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5,神童的成熟與幼稚

有時人們會將音樂神童與兒童演員相提並論。但是無論怎樣出色的童星演得都是兒童;誰也不會花錢買票去看一群六歲小孩排演《哈姆雷特》。還沒有哪個學科或者領域因為一名兒童的見解而得到過永久性的變革。列昂.伯特斯坦說過,「神童只會鞏固傳統智慧,從不會作出改變。」神童與音樂演奏很容易一拍即合,因為音樂演奏受到規則的驅使,具有固定的結構,而且很注重形式;只有滿足了這三個方面的要求之後才能討論深度的問題。莫扎特就是最典型的神童,但是假如他沒有活過二十五歲,我們根本不會知道他身為作曲家的才華。 1764年,英國律師丹恩斯.巴林頓將年僅八歲的莫扎特仔細審視了一番:「他對於作曲的基本原則了解透徹。他熟練掌握了轉調的技巧。他在音調之間的過渡極其自然卻又非常審慎。」但是莫扎特也顯然是個孩子。「當他正在為我演奏的時候,他特別喜歡的一隻貓跑了進來,他立刻扔下大鍵琴前去追貓,我們費了半天勁才把他拉回來。此外他還喜歡雙腿夾著掃帚滿屋子亂跑,假裝自己正在騎馬。」 每一位神童都是精湛技藝與幼稚孩子氣的奇妙結合體,精妙的音樂與不成熟的個性之間足以呈現出令人瞠目結舌的反差。我採訪過的一位神童在七歲那年將自己的主攻樂器從小提琴換成了鋼琴。她對我說,假如我不向她媽媽告密,她就告訴我為什麼。「我想坐著演奏,」她說。

絕大多數從小接受嚴格訓練的人們都不會成為脫穎而出的音樂家。朱利亞德學院的維達.卡普林斯基或許是全世界最富盛名的幼兒鋼琴教師。在她看來,「直到一個孩子長到十八九歲之前,你都不知道他有沒有藝術表達所必需的胸懷。」童年早熟可能會導致成年不成熟——最為公眾熟知的反面典型就是邁克爾.傑克遜。日本有一句諺語,說是十歲的神童會成為有才華的十五歲少年,又會成為平庸的二十歲青年。

短跑運動員在馬拉松運動員面前趾高氣揚是很不明智的舉動。同理,助長子女自戀的父母對於子女也沒有好處。對於一個人來說,最好是先出成績後出名,因為假如出名在先,很可能就出不了成績了。職業經理人查爾斯.哈姆萊曾經培育過許多功成名就的音樂明星。他曾經厭倦地指出,許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十二歲就登上卡內基音樂廳的舞台。「在卡內基音樂廳演奏並不能構建你的職業生涯」他說。「首先你要構建起鞏固的職業生涯,然後卡內基音樂廳自然就會邀請你前去演奏。」

在施納貝爾看來,萊昂.弗萊舍是一位具有非凡技巧的孩子,而不是一套技巧很彆扭地安插在了一個孩子身上。但是很多父母都缺乏區分這兩種情況的頭腦。卡倫.門羅是一位專門研究神童的精神病學家。在她看來,「假如子女的某一項天賦遮蔽了一切其他特質,那麼父母很容易被這項天賦沖昏頭腦,反而忽視了子女的存在。」二十世紀最卓越的神童之一就是范.克萊本,儘管他直到二十五歲那年才驟然成名。那一年他在冷戰高峰期贏得了柴可夫斯基國際鋼琴大賽的頭等獎,返回美國之後受到了盛大的歡迎。他的母親也是他的鋼琴教師,當她上課的時候總是說,「你要知道現在我不是你媽媽了。」克萊本這樣評價自己的童年,「除了聯繫鋼琴之外,我還有很多其他想做的事情,但是我知道我母親很清楚我應該做什麼。」克萊本的母親終生都與他居住在一起,但是當他的父親去世之後——他父親也是他的經紀人——他在很大程度上放棄了自己的職業生涯,因為他承受不了這一行的壓力, 後來他還遭受了抑鬱症與酗酒的糾纏。最終他成為了沃思堡當地社會十分敬重的標誌性人物——和藹可親,虔誠固守著反對變革的藝術立場,還成為了以他命名的鋼琴大賽的象徵,如今這項比賽已經像他當年贏過的比賽一樣聲名顯赫了。

1945年的時候,全世界一共有五場鋼琴大賽。如今一共有七百五十場。哈佛大學音樂系教授羅伯特.萊文認為,「如今最受各種大賽歡迎的曲目需要極其高超的技巧,以至於僅僅在三十年前全世界還只有1%的鋼琴家能夠演奏這套曲目。現在這個數字已經逼近了80%。這可不是什麼進步,而是反映了純粹的相互格殺。你不能告訴低齡學生先學會音符再添加情感表達。你還不如告訴廚師『先把菜做好再將味道添加進去。』」

推薦閱讀:

25,謝莉與約書亞
26,康拉德
天才與常人的區別?
14,野田謙

TAG:神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