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影響了《星際爭霸》和整個遊戲行業的《星船傘兵》

「Im your father.」《星際爭霸》年邁的老父親《星船傘兵》愴然一笑。

作者丨DLS_MWZZ

現在很多人提起《星際爭霸》都會聯繫到「戰錘」系列,《星際爭霸》當然是參考過「戰錘」系列的,可是在另一方面,無論從設定、劇情還是氛圍營造上,《星際爭霸》又都體現出來自《星船傘兵》(Starship Troopers)的基因。事實上,《星船傘兵》也並非隻影響了《星際爭霸》這一款知名遊戲,許多名作當中都有它的影子。8月21日《星船傘兵》的新CG電影《火星背叛者》上映了,我打算傳個火,介紹一下《星船傘兵》這個對遊戲行業影響至深的IP系列。

丨 歷史

《星船傘兵》是一本出版於1959年的科幻小說,作者羅伯特·安森·海因萊因(Robert Anson Heinlein)有「美國現代科幻小說之父」之稱,曾4次榮獲雨果獎。要知道雨果獎相當於科幻藝術屆的諾貝爾、影視圈的奧斯卡,屬於獲得一次能吹一輩子的級別,而海因萊因4刷雨果獎,可以說是科幻界神一級的人物。

原作者羅伯特,是可以一個人撐起一篇長文的大神

海因萊因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起初在海軍服役,之後到大學攻讀物理學,出任過軍方研究所的工程師,這些經歷再加上政治思想激進的妻子的影響,使他的文學作品別具一格並充滿爭議,既有濃郁的愛國情懷,又滿是奇怪的鷹派思想,還少不了黑色幽默的諷刺,滿懷政治思辨卻又不缺地氣。寫於創作生涯後期的《星船傘兵》,正是他身上各種思想融合在一起較為突出的體現。

國內有引進這本書

硬科幻的《星船傘兵》最重要的歷史功績,就是和其他科幻作品只對未來技術進行寫實描繪不同,《星船傘兵》通過對教育、戰爭、社會等方面內容的別樣詮釋,描繪了一個西方和美國文化之下未來世界的樣子,這部小說總體上充分地回答了「未來有沒有美國」這個問題,其內涵遠遠超出了普通科幻作品的文藝當量,成了如今火熱的「太空歌劇」(Space Opera)形式作品最重要的參考資料之一。

比如《星船傘兵》里已經提出了一整套成熟的「動力裝甲」概念,如今的遊戲作品中,無論是《異形:殖民軍》還是《光環》,無論是《星際爭霸》還是《星球大戰:克隆人戰爭》,動力裝甲幾乎已經成為標配,只要有一大波裝備精良的科幻步兵,只要有科幻步兵面對無窮無盡敵人的橋段,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星船傘兵》的影響。

似曾相識的畫面

不過,《星船傘兵》並不是從出版之後就受到青睞的。也許是因為思想性上的爭議,也許是純粹從技術角度考慮,起初並沒有太多人對這部小說里的未來世界特別著迷,噸位如此的作品,一直以小說形式獨善其身了許久。儘管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這部小說像如今的《機動戰士高達》一樣, 「相關從業者很難沒看過」,但無論是成熟的電影產業,還是新興的電子遊戲產業都沒有垂青過這個IP。這個局面直到1997年的同名改編電影(中文譯名《星河戰隊》)上映才得到改變。

丨 標誌符號

《星河戰隊》電影出於大眾娛樂的考慮,也作為現代化、IP化的起點,提取、重塑了原著中許多經典的符號。這些為了方便大眾理解而進行的TAG式改編是否妥當,對原作粉絲來說見仁見智,但能夠讓傳奇延續終歸是件好事。

電影版海報

第一個符號是狂霸酷拽的科幻版海軍陸戰隊。雖然小說和電影都把主人公所在的步兵團體稱作「Mobile Infantry」,但無論是訓練時唱的號子,還是他們的信仰以及作戰設定,都折射出這就是結合了美軍二戰時期兩大臉面兵種——空降兵(Paratrooper)和海軍陸戰隊(Marine)要素後的未來版海軍陸戰隊。

原作得益於作者的軍旅生涯,使得海軍陸戰隊能以非常寫實的觸感存在於未來世界,現在各種太空歌劇故事裡見到的科幻士兵形象便源於此。有些意思的是,也許是寫於冷戰年代或出於政治諷刺的緣故,原作給陸戰隊這一形象套了馬甲,反倒是深受影響的後世作品都堂堂正正的叫回Marine了。

無處不在的海……呃不,機動步兵們

第二個符號,蟲族與海。《星船傘兵》描繪了一群來自宇宙並且與人類為敵的外星蟲族,這一設定對娛樂業的影響絲毫不亞於殭屍的誕生。蟲族有著完整的社會群體構成,缺乏自主意識卻不畏犧牲的個體、龐大群體的集中意識,再加上殺一生十的恐怖繁殖力等等,簡直是未來人類社會最理想最恐怖的敵人。

