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單身,可能是因為你看不見默默幸福的大多數人

常聽到人說不想結婚,因為不想嫁/娶一個自己不愛的人。不想為了TA去付出,去生育,不想為了TA忍受歲月的艱辛。

聽到這話我就想問了:誰說結婚就一定是找一個不愛的人?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戀愛結婚被我們想像成是一件充滿痛苦的事。微博熱搜每天都在講,孕婦跳樓,程序員跳樓,好像談戀愛結婚不是一種幸福,是一種不得不遭遇的劫難。

我想這裡面,網路、傳媒起了很大的作用,它選擇性地呈現了太多婚姻失敗的慘烈例子,讓人們產生了主觀偏差。畢竟,我們經常看到一個人上天涯匿名發帖,說我老公家暴,婆婆虐待,但誰見到一個人吃飽了沒事上網發帖,說我跟我老公十幾年從不吵架,恩愛如初?

不幸的人們會大聲疾呼,而幸福的人們總是默默幸福。當大家把目光聚焦到那些極其少數的社會悲劇中時,就會忽視了依然還有很多人在萬家燈火中平凡地幸福著。

回來說這個和自己不愛的人結婚的問題。

其實和自己不愛的人結婚的人,真的沒有我們想得那麼多。很多人還是和自己所愛的人相伴到老的。我自己尤其是這幾年開始漸漸發現,愛情,它存在於一切可能的地方,並不一定局限於年輕時的我所想像出來的形式。

我父母在我小時候很少交流,因為父親工作忙,母親管家,父親每周末回來會留下一些錢,周一又上班去了,印象里他們倆從未像情侶一樣生活過。我一度以為他倆之間沒有愛情,只是合作撫養我的關係。

幾年前有一次,說到結婚嫁人,我和母親說不想再走她的老路,嫁給一個沒有戀愛感覺的人,母親很驚訝,我居然是這麼看他倆的。在她心裡,父親是一個沉默寡言但對她對家庭都很看重的人,他倆之間也並非沒有愛情。哪怕在家裡事情特別多的那幾年,在哄我睡覺之後,他們還是有很幸福很交融的睡前聊天時間,依然保有戀愛時的感覺。原來同一段關係,看在不同人眼中,印象竟是如此大不同。我這個做子女的尚且看走了眼,可見局外人要點評一段婚姻,實在沒有什麼立場和依據。

母親說,結婚對女人的消耗是很大的,但如果嫁一個心愛的好男人,他能給你的力量和支撐遠大於婚姻對你的消耗。我想父親應該就是這樣一個男人吧,才能讓她在他走後十八年,依然說出愛他的話。

從那次起,我逐漸發現,其實幸福的婚姻到處都是,只是我之前缺乏一雙發現它們的眼睛,我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些負面的例子上,它們不過是我不去與他人接觸,不去涉足戀愛婚姻時最好的擋箭牌罷了。

前陣子七夕,有兩篇非常紅的公眾號文章,叫《愛情扶不住者們》和《愛情的經營者們》,相信大家都有看過。

前一篇寫單身者的心態,後一篇寫已婚者。我覺得這兩篇內容都非常贊,栩栩如生地刻畫了兩類群體的不同特點。在我的知識星球(原小密圈)「諾有所思」上,我召集大家對這兩篇文發表一下看法。

@變態王子 是遊戲不好玩,還是電視劇不好看,為什麼要談戀愛?工作時工作,休息時有小夥伴陪著玩。只在很少的時候才會感覺,有個女朋友很好……

@z 戀愛與單身,就是從一個狀態轉到另一個狀態,各有各的好處與煩惱。……倘若相互之間都願意犧牲一點、付出一點,那麼我猜關係應該還會不錯。倘若兩人觀念相差太大,互相又不願意照顧,可能關係就會變差。在《愛情扛不住者們》里我感覺就是他(她)們對另一半並沒有好感,也沒想去解決問題,對另一半不抱希望。另一篇感覺就是雙方都會接納、包容。也會發現對方的優點。

@fluent 看第一篇文章,感覺文中單身者們的敘述似乎也有邏輯性,但有一點:認為從婚姻、愛情中得不到情感支持、溫暖等,而更多的似乎是羈絆和麻煩,是不是由於周圍正面的婚姻、愛情的例子太少了。

看完大家的點評,我基本都分析到點子上了,而對於一些不想戀愛的朋友,我只想說年輕真好(真的)!曾經,我也是這樣一個單身者,不想結婚,不想生子,不想依附男人失去自己,不想被人逼著去盡家庭義務,犧牲事業。

但後來我經歷過感情後(雖然結局是分手),我變得開始歡迎婚姻,這一方面是因為,我的感情經歷破除了對親密關係的恐懼,我知道了與人相愛可以如此美好,知道了不是所有愛情都會像網上寫的那樣悲劇,知道了談戀愛這事就像小馬過河,我們早已過了耳聽愛情的年紀,要去親身經歷。

另一方面是我發現,戀愛能讓我暴露身上的許多缺點,這些缺點都是我單身的時候發現不了的,卻在親密關係中一覽無餘。通過這些缺點,我更加理解自己,也更努力嘗試去改進,我有了單身時所不能有的人格提升,這些都是戀愛帶給我的改變和提升。

我不是在這裡鼓吹,人一定要戀愛結婚,才算圓滿,我其實不偏向任何一邊。如果一個人可以真正喜歡單身,享受單身,那我覺得社會應該尊重這樣的人。

然而我接觸過的單身者,一個共同的特點是,他們並不是真的熱愛單身,只是害怕戀愛結婚可能帶來的損失。 他們並不是真的不需要愛情,而是只想享受愛情,不想為愛付出。

這類人的邏輯,打一個比方:我單著,我有一個漢堡,我結婚了,要分她一半,我就只剩下半個漢堡。所以,是不是只有傻子才會去結婚呢?

