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和平地理學-杜德斌-講座筆記

2017年9月5日杜德斌老師在中山大學做了關於21世紀的和平地理學的講座(中山大學「一帶一路」與政治地理學暑期學校課程),我有幸參與學習並做了筆記。 以下是原始筆記,未作整理,僅供參考。

我是站在中國的立場解決世界的問題。我是一個國家主義者。

1世界進入新的地緣政治大時代

1.1中國的崛起與美國的衰落

兩國GDP對比,兩國國家力量對比。

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預測的2030年全球趨勢

進入地緣政治大時代。守城大國與新型大國的關係。修昔底德陷阱,舉例雅典與斯巴達關係:雅典圍堵斯巴達。修昔底德陷阱,1500年以來16例,其中12次引發戰爭。無戰爭的4次:①葡萄牙與西班牙通過教皇調停;②英國與美國合作對抗俄國;③美蘇爭霸,核武器威懾;④東西德合併。

亞洲案例:1930年代日本崛起,引發太平洋戰爭。

1.2關鍵時代很多問題需要研究。

中國崛起引發周邊國家恐懼,致使這些國家站在美國一邊,美國當前已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如果中國也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中美將陷入戰爭。

(杜老師建議大家看《大國外交》,總書記講的很多的事全球治理,也講了修昔底德陷阱。中美兩國要建立新型大國關係。)

在這個時代要加強地緣政治研究。現在的情況類似100年前的歷史,英國衰落,德國、美國崛起。那個時代誕生了大批學者,所以我們希望年輕學者參與研究。

2大國爭霸行為的理論解釋

兩種大國關係

①現實主義。-垃采兒-樸素現實主義

沒有永遠的朋友/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國際社會遵循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國家生命有機體思想。爭奪國家生存空間而產生衝突。反映了人的自私本質,國家利益至上。

(提出義利觀,出於多方面考慮)

拉采兒,環影響定國家性質。《生存空間:生物地理學的研究》是地緣政治學的發端。健全的空間有機體需要通過擴張獲取生存空間。納粹引用了拉采兒的理論。

契論-提出地緣政治學。在拉采兒的基礎上,寫出《國家有機體》,把國家各部門比做身體各個器官。

後來的德國學派強調生存空間引發了兩次世界大戰。美國學派有不同強調,後面再講。

一些早期地緣政治學者:

馬漢:海權1890

拉采兒:生存空間1901

契論:國家生命有機體1916

麥金德:歷史的地理樞紐1904

haushofer:

斯皮格曼:和平地理學1944

②經典現實主義。摩根索

國家的利益範圍由其權力大小來界定。國際關係的零和性。

(國際關係非零和只是外交辭令)

國家擴張與道德無關,是生存本能使然。

③結構現實主義-華爾茲

國際體系的權利呈金字塔結構。一個國家在金字塔中的位置,決定了國家外交政策和行為。

每個國家都爭取更高位置等級;高等級國家要防範與打壓下一級國家;同一生態位的國家處於競爭狀態。

④進攻性現實主義-米爾斯海默-大國政治的悲劇

國際政治是大國的政治,權力分配決定大國政治模式。

認為中美必有一戰,中國一定會通過戰爭崛起。

囚徒困境:大國政治的悲劇。大國發動資源打壓,後發國家拚命抵抗。

3中國崛起及利益空間的拓展

我們在經歷這個過程,應該感到幸運。

中國的崛起是地理大發現以來最偉大的過程。

(杜老師講起了93去加拿大,35天掙了兩萬元,很高興。去了住在朋友家省錢,當時一句話「知識分子要想富,只有出過一條路」。每天100美元,後來省下1500美元。80年代每年?400美元。現在每月1500美元,能掙錢的。現在國家有錢了,條件好了。)

(杜老師:中國去年國外出遊1億多人次)

中國崛起幾件標誌性事件:

2009中國取代德國成為最大出口國。

2010取代日本成為第二大經濟體

2013 取代美國成為最大貿易國

2016

(杜老師建議學習達沃斯論壇講話。世界需要新領袖,中國站出來了。)

大國崛起也是一個過程,要完成對原有霸權的替代。不僅要經濟超越,還有政治、軍事等。例:美國在1945年才正式接過領袖位置。

冷戰結束後,蘇聯崩塌,半個世界沒有領袖,所以出現很多問題。中國要承擔起相應責任。很多西方國家罵中國沒有承擔大國責任。所以中國是積極作為。

(昨天開金磚會議,中國的世界觀,視角完全不一樣了,中國的事情就是世界的事情,世界的事情就是中國的事情。前些年在山師大講座,有個同學問我中國是不是要先管好自己的事情。大國崛起就是國際權力轉移的過程。休息十五分鐘)