漫山遍野的蟲子能引發人類自然的生理不適

這個暗喻意味深刻的符號太過經典,以至於被後世一再借鑒,比如在遊戲界的太空歌劇泰斗《光環》中,對「Flood」(洪魔)有著近乎一致的生態設定,只是《光環》里的蟲子外觀長得不一樣,《光環》的港台版本乾脆撕掉老外套的馬甲,把它們直接翻譯成「蟲族」了。

第三個符號是政治元素。與如今其他為了賺錢而追求受眾最大化,卻只好遮遮掩掩的作品不同,《星船傘兵》原著就從未掩飾其強烈的政治描寫,電影亦然,比好萊塢量產大片還要故意更濃郁些的美國主旋律。

《星河戰隊》中的徵兵廣告,十足的「美帝味」

《星船傘兵》原作以作者特有的理所當然式手法描繪了政治意味濃厚的未來國度,而改編電影的導演保羅·范霍文來自荷蘭,曾親歷過納粹佔領的時代,對政治氛圍有相當實際的認識。保羅·范霍文還曾導演過同樣頗具諷刺意味的電影《機械戰警》,兩者相遇對政治元素的表達可謂天作之合。《星河戰隊》中通過媒體的形式來渲染時政氣氛,這成了此後科幻片的標配手法,《星際爭霸2》在《自由之翼》的主劇情中也有類似致敬般的描繪。

《星際爭霸2》中有大量的媒體諷刺

第四個符號是性慾望。雖然影視作品難免「賣肉」,但《星船傘兵》的賣肉並非好萊塢常見的花式上床表演,而是結合作品的世界觀呈現出特有的表現方式——《星船傘兵》影視系列中的所有女性角色都不在乎當眾裸露,反而像男人赤膊那樣,以自信的態度展現肉體。這種做法增強了男女平權的未來感,但也有類似《納粹荒淫史》中個體「去人類化」及「物化」的色彩,帶有「不分男女反正都要去送死」的諷刺效果。

當年需要偷偷觀看的、大大方方的男女共浴

在整個《星船傘兵》的相關影視系列中,沒有大膽性描繪的作品只有作為卡通向的TV版《歷代記》和最新的CG電影《火星叛逆者》,後者因為被出品方定位為偏向青少年觀眾的作品,自然就不好進行這樣的細節描繪。當然,也許是肩負著系列重啟創新的責任,總要做出些明顯改變吧。

第三部電影版中描繪的「未來」——鑒於我們還在比較「落後」的2017年,還是打上碼吧

丨 影視化

作為老經典幻化新生的教材級作品,1997年的《星河戰隊》電影版超時代級別的炫目特效獲得了奧斯卡視覺效果項目的提名,反響熱烈的口碑和還算可以的票房收入也為系列開了個好頭。

初獲肯定後,《星河戰隊》電影的後續作品提上日程,常見套路是趁熱打鐵先推出TV動畫版。90年代中後期開始正好是3D動畫崛起的階段,因此《星河戰隊》原定為2D動畫的TV版也變成了3D動畫形式,當然這個變化應該說是明智的——用膝蓋想也明白,用手繪去表現那漫山遍野蟲海的製作難度太可怕了。

TV版的質量今天看來依舊優秀

1999年,動畫版《硬漢部隊:星河戰隊歷代記》開播,細膩的情節描繪與出色的畫面演出引得一片讚譽,但這部動畫片最後的結局卻是另一番景象。原來,那時3D動畫的製作成本很高,原定40集的內容最終只堅持做到36集,由於缺乏資金支持,後面4集通過剪輯前篇畫面配上新語音拼湊而成,讓人抓狂。更難以接受的是,這4集恰好本該是最高潮的人蟲大決戰戲碼,最終卻變成了教材級的強行啞火。至今,仍有粉絲哀求版權方索尼將這部動畫的結尾補全,了卻粉絲的心愿,可見殺傷力之深遠。

TV版滑鐵盧之後,《星河戰隊》的第二部真人電影《星河戰隊:聯邦英雄》於2004年上映,不過本片從問鼎奧斯卡的大作淪落到了低成本的B級片。由於預料到可能反響不佳,第二部電影及後續作品都選擇了不上院線、直接發行DVD版本的低端路線,第二部電影的預算也僅有700萬美元——而第一部預算則是近1億美元!低成本投資定位反過來肯定影響了作品的內容呈現,第二部電影既不叫好也不叫座。

第二部更像是家庭殺蟲劇而非磅礴的太空戰爭

2008年,電影版第三部《星河戰隊:掠奪者》以900萬美元預算堅挺上市。第三部電影版攙和了不少宗教內容,今天看來頗有點克蘇魯神話的味道,很容易讓普通觀眾看得一頭霧水,加上有限成本的陰影體現在片子各處,連B級片的爽感都沒達成。

