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尊重時間

當我們將鐘錶拆開的時候,即令是一個成年人,也會如同小孩子一樣,對裡面精密無比的機械裝置感到驚嘆。我們會覺得,這麼神奇的機器裡面有一套嚴密無比的邏輯和因果關係,從而建構了時間的均勻流逝。儘管我們不解其理,但我們相信其存在。

所以,我們會覺得,這個鐘錶是有一個創造者的。

如果沒有創造者,一堆齒輪是不可能『自然而然』如此安排在一起,更往深處想,連齒輪也不存在。我們無法相信一個精密,邏輯嚴密的體系是沒有造物者的。因為在我們深處的思維中,我們所接觸的大自然是慵懶且亂糟糟的,所以大自然不是造物者,造物者要麼是人,要麼是上帝。

當牛頓破解了上帝的密碼:萬有引力與牛頓三大定律之後,牛頓面對如此精妙的宇宙模型,突然有一種強烈的感覺,這個宇宙必定是有造物者的,也就是上帝。倘若沒有造物者,宇宙何以如此精妙地,邏輯嚴密地運行呢?

這就好比一個鐘錶,我們當然無法想像如果不是鐘錶匠人的創造,一堆雜亂的金屬堆在那裡是無法完成相應的功能的。

當宇宙學更進一步發展之後,這種感覺更加明顯。當初宇宙在大爆炸的那一瞬間,各項參數如果稍微差一點點,宇宙就不會創生,當然人類也不會存在。例如宇宙基本粒子,比如夸克的質量和電磁參數,只要出現極其微小的不一樣,整個質子電子等大粒子就不會出現,更何況智慧生命?

所以,我們會覺得這個宇宙是有一個造物者的,若沒有這個造物者的精確設定,就不會有我們這個人類。這個設定的非宗教解釋就是大名鼎鼎的『人擇原理』。

該原理說,宇宙之所以是這樣,是因為智慧生命的需要;而智慧生命才會問這個問題,若智慧生命不存在,『宇宙為什麼是這樣而不是那樣?』這個問題從哲學上和物理層面上是無意義的。

真的有造物者嗎?我不知道。至少如果有宇宙的造物者的話,也不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簡單宗教解釋。至少我們不需要在目前認知的階段,生生創造出一個『造物者』來。

為什麼呢?我們回到鐘錶這個問題上。

我們之所以覺得鐘錶是有人創造的,是因為大自然不會無緣無敵的堆砌出一個自洽性的邏輯結構。鐘錶匠可能需要花掉一天、一周、一年、甚至一生的時間去完成一個鐘錶。但在我們的思維中,大自然即使無限時間也不會自然而然地造出一個鐘錶來。

但,這個回答是錯的,只要給予足夠長的時間,大自然什麼都幹得出來,這件事情在數學上是可以嚴格證明的。一個通俗的例子就是只要給一隻猴子無限制的時間,他會在一個打字機上敲打出《莎士比亞全集》。

所以大自然本身就是造物者。只要給予足夠的複雜度,大自然是可以用看似毫不起眼的零件建構整個上設計的。

但是,需要時間。

我們做一件事情,一般來說,會傾向於先研究問題,然後找到食物的規律,最後解決問題。但,這是人類的個體思維。我們人類一直用這個辦法來解決問題,並且逐漸相信這是解決事情的唯一途徑。

在這個邏輯中,佔據最重要位置的是『找到規律』,因為人類發現,一旦找到規律,任何事情就如同砍瓜切菜一般,勢如破竹。人類似乎也非常滿足於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且加以固定。

但是大自然不是這麼解決問題的,大自然解決問題的方式就是浪費與試錯。

有一個足球場那麼大的一個空地,中間有一個高爾夫球小洞,然後空地上有一隻高爾夫球。現在需要將高爾夫球放入高爾夫球洞中。人類的辦法極其簡單,撿起球,走一條直線,然後放進球洞,非常簡單。因為這是人類有高度,通過視力,首先找到洞的位置,然後找到球的位置,兩點一線,解決!

