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佛經學冥想(1)

Dvedhavitakka Sutta: Two Sorts of Thinking

上個周二上的佛教課,關於重要的和禪修冥想相關的經文。

這篇經文主要是講佛陀曾經提到,在他還未覺醒成佛的時候,他想,我為什麼不把我的思想分成兩種呢?於是,他就特意把思想分成慾念害念等不善的想法,以及無慾念和無害念等善的想法。在之後進行冥想的時候,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啊我的不善念升起了」並且能夠知道這樣的念頭不會導向解脫。這時,他就可以放棄這樣的想法,摧毀這樣的想法,驅逐這樣的想法,徹底抹去他們的存在。反之,來培養善的想法。

就是通過這樣非常特意進行的冥想,佛陀講解到,我們需要這樣的自省和自覺來進行思考和覺察,覺察到不善的思想的時候來進行控制和扭轉成善的想法。這樣才能「治內心,常住在內止息,一意得定,令不損心」。

通過這樣的片段,可以看出來,佛教發源的禪修冥想並不是僅僅坐著,發獃嗎,而是要特意的訓練我們的思想,來進行觀察,並且根據善和不善來對想法進行判斷,從而培養善的內心,放棄和驅逐不善的想法。因而老師也提到說人們可以選擇自己的想法和思想。這應該也是戒律的重要性之一,來對想法進行覺察,從而進行判斷,進而提升善的想法的出現,才能夠進而不斷的進行智慧的提升。而不是僅僅的不評判,立足當下。但是MBSR裡面的「purposely pay attention」是很重要的並且符合這樣的訓練方式。

上節課的另一個重要的點是meditation的9個階段。從聽聞力(內住),到思維力(續住),到覺知力或憶念力(安住和近住),到覺性或正知力(調順,寂靜,最極寂靜),到精進力(專註一趣)再到熟悉力或串習力(平等持),完成從力勵作意到有間缺作意到無間缺作意到最終的自然作力。這樣的一個過程也是從人為的控制思想到長時期的穩定思想到最後的自然維持。在這樣的過程中,思緒從最開始的紛繁雜亂難以控制到最後的平順穩定,智慧不斷增長。只有在大腦平靜順暢的情況下,才能夠真正的進行思考和體會,才能真正到達穩定和自然的階段。

推薦閱讀:

冥想(meditation)該如何進行?人們冥想時有在思考么?
冥想對於禁慾的意義在於什麼?
正念女權 | 女權的終極目的是解放男性
內觀禪修。 十日內觀屬於宗教嗎?會把人洗腦嗎?可以了解參與嗎?
極限冥想028 | 「實用禪修建議:靈性導師千萬種」

TAG:佛经 | 冥想 | 正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