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張老二三事 | 熱情、寬容、執著、較真……他就是「立體」茶人張天福

講述者:張育松

1979年畢業於福建農學院(現福建農林大學)茶學專業,長期從事茶葉生產、研銷工作。先後擔任福建農林大學茶廠廠長、福建農林大學科技開發總公司副總經理、教授級高級農藝師、國家一級評茶師、國家一級制茶師、國家一級茶藝師。

曾先走訪國內外大小產、銷茶區。主要著作有《茶葉審評指南》、《中國名茶鐵觀音》、《絞股藍開發與應用》、《茶葉與健康》等,先後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研製開發出絞股藍茶等十餘種系列保健茶。

「如果只是用德高望重、茶學大師八個大字來總結張老,我覺得遠遠不夠。張老的一生是極度立體的,他的作為與性格無法用單一詞語來描述,因為他的思想與生命里有著太多的特性。」採訪時,張育松是這樣評價張天福老先生的。

在張老身上,張育松看到了多重品質,這讓張育松很「錯亂」。張育松說,張老有時候看似一位豁達的老人,因為他從不計較得失,也不把經歷過的挫折銘記於心,但有時候張老又很「較真」,無法忍受絲毫的欺騙與不尊重。

在學術上,張老對於自己所堅持的便會一路走到黑,這股精神讓人覺得他極為「固執」。但是,在堅持傳統的基礎上,張老也很鼓勵茶葉創新,並十分願意樂見其成。

他是一位熱情的前輩

回憶與張老相識的那年,緣於一次學術探討。

上世紀80年代初,國內茶市普遍喜歡細嫩類型的茶葉,尤其是北方市場,最愛茉莉花茶。而葉子老、粗、大的烏龍茶在終端市場並不太招待見,只有閩南、廣東一帶問津。為了促進烏龍茶的銷售、提高烏龍茶製作工藝水平,張老帶著兩位助手在沙縣琅口茶廠搞起了研究。恰巧當時張育松所在的福建農學院也來到沙縣琅口茶廠交流學習,探討如何利用茉莉花、水仙花來提升烏龍茶的品質口感。於是,兩股學術力量就在沙縣琅口茶廠不期而遇。

「那時張老雖然也是一名老專家,但是還沒有現在如此有名。作為後輩,遇到這位老前輩,我怎能錯過虛心討教的機會。當我與張老談及我們的想法,張老很是贊同,還與我們交換了意見,並為我們的產品取了一個風雅的名字——花烏龍。」張育松如是說。

那次與張老見面之後,張育松再也沒什麼機會接觸到張老,直至1992年春,大年初一的早上,張育松與詹梓金教授一起去張老道山路家中給張老拜年。

「我清楚地記得那是一個冬天的早上,我們特意買了一盆鮮花作為禮物。當我們到張老家中時,張老已經早早備好了茶葉、茶食等著我們。」張育松回憶說,他們一進門便可見一口天井,天井後面是一張泡茶桌,張老就是在這裡接待訪客的。

據稱,當日,除了寒暄的話,他們聊得最多的就是茶葉。臨走前,張老還交代張育松,以後但凡有茶葉方面的問題,都可以來找他。

得到了張老的「准入證」之後,張育松就開始頻繁與張老接觸,當然所談之事基本與茶葉有關。張育松所著的《中國名茶鐵觀音》、《絞股藍開發與應用》、《茶葉與健康》、《福建名茶》等書籍都曾交由張老審閱把關之後才最終定稿。期間,張老也給張育松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如今,張育松還在編著的《中國水仙茶》一書也曾獲得張老的親筆題字。

「在學術研究上,張老給了我很大的幫助。當時我在做絞股藍保健茶研發時,張老就一直鼓勵我,說茶業要發展就要多開發茶葉衍生品,並叮囑我要認真做,要做出品牌。不負張老所望,絞股藍一經上市便收穫了市場好評,還獲得了福建省人民政府技術進步三等獎。」

張育松說,張老就是個熱心腸,絲毫沒有老專家的架子,有時候他邀請張老到校為學生講課,說要用小工具車去接,張老還不同意,堅持自己來。

他是一位「固執」的學者

如果說贊同用茉莉花窨制烏龍茶、支持研發茶葉保健品,是張老看重茶葉創新的體現,那麼,固守傳統制茶工藝、捍衛我省歷史名茶之地位則是張老堅持傳承的決心。

作為一名專註於學術研究的教授級人物,張育松也在不斷探索制茶工藝的盡善盡美。有一次,趁著拜訪張老的機會,張育松與張老探討起漳平水仙的工藝問題。

張育松提出了一個想法:隨著茶葉精製工藝的發展以及精品茶的推廣,我們是否可以考慮用不帶梗的茶葉作為製作漳平水仙的原料?

