書包還給他。

未來,請將他的人生還給他。

「可是,我的孩子不想背書包呀!」

孩子不想自己背書包,只是長期(例如幼兒園甚至更早)錯誤的親子關係模型的結果,而決不是原因。

因為一切生命,都包含著兩種根本的和永恆的衝動。一種是想要回到母親的懷抱,一種是想要掙脫母親的懷抱。而真正的成長,是一個朝向分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親子互動的關鍵,是讓孩子一天天地意識到,父母只是必要的支持者,他必須自己決定自己,從背負書包直至背負人生。

這個過程不能是蠻橫的:

「這是你的書包,你不背誰背啊!我供你吃供你穿還不夠?還要給你背書包?我是老媽不是僕人!」

而是充滿激勵的:

「你能自己背書包嗎?真棒。」

不要說我殘忍,哪怕孩子生病了,我也不會主動替他背書包,而會問:

「自己背書包沒問題吧?如果需要我幫忙就告訴我。」

您先別生氣,我不是狼爸,我只是想說,站在孩子身邊,但不要替他行動,是否需要幫助,不要代替孩子來判斷,但隨時做好幫助他的準備。

你可以做得極端一些,無論孩子今天上學(或戶外)帶的東西有多少,只要是他的,就堅持讓他大包小包地提著背著,直到他不得不求助為止。

孩子喜歡自己背書包,這才是真相

▲日本皇室接送小公主上幼兒園

我們總以為人性只是好逸惡勞的,孩子也一樣。

實際上不是這樣的,孩子喜歡自己背書包,這才是真相。這也是作為教育者的我最晚領會的道理之一。而最晚領會的,往往可能是最重要的。

為什麼喜歡喜歡自己背書包?

因為一切生命,包括動物和植物,無論有無意識,都傾向於主宰自己的命運。

哪怕是一粒種子。

生命本質上是傾向於自我組織的,對於人類來說,我們稱之為自由。唯有自由,才能賦予人以尊嚴與意義。

任何生命,總是在自由與逃避自由之間猶豫不決。

生命為什麼要追求自由?因為自由意味著自我肯定,它是一個人活著的根本意義和終極價值。那麼生命又為什麼要逃避自由?因為自由意味著肩負起自己的責任,這又是一種負擔,需要有足夠的勇氣,當一個人缺乏足夠的勇氣或懼怕失敗時,他就傾向於以逃避自由的方式來逃避責任,從而逃避失敗。

而父母作為引導者,要幫助孩子發展自由的勇氣與能力。

這種發展,不是講道理給孩子,孩子也不可能在未來某一天忽然就獲得了,而是有賴於無數小事的訓練。

今天你要替孩子背書包;

明天你可能會替孩子挑專業;

後天你可能會替孩子找單位;

接下來你可能會替孩子選愛人;

最後你可能會替孩子照料他的孩子……

就這樣,不知不覺地,你替他背負了一生。

沒錯,你很偉大,願意付出自己的一生來成全他。

只是,請你回答我——

他為什麼要在這世上來一遭呢?

(全文完)

推薦閱讀:

害死江歌的除了兇手,還有劉鑫式的家庭教育
生活是否需要儀式感?
合理的懲罰才有效
小孩子4,5歲,自尊心特彆強,過於好勝,怎麼辦?

TAG: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