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讀思筆記七十八:考古學和歷史學的關係淺談

考古學和歷史學的關係淺談

考古學和歷史學的關係在近百年來一直是一個重要的討論焦點,傳統的歷史學是一門主要通過古代文獻來研究古代社會的社會科學,而考古學則是通過物質資料來研究古代社會的社會科學,那麼考古學和歷史學是什麼關係呢?他們的地位輕重如何?

首先,考古學和歷史學的關係並非對立,而是互補的,這種互補一方面表現在歷史時期和史前時期的互補,即史前考古不斷地填補史前史的空白,另一方面表現在研究歷史方式的互補,即通過客觀的物質資料探討歷史本身;所謂的矛盾只是在理論上的輕重取捨,並非全盤否定,這點在歷史時期考古中較為明顯,即以歷史本位還是考古本位為出發點。被譽為中國考古學之父的李濟先生認為考古為歷史之一科,脫離歷史學的考古學不能進步,依我所見,中國之考古學傳統和使命即不同於西方,中國考古學的理論鋪墊和實踐在殷墟中有很大進步,在這裡考古學和歷史學、古器物學連接在了一起,而這種歷史學的奠基令中國考古學從一開始就不能與歷史學截然分開。因而中國考古學擁有強烈的歷史情結、歷史責任,共同構建了我們的歷史傳統,相比來說人類學的認識不如前者。

說到考古學和歷史學的輕重,並非一言半語能夠道盡,但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即根據材料說話,而並非一固定的法則,當然其中亦必有原則。誠如我們今日所知,史前時期考古當以考古學為主,因為沒有可靠的文獻資料涉及這一時期,尤其是舊石器時代考古和新石器時代前半階段的歷史研究幾乎全部都是通過考古發現構建起來的,在歷史時期的許多文獻不能覆蓋的地方和時間段,考古學也發揮了同樣的作用。而歷史時期考古的研究則需要結合考古資料和文獻兩者,互相印證,正是我們所說的「二重證據法」(或許今日所說與王國維最初之理論尚有差異,但與其說是差異不如說是發展)。在很多時候,當以物質資料為先,但是也要注意並非所有的物質資料都能推翻歷史記載,畢竟破碎的遺存不能全面地反映真相,因而試圖以物質材料推翻歷史定論的結論當慎之又慎。

對於兩者的關係,有兩種極端的認識,第一種認為歷史的文獻都不可靠,只有物質資料是客觀的,才是可信的,這顯然誇大了物質資料的功能而貶低了文獻的真實性,不足取;第二種為只重視文獻資料而不顧考古資料,或許出於對考古資料的懷疑,對其解讀的主觀性考慮。總之,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兩者的長處和不足,讓其為我們研究歷史服務。

推薦閱讀:

為何漢宣帝評價元帝:「亂我家者,太子也!」?
每次讀兩晉南北朝歷史都因人物繁多而讀不下去,怎麼辦?
歷史到底是不是就像課本上說的那樣?
為什麼世界那麼不公平?
如果沒有衛青和霍去病,漢武大帝的武字還保得住嗎?

TAG:考古 |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