當然不是。 戀愛和結婚並不僅僅意味著失去,正相反,體驗過的人就會明白,它能帶來的收穫,是你一個人生活的時候想像不到的。遇到一個合適的伴侶,你失去的是半個已經吃膩的舊漢堡,而得到的,是半個你從未吃過的,新口味的漢堡。「失去的是枷鎖,得到的則是一個新的世界」,這才是我們所說的親密關係。

親密關係是一種能量的流動,而不是其中一方不斷地施與。很多人把親密關係看作是,要麼一味地付出,要麼一味地索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在人生最重要的親密關係——親子關係中,是這樣的模式。

父母拚命地給予,孩子從不回報父母。又或者是父母冷漠疏離,孩子努力迎合父母。這兩種看上去截然相反的相處模式,最後塑造的都是同一個東西——一種無法在付出與回報之間自然切換的僵化心態。它會使得人在未來的親密關係中,失去獨立自主的平衡感——要麼全然依附對方,要麼對對方不報希望。這樣的人不是不想要戀愛,而是沒有能力,沒有方向。

寫了這麼多,不知道是不是對單身者有些苛刻。畢竟人不能選擇自己的過往經歷,總要依賴著習慣來生活,而不能拔著自己頭髮騰空而起。所以我還是從自己的親身實踐說起。

由於父母的影響,我成年後的戀愛,通常一開始都是我在關係中扮演著掌握絕對主動權,不斷向對方索取的角色。

但隨著時間推移,對方開始感到疲倦,覺得付出沒有回報,慢慢平淡甚至冷淡,我又會像他一開始對我那樣,盡一切所能地對他好。

而這一下,關係中的地位就完全顛倒過來了,我們兩個就在這樣兩個極端之間不斷切換,感覺非常疲倦,就是找不到一個中間的平衡態,可以相互扶持,相互付出。

這樣的關係我一共經歷了兩次,其中第二次的程度明顯比第一次減輕很多(糟糕的親密模式會在一次次碰撞中不斷修正)。我事後復盤做了一番分析,總結了幾個點:

1. 不要依賴別人來改善你無趣的生活。

單久了,人會無聊,會幻想,當心儀的對象出現時,人會立刻就把全部的重量都壓上去,寄希望於他是自己無聊人生的救星(比如正在發酵的蘇享茂事件男主人公),好像戀愛後,就可以換一種活法似的。

但其實這種想法是錯的,一切改變生活的行動,都必須,也只能由自己來執行。靠任何人都是靠不住的。你一個人的時候過得不好,兩個人了往往過得更糟。與其坐在一堆垃圾上等人來把你撿走,收拾乾淨,不如自己動動腿離開這個糟糕的生活。

2. 一定要培養認清一個人本質的能力。

一個男人能帶給你幸福,最核心的品質是什麼?是責任心。他要有長期經營一個東西的決心和能力,才能跟你共同維持一個家庭。

很多人嘴上山盟海誓,轉眼就約會遲到、忘記答應你的事、推卸責任、撒撒小謊什麼的,這種遲早會出問題。談戀愛其實跟創業一樣,這個人靠譜,你的感情就有保障,哪怕最後散夥了,他心地善良,會念著你的好,不會對你太虧心。

要判斷一個人,你就捫心自問想不想跟這個人合夥做生意/組隊打遊戲,如果答案是否定,你也不會想跟他成家的。因為太特么坑隊友了。

3.一定要有自己的事業。

它不是你生活的全部,但是你家庭之外的很好的自我價值的補充。一個人如果把全部價值都放在家庭經營上,這個人的價值來源就很單一,價值崩塌的風險就很高(比如羅子君)。所以一定要有事業,但千萬別把事業當成生活的全部。

《我的前半生》播出後,很多人想成為唐晶,但唐晶自己呢,回想這麼多年下來,她自己是很心酸很痛悔的。雞蛋放一個框里,永遠是不保險的,偏重事業或者偏重家庭,早晚會有痛心疾首悔不當初的一天。所以一定要把自己的人生價值分散經營,進可拼事業,退可有家庭,保持一種平衡的彈性。

最近兩三年,我把工作生活中失衡的部分,打理到現在還不錯的狀態,單身的日子盡量開心,有時間看書寫東西,緣分來了也不逃避。就這樣,我遇到了現在的男友,這是我的心態已經相對成熟的時期,遇到的第一個靠譜的男生,我們就這樣很順利地成了,到現在沒發生任何問題。

我想,對於單身者來說,有時候最難的不是等待,而是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不知道還要忍受孤單寂寞多久。

我想說,只要你在等待中不斷完善自己,一直堅持著對愛情的理想,不將就不妥協不怨天尤人,好好經營生活,遇到對的人的幾率是很高的。反之,如果不完善自己,再好的機會來了你也把握不住。而且其實,人有事情做了,時間過得會非常快,也許在你下定決心開始行動的不久之後,緣分就會不期而至。畢竟,心境到了,一切都會來的。

加入我的知識星球「諾有所思」吧,這裡有我每日對心理、情感、婚姻等話題的總結分享,我會在這裡回答問題,組織討論,和大家一起誠意分享一個心理學人的見解。

aHR0cDovL3QueGlhb21pcXVhbi5jb20vUm5FWWZ1eg==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有沒有單身主義者?你現在多大,為什麼成為單身主義者?
不打算結婚,如何養老?
有哪些必備好物能讓你的單身生活更優雅?
作為一名不婚主義者是什麼體驗?
享受單身生活是怎樣一種體驗?

TAG:单身主义 | 心理学 | 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