第三部這蟲族大佬造型頗有幾分觸手神的感覺

2012年,《星河戰隊:入侵》以CG電影的形式出場。雖然仍舊明顯受到成本影響,質量完全無法與《蘋果核戰記》等前輩相比,但好在仍儘力繼承了系列要素,哪怕全面擁抱娛樂指標,放棄了不少上層追求,可是與電影版第二、三部比起來,可看性上實在是好了太多。

比起第三部電影版,《入侵》中全新設計的掠奪者機甲要帥氣多了

如今,2017年突然降臨的新篇《火星叛逆者》,雖然依舊能看出成本陰影,比如人物模型、部分設定幾乎完全沿用了前作《入侵》,但無論情節還是特效都進化了許多,對這個系列的未來終於可以有種從跌落深坑到爬向坑口的期待。

丨 遊戲

如果說影視領域的凄慘已經令人落淚,那麼《星河戰隊》這個IP在其他領域的發展更是令人困惑,特別是被其深遠影響的電子遊戲領域。

前文已經提過原著所受的冷遇,因此對粉絲來說,為這一經典原作推出電子遊戲或電影的期望一直很高,好不容易等到1997年電影版出現,可以期待像其他IP那樣順勢出個遊戲,但接下來的1998年,堪稱比當時任何一個遊戲都要像《星河戰隊》的《星際爭霸》上市了。

雙方都有兩足步戰機器,但乍看都像是ED209

《星際爭霸》的出現應該說是個偶然。這款遊戲從1995年開始投入製作,項目開始得比1997版的電影還早,但《星際爭霸》跟《星船傘兵》相似的原因也很好理解——從暴雪歷代作品中的彩蛋就足以看出,製作者們本就是一群真愛死宅,在他們設計遊戲的時候,自然會受到《星船傘兵》這一科幻經典的影響。

當年《星際爭霸》初出茅廬,還沒有任何歷史地位,但是,隨著《星際爭霸》的名氣水漲船高,而《星河戰隊》並無任何推出遊戲的跡象,粉絲們的心理落差就越發明顯。較為激進的《星河戰隊》愛好者認為,《星際爭霸》的人族、蟲族相關設定基本全面抄襲了《星河戰隊》,甚至可能由此導致了沒有人再願意為《星河戰隊》開發遊戲。兩方的鷹派粉絲一度對陣互撕,倒是溫和派的粉絲乾脆把《星際爭霸》當成了《星河戰隊》遊戲版去爽,特別是人族戰役第三關的防守撤離,頗有《星河戰隊》經典的Whisy哨站防禦戰之神韻。再加上還有民間自定義地圖任務力圖重現《星河戰隊》的場景,許多粉絲也就不去奢求什麼了。

《星際爭霸》7V1這張經典圖很能體會電影里的感覺

所以,這種局面也許的確間接影響了《星河戰隊》推出電子遊戲的市場評估,作為一個能獲得奧斯卡提名級別的科幻電影大作,少有的在多年裡沒有推出任何一款遊戲來圈錢,簡直難以想像。

2000年,《星河戰隊》終於推出了一款即時戰略遊戲《星河戰隊:人類崛起》(Starship Troopers: Terran Ascendancy)。這款首先遊戲生不逢時,錯過了90年代末RTS的黃金期,在大眾市場無法敵過早了它兩個月上市的《紅色警報2》,小眾市場此時也被1999年上市的《家園》佔據了太空史詩的位子,原本作為噱頭的3D表現力,也完全不是1997年上市的《橫掃千軍》的對手。

當然遊戲設計上也極不友善,單機任務為還原原作,沒有生產製造的設計,宛如《火焰紋章》RTS,再加上只能過關存檔,這種教材級的超小眾設計自然讓遊戲無法獲得好評。

這是個副標題《Terran Ascendancy》的RTS

系列最佳同名改編遊戲《星河戰隊》終於在2005年出場,而且是萬眾期待的FPS!然而2005年是個什麼概念?遊戲界新生的太空歌劇帝王《光環》已經出到2代,連「冤家」《星際爭霸》公布其IP化續作《幽靈》都有3年了。所以,雖然努力還原了電影,但《星河戰隊》FPS遊戲還是無人喝彩,且毫無出續作的兆頭,以至於它那A卡根本沒法運行的硬傷都不怎麼起眼了。

講道理,該作諸多設計還是很圓夢的,圓夢而已……

在可以找到的系列衍生遊戲中,迄今最近的一部是在《入侵》電影發行之後出品的一款同名手游,這說明《入侵》的表現應該還算不錯,至少值得出一款類似於跑酷射擊的遊戲來隨便圈圈錢。