大自然既沒有眼睛,也沒有任何感覺器官,它要做到將球放進球洞,只有一個辦法:用地性變化的辦法,不斷地試錯。我們想像一個不斷地震的足球場,每地震一次,高爾夫球就改變其原有位置,直到漫長到幾乎無限的之後某一天,剛好高爾夫球『無意』中落進球洞。

我們常常問,為什麼進化的速度需要上百萬年或者上億年?因為大自然的手段極其單一,就是用愚蠢到浪費的手法,進行淘汰。如果要消滅一個看上去沒用的器官,必須通過種群數百代的不斷演化,這個器官才最終退化。每年小海龜爬出蛋殼,沖向海洋的時候,正是海鳥們大快朵頤的時候。用幾乎百分之九十幾的犧牲率,來換取一點種群的進化,因為久而久之,那些體力足夠的種群才能繁衍下來,而體力不夠的種群最終消亡。

這就是用時間來換取效果。

但是工業革命之後,人們逐漸忘記了時間這個緯度,因為人類找到了理性的辦法,也就是『高效率』的辦法。現代人已經很難想像一個包含時間軸的四維空間,這也是對相對論難以理解的一個重要原因,人們總是在自己的主觀生活中忽略時間。在我看來,人類似乎對時間軸喪失了一種尊重,因為我們相信,高效率的理性辦法,能夠『快速』地解決問題,而且快速不是終極目標,我們的目標是『瞬間』。

同時,我們開始崇拜一種新的宗教:效率教。該教派的終極教義就是,存在著一種終極理論,人類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且不需要時間。

這種宗教的信徒崇拜在科學上渴望超光速旅行、而在社會科學上,則推崇一個我們今天覺得不相干的東西:烏托邦與計劃經濟。

烏托邦/計劃經濟的本質,就是相信人類掌控一個效率體系,在該體系中,一切資源都合理地,零浪費的,瞬間的合理調配。他們之所以厭惡市場經濟,最大的論點就是,市場經濟是浪費的,滯後的。

而浪費和滯後,正是大自然的原罪。

這種人類的高度理想化的感召力,曾經一度讓相當多的人看到了人間天國的存在,並且和青春、激情、革命與熱血聯繫在了一起。烏托邦的擁躉們,現在基本化身為政治左派,普遍相信大而強政府,原因他們就是相信,一個高度效率的管理者,能夠超越一切去解決問題。

為什麼計劃經濟和烏托邦會將個人原子化呢?很簡單,他們不相信『個體+個體+個體 > 3 個體』,烏托邦認為,個體的疊加只是一個加法的關係,適用於個體的原理,可以簡單地推廣到整個社會。

但是,簡單的個體能看到的世界,和全體個體能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有些問題,不是一個簡單的個體維度問題,相當多的問題,在經過不斷疊加之後,會超越初原有的問題維度,出現不可預測的結果。將一個個的個人推廣到城市、國家和整個地球人類,很多在某一層面看似能解決的問題,在更大的尺度上並不能簡單地加以複製解決。

而解決這種問題,必須把時間軸考慮進去。我們得用時間來換取效果,我們得尊重時間,尊重浪費,尊重低效率。

因為這是大自然解決問題的辦法。

許多問題,比如文學,比如藝術,比如社會體制,你要想去解決,很簡單,時間。和時間一起要被容忍的是浪費與來回震蕩。你無法容忍浪費與低效率,本質上你無法尊重時間。

那種企圖充當造物者,跨越時間這個維度去改變世界的人,最終只會成為殘暴的暴君。


推薦閱讀:

如果全球統一為一個資本主義國家,那這個國家是否仍然無法避免貧富差距加大、經濟危機與無產階級革命?
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以後, 日本房價和房租是如何達到平衡的?
為什麼每次在空間或者微博里發一些很有感觸或是很有文採的句子,就有人說自己裝B?
360宣布主動永久關閉水滴直播平台,據說是因為一個小姑娘發文而致,是這樣嗎?
如何理解高智商反社會人格?

TAG:时间 | 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