「我才剛說了這個提議,張老就連忙搖頭,表示不贊同。理由是,傳統的漳平水仙就是帶梗的茶做的,如果把梗都剔除了,那麼還能稱之為漳平水仙嗎?」張育松回憶說,那時張老的神情是那樣的篤定與認真,彷彿沒有一點可以商量的餘地。

張育松坦言,雖然當時張老是持反對意見,但他仍對張老的觀點有所保留,所以,回來以後,他還認真翻閱了茶葉書籍,最後證實張老的確是對的。

「把茶梗剔除了是能提升漳平水仙的感官品質,但是少了茶梗,漳平水仙的口感可能就會發生變化。」張育松說,茶梗為烏龍茶的做青工藝提供了基礎條件,它如同人的經脈,為茶葉提供必要的養分,也更有利於茶葉走水工藝的施展。同時,茶梗的作用猶如「支架」,為茶葉的呼吸提供了寬鬆的空間,有利於茶餅的後期轉化。此外,茶梗含有豐富的茶多糖、茶多酚等物質,能讓漳平水仙的風味更佳。

事實上,一直以來,張老都很堅持傳統,這種不忘根本的理念可以說已經到「固執」的地步。

「上次聽一位老茶人談起張老『舌戰』全國茶專家的故事,就是為了維護我省正山小種的傳統工藝不被摒棄。那是在一次全國名茶評比的審評過程中,外省的茶專家對我省的煙小種存有意見,聲稱要取消煙小種的參賽資格。當時,張老奮起反對,堅決表示煙小種在中國紅茶歷史上的重要地位,並坦言如果組委會取消了世界紅茶鼻祖煙小種的參賽資格,那麼他本人就退出參評組。最後,在張老的努力與堅持之下,我省的煙小種不但沒有被取消參賽資格,反而獲得了中國名茶的稱號。」張育松介紹說。

他是一位「較真」的茶人

張老嚴謹的態度不僅體現在學術上,還體現在日常生活中。

在業內,無人不知張老,因此,慕名求見張老的茶人不計其數。因為愛茶,所以對於這種會面張老並不覺得是負擔,也不會感覺到厭煩,基本是來者不拒。但唯一有一點,你一定要和張老說實話。啥實話?你的身份,來的時間、人數,還有就是來做什麼?

「想見張老的人實在是太多了,有時候一天就能來兩三波,因此,為了合理安排時間,不耽誤大家的行程,張老每次都會把會客時間記在掛曆上。如今細細想來,張老之所以會定下提前預約、不遲到這幾個會客要點,也是希望不耽誤到彼此的時間。」張育松如是說。

張育松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

有一次,受茶友周女士之託,我與張老約了見面的時間。當時,張老還問我會有幾個人來,能不能準時到,我都如實作答。

巧的是,周女士的朋友,黃先生得知了這次會面,便聲稱也要跟著同去。當時,因為我並不知道這個情況,所以就沒事先和張老打招呼。

沒曾想,這位「意外」來訪的黃先生提前到了張老的住所,還獨自按了張老家裡的門鈴。當時,張老便問了此人來歷。黃先生說,是我的朋友,約了下午一起來拜訪張老。聽聞來意之後,張老雖有些不高興,但還是將他迎到了家中,並接待他用了茶。

沒一會,我們按照約定的時間到了張老的家裡。等我們稍作休息之後,張老便問我是否認識眼前這位茶人。我回答,不認識。

聽了我的回答之後,張老臉色突變,說道:「你這人怎麼這麼不誠實!」

見到這個局面,周女士連忙上前解釋說,是她約的,這才稍微緩和了一下現場氣氛。

還有一次,在新春茶話會上,張老作為重要嘉賓上台講話,但是台下有些茶人卻在相互問好,話家常,影響了會場的次序。當時,張老就直接對著台下「開小差」的茶人說,「是你講,還是我講?如果是你講,請你上來講。」

張老話一落音,整個會場頓時安靜了下來。自從那次以後,每次開大會,大家都很遵守會場紀律,鮮有參會者私下交頭接耳。

這就是張老,因為秉持科學、嚴謹的態度,所以,在學術上,工作中表現出「較真」的一面。但是,又因信仰基督,所以,在生活中,張老卻是一位極為寬容的老人。他曾經歷過的人生坎坷在他看來宛如一縷雲煙,不記於心,隨風而散。回顧張老的一生,茶壽而終的他用一個世紀的堅持推動了中國茶葉的發展,換來了後人對他無盡的稱讚與懷念。

張老的飲茶小知識

知識點一:茶葉不用洗

出於衛生方面的考慮,不少茶客有洗茶的習慣,也就是不飲第一泡茶湯。但是,在張老看來,如今的茶葉是不需要「洗」的,因為制茶工藝在提升,茶葉的衛生安全逐漸提高,符合標準的茶葉都是不落地生產的,也就是說,現在的茶葉比以前乾淨了很多。

也許有茶客會有這樣的困惑,在沖泡茶葉時,第一衝往往會衝出些許「泡沫」,這些「泡沫」難道不是髒東西嗎?還真不是,這個「泡沫」並不是粉塵,而是茶皂素,茶皂素是好東西,能幫助擴張血小板,還有消炎等功能。

知識2:盡量喝成熟的茶

眾所周知,芽茶總是比葉茶來得貴,那麼,芽茶是不是就一定比葉茶有營養呢?其實不然。張老主張,日常飲茶,最好選熟茶。所謂成熟茶指的是帶葉子的茶葉,而芽茶並不在其列。張老表示,相比葉茶,芽茶的營養成分不夠豐富。

【張老二三事】系列文章

一席話,讓一名地產商轉身化作紅茶追夢人——記張老與元泰紅茶的故事

良師益友——記我受教於張老的從業生涯

我與張老共事的十八年

福報茶壽——記我與張老的「茶壽」印章

專欄顧問 / 林傑

撰稿 / 黃惠

美編 / 余潔雲

推薦閱讀:

一片樹葉:是誰搶了誰的飯碗
紅茶系列(有目錄)
盛夏,邂逅三杯香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