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茶百科 | 茶分六類,氧化為魂

茶是世界三大飲料之一,中國是茶的故鄉。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工藝,不同的傳統,造就了千變萬化的茶。實際上,所有的這些外型風味相差迥異的茶,都來自於同一科同一屬的植物——不同品種的茶樹,在植物分類學上的差別並不大。茶行業的分類學家們根據「發酵程度」的不同,把茶分為六類:綠茶、黃茶、白茶、青茶(烏龍茶)、紅茶和黑茶。

雖然這個分類標準在茶行業被廣為接受,但其中的「發酵」卻是一個被誤用的概念。在生物化學上,發酵是微生物參與的生化過程。在各類茶的製作過程中,只有黑茶有微生物的參與,存在「發酵」,而其他茶則是「氧化」「變色」而不是「發酵」。所以說,這種六分法的分類體系,真正的依據是「氧化」。

綠茶是名茶最多、研究最廣泛的茶類。剛從茶樹上採摘下來的嫩芽或者葉子被稱為茶青。與其他植物葉片相比,茶青中含有豐富的茶多酚和咖啡因。而跟其他綠色植物一樣的是,其中有大量的葉綠素和多酚氧化酶。在茶青中,葉綠素的顏色佔了主導。但是葉綠素不穩定,很容易分解而失去綠色——之後其他色素的顏色就會體現出來。另一方面,茶多酚也不穩定,很容易被植物自身的多酚氧化酶所氧化,並且聚合成茶黃素、茶紅素等物質。綠茶的核心是要保持綠色,關鍵就是在採下茶青之後,儘快「殺死」多酚氧化酶,從而避免茶多酚被氧化。這一目標通過「殺青」來實現——通過高溫處理,多酚氧化酶失去了活性,茶多酚也就不會被氧化。然後快速乾燥,茶青的狀態就被「固定」下來,得到綠茶。

在殺青之後,如果沒有及時乾燥,那麼葉綠素也可能會分解而失去綠色,使葉片中的葉黃素和胡蘿蔔素顯色。它們比葉綠素更穩定,於是茶葉就呈現黃色。這對綠茶來說,算是不合格產品。但把個過程精細化,使得黃色的葉黃素和胡蘿蔔素充分展現,就會得到偏黃色的茶葉,沖泡之後會得到淺黃色的茶湯。「黃葉黃湯」,就產生了黃茶。在黃茶的製作中,這個精細的過程叫做「悶黃」,就是利用茶青殺青後的濕熱,使茶青變黃。綠茶「固定」下茶青的狀態,同時也把「青草」的味道固定了下來。而經過悶黃,這種「青草味」就消失了——對於有的人來說,這種消失是對茶湯整體風味的提升。

綠茶工藝要求「迅速乾燥」,黃茶則是反其道而行之——不僅不迅速高燥,反而人為地促進不及時乾燥的後果。白茶則是對「殺青」操作的完全背離。白茶的核心工藝是「萎凋」。茶青在自然放置的條件下,任由其中的多酚氧化酶、過氧化物酶以及其他的酶發揮作用。在嚴格規範的白茶製作中,萎凋時間長達60小時。晴朗的天氣和乾燥溫和的北風,保證了適當的溫度和流通的乾燥空氣,使得茶青的水分逐漸散失。因為失水,含有多酚氧化酶和過氧化物酶的細胞器解體,這些酶被釋放出來發揮作用。通過調整茶青攤放的厚度,茶青的溫度會受到調節,從而使酶的活性有節奏地提升。除了多酚氧化酶和過氧化物酶,茶青中還有其他的酶,比如各種水解酶。這萎凋過程中,通過調節溫度和失水速度,這些酶的活性或被利用或被抑制,從而產生了不同的成分如茶黃素、氨基酸和可溶性糖類等。這些成分,就造就了白茶與眾不同的風味。充分萎凋後,茶青八九成干時,進入乾燥工序,把茶青含水量降低到6%左右,就得到了成品白茶。在低溫、低濕、低氧、避光、無重壓和無異味的儲存條件下,白茶會進一步發生緩慢的酶促氧化反應,這樣得到的「老白茶」湯感甜稠,風味別緻,深受白茶愛好者的歡迎。