不要挑剔味道了,有總比沒有強……

雖然《星河戰隊》系列一直缺乏質量穩定的影視和遊戲作品,但還是有粉絲挺身而出製作民間遊戲的,比如有一款基於Spring引擎製作的即時戰略遊戲,其設計顯然反過來受到了《星際爭霸》的影響,畢竟這時《星際爭霸》已經成了業界標杆。

隔壁高達、星戰粉搞個RTS是錦上添花,這邊卻是絕地求生

丨 未來

這些粉絲自製遊戲的設計思路或許能映照出《星河戰隊》系列不成功的部分原因。比起其他受其影響的後輩們,《星河戰隊》系列屢次失利,不僅是因為授權問題,也不僅是因為影視製作、遊戲開發公司實力不足,其實也是因為這些作品太過固步自封,進化遲緩,IP特有的要素展示不出亮點,缺乏穩固佔領市場的核心競爭力——誰都像你,但卻比你強,那些看上去雷同的東西,太容易被時間埋沒。

現在步兵不多穿點兒啥出門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這年頭動不動就滿屏幕的戰艦,然後齊開激光筆,同質化不可避

《火星叛逆者》的出場,體現著不少革新意味。從企劃角度,可能參考了Capcom用CG電影鋪墊遊戲本傳的思路,《火星叛逆者》不僅是一部電影,也是用來作為IP重啟的試水與宣傳的;從內容看,淡化原作中容易令普通觀眾走神的政治、宗教元素;從定位上,性格脫線的年輕傘兵描繪無疑是針對新一代觀眾設計的。這些改編也許會令老粉感到不適,但能在IP近乎僵死之時積極創新,特別是向「對手」學習,還是值得肯定。

比如,對於《星河戰隊》的粉絲一直在詬病《守望先鋒》中的角色D.Va,認為她的大招與《入侵》電影里的機體自爆似曾相識,覺得暴雪又一次抄襲了《星河戰隊》。於是,《火星叛逆者》在2017年痛痛快快地秀了一把「天降正義」,說明製作者對浪漫的追求是一致的——他們致敬般地做了一個段落,展示了神似《守望先鋒》中角色法老之鷹的大招。

這樣良性的互相致敬,或許才是未來。

《火星叛逆者》里破天荒詳細展現了步兵護甲,也許受了《星際爭霸2》片頭的啟發

【片段】入侵機體自爆_騰訊視頻 https://v.qq.com/x/cover/h0547p7bdew/h0547p7bdew.html

(《入侵》片段「這太IMBA了」)

【片段】火星叛徒大招_騰訊視頻 https://v.qq.com/x/cover/u0547w9kcsc/u0547w9kcsc.html

(《火星叛逆者》片段「天降正義」)

這個細節說明,粉絲們放下那些虛有的資歷驕傲,以及執念,誠懇地看待老IP在新時代的變化,那麼對作品的良性循環是有幫助的。一個有影響力的IP首先必須活著,遊戲、電影都是創意產業,有很多互相啟發和激勵的設計,粉絲們面對這樣的局面更應該惺惺相惜,而非站隊衝突。

《星際爭霸2》中還有模仿《星河戰隊》電影版的崗哨守衛戰地圖

丨 結語

脫胎於《星船傘兵》的《星河戰隊》系列幾度沉浮,如今有點不為人知,但它的榮耀並未遠去,它的血脈早已悄然滲入諸多優秀的後輩之中,在《光環》ODST心中,在《星際爭霸》榴彈兵身上,當面對無窮無盡排山倒海的恐怖敵人之時,也許前輩的名字早已模糊,但堅持戰鬥的不屈意志,同在。

《火星叛逆者》這台詞讓《星際爭霸》海盜船駕駛員忍不住打了個噴嚏

題圖來自:drull

原文鏈接:除了《戰錘40K》,《星際爭霸》還有另一個爹

觸樂招聘:我們需要運營實習生、文字編輯/實習編輯

觸樂近期推薦閱讀:那些「諧氣」的《星際爭霸2》選手外號


關注觸樂專欄,閱讀更多優質遊戲文章與深度報道。

在微信關注「觸樂(chuappgame)」,發送以下關鍵詞,閱讀觸樂精選優質、有趣的文章合集

評測 | 記錄 | 盲人 | 街機 | 神遊 | 紀實 | 三和 | 小學生 | 人物 | 幕後 | 懷舊 | 獨立遊戲 | 黃油 | 非洲人 | 或者隨便一個詞碰碰運氣。


推薦閱讀:

你半生的故事丨貓·語
類似於《哥斯拉》、《侏羅紀公園》、《金剛》之類的經典怪獸類科幻電影有哪些?
如何評價張冉的科幻小說?
有顆星星閉上了眼(超短篇劇場03)
如何評價電影《三休》?

TAG:科幻 | 游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