跟白茶相比,烏龍茶的氧化要更加劇烈和充分。除了萎凋中的「酶促氧化」,烏龍茶還要進一步進行人為促進的「自動氧化」——在茶行業,這一操作被稱為「做青」,即透過機械外力使茶青造成不同程度的破損,破損之處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劇烈的氧化反應,局部紅變。烏龍茶只需要「部分氧化」,所以做青到一定地步,需要象綠茶那樣進行殺青來終止氧化反應的進行。通過對做青和殺青條件的控制,烏龍茶最終形成了變幻多端的花香氣和苦澀適度、醇厚回甘的滋味。「部分氧化」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可以氧化得很少,比如福建的安溪鐵觀音,也可以氧化得比較多,比如台灣的東方美人。

與烏龍茶的「部分氧化」相對應,紅茶是「充分氧化」的茶。所以,它不需要殺青,而是需要通過「揉捻」和「渥紅」來實現充分氧化。揉捻使葉片破損,汁液析出,與氧氣發生充分的氧化反應,茶多酚被氧化成茶黃素和茶紅素,多數糖類物質被水解成可溶性糖,從而產生了多數紅茶特有的香氣和口感。

黑茶被稱為「後發酵茶」,是因為把其他茶的氧化當作了「前發酵」。黑茶中的代表品種是雲南的普洱茶。從工藝上說,普洱茶的毛茶初制和綠茶很象,也是把茶青通過殺青、揉捻和乾燥製成成毛茶。此時,茶中的酶已經沒有活性,經過不同的「後發酵」處理,毛茶可以變成「普洱熟茶」或者「普洱生茶」。熟茶的核心操作是「渥堆」——就是讓毛茶處於適合微生物生長的的溫度和濕度,使得毛茶上的微生物大量生長。這個過程才是真正的「發酵」。這些微生物主要是有益的黴菌和細菌,它們的新陳代謝又產生各種各樣的酶,把毛茶中的許多成分轉化為新的物質,比如把茶多酚氧化成茶黃素和茶紅素,把纖維水解為糖類,把蛋白質水解為氨基酸和多肽,把咖啡因進行複雜的轉化或者與其他物質結合。這些變化遠遠比其他茶類的氧化要複雜多變,從而形成紅濃的湯色和甜醇厚重的口感。「普洱生茶」則不經過渥堆處理,而是把毛茶經過蒸壓定型和乾燥後,就作為成品儲藏。在儲藏中,溫度和濕度條件不是微生物生長的適合條件,不過毛茶上也還是會有一些頑強的黴菌和細菌繁衍生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緩慢地發酵。這樣的發酵更容易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因此而形成了常見常新、變化多樣的普洱生茶,也就造就了普洱「越陳越香」的傳說。

到今天,茶的生產製作也還主要是小規模的生產,一些採用現代化工業設備的工藝也主要是傳統工藝的模擬。生產過程中的控制,還主要是依靠經驗。茶樹品種、生長環境、採摘時期的不同造就了茶青的不同,而不同的製作工藝,以及相同工藝中不同操作條件的控制,就導致了茶中成分的不同氧化與轉化。這些不同,使得茶的標準化程度比較低——從另一個角度,也就是千姿百態、風格各異的產品。

作者:雲無心 , 於佳平

出版源:《新發現》 , 2014 (8) :110-111

福茶之心

微信 | fuchazhixin

茶覺先生,食茶交友


推薦閱讀:

你是木舌頭還是金舌頭?
茶百科 | 略談茶葉絨毛與品質的關係
你為什麼不喜歡目前的中國茶道?
茶語網2016年千款茶評榜權威發布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