舉了很多例子:中國在非洲、拉美、發達國家的投資項目。

4中國崛起與美國戰略圍堵

大國爭霸:陸地人vs海洋人

世界政治的樞紐地帶,麥金德三句名言。麥金德歷史局限性,只看到了西歐平原地區。--一個海洋人的憂慮。目的是提醒英國政府防範這兩個國家,俄國俄國。

斯皮格曼:另一個海洋人的自信。美國應該防範邊緣地帶,方之歐亞大陸出現一個與美國勢均力敵的大陸強國。所以要通過控制邊緣地帶來控制心臟地帶,控制邊緣來平衡陸上力量。

一帶一路:穿過陸上和海上中心地帶,也穿越邊緣地帶。

斯皮格曼-進攻性心態,崛起的國家心態。北約、美日韓同盟。邊緣地帶是通往心臟地帶的門戶。

布熱津斯基-大棋局思想:西邊北約,東邊美日韓印同盟,兩邊控制歐亞大陸。

4.1戰略資源的布局-扼制加接觸

輿論上醜化,技術上封鎖,經濟上打壓,外交上孤立,政治上滲透,軍事上威懾。

2008美國經濟壓制力量不足,以後更大的是軍事上的威懾。在中古周邊布設多處阻攔網。

TPP的ABB規則。牽制中國亞洲一體化。重點拉攏對象:日韓澳新印尼。

亞太再平衡戰略,2020年60%軍事資源在亞太。

4.2美國圍堵中國的地理支點

日本:美日軍是一體化,擴大駐軍、安保範圍。

澳大利亞:美海菊陸戰隊開進澳大利亞。

印度:長遠來看只有印度能對抗中國。

5中國地緣環境中的陸上壓力

美國在中國周邊環境是外生變數。

長期以來中國作為一個弱國存在,打亂了周圍國家的心理秩序,周邊國家很難適應。普遍對華採用使用注意策略。各國一方面借勢中國發展,另一方面在美國的挑唆下與中國發生爭端。

(最初是新加坡李光耀呼籲美國重返亞洲。新加坡和印度沒有來參加一帶一路峰會,新加坡反映了這種小國心態。中國的港口已經圍堵印度,他不爽。)

中國周邊國家小國眾多,對中國來說是好事情。

西方就長期軍事制衡。但是中國周邊小國沒辦法挑戰中國,問題都是暫時的,一旦中國崛起,又會恢復中國古代的秩序。但是也不會回復那種朝貢體系,而是得到安定。

雖然小國心態是正常的樸素的訴求,但是客觀上迎合了美國制衡的目的。

5.1東北亞

東北亞地緣戰略價值

依託歐亞大陸向海洋延伸,在此海陸力量接觸。中美日俄在此交匯。是中國實現和平崛起的戰略基石。

目前形勢不確定性和脆弱性,與美國單邊主義、歷史遺留問題、日本政治大國的訴求等因素有關。

美國作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極力維護其自身在東北亞的主導地位。通過宣揚朝鮮威脅論,激化半島局勢,加強日韓對美國的依賴。為半島長期駐軍尋求依據。壓制中俄戰略空間。

半島問題上:相對美日韓聯盟,朝鮮處於劣勢,他的威脅和收到的威脅不在一個層面上。

(劉二定律?)

美國不打朝鮮是為了保全韓國。

目前半島問題的本質是中美利益對峙。朝鮮是美國向大陸投放力量的途徑,不會輕易撤出。

實現統一的朝鮮很有可能成為中國的負資產。朝鮮半島統一對中國沒有好處。

①中日之爭:在國際體系中地位相似;釣魚島和東海海域之爭。

②中韓之爭:薩德問題。

日韓兩國強化綁定美國。

5.2東南亞

經濟更加依賴中國,但是情感並未改善。近些年進一步疏遠。

東南亞是水上通道,亞洲大陸通往印度洋沿岸最現實的出海口。

是中國與西方海洋實力的緩衝地帶。

中國重要的產品市場和投資目的地。

中國通往世界的通道。

當前區內貿易增多,東盟主導合作加強,10+3。東盟各國被控制的程度比日韓要低。

東盟走到中國對立面的可能性不大。

東北亞是負資產,東南亞是正資產。

原因:東盟內部比較分散,戰略脆弱性明顯。戰略文化是防守型。不會形成領導權之爭。

5.3南亞

中國與印度競爭。

中國要加強巴基斯坦經濟合作。

5.4中亞

麥金德所說的心臟地帶。是伊斯蘭、俄羅斯、中國、西方四大文明的交匯地,關乎文明勢力消長。中亞地區跟北疆的情況相似。

中國重要的能源供應地,與新疆聯繫密切,關乎新疆地區的穩定。所以說周邊的問題就是中國的問題。

俄羅斯、中國、西方的戰略緩衝區。目前,中美俄三方勢力在中亞三足鼎立。但是俄羅斯的影響最大,是俄羅斯傳統勢力範圍。

911以後美國勢力進入,軍事存在加強。近年來中國經濟投資進入,發展勢頭不錯。

存在問題:美國的大中東戰略,控制整個穆斯林世界;俄羅斯防範中國,美國在中亞威脅中俄兩國,雖然中俄存在戰略默契,但是俄羅斯擔心中國勢力擴大;中亞國家本身採取大國平衡戰略,政策難以確定,並非一味地友好與合作。極端勢力在中亞根深蒂固,威脅我國西北地區。

5.5北亞

中國北方,俄羅斯和蒙古。

俄羅斯收到東西南三方擠壓。俄羅斯需要中國支持,中國也需要俄羅斯支持。是臨時關係,長遠來看並不美妙。中國在應對美國的戰略壓力時,要藉助俄羅斯的支持。

(中國進口的90%軍事技術來自俄羅斯和烏克蘭等前蘇聯國家)

中俄互信的基礎也很薄弱。歷史上中國收到來自北方的軍事威脅。現在俄羅斯精英跟認可歐洲文化。

(俄羅斯人自認為是歐洲人,但是歐洲人不認為俄羅斯人是歐洲人,宗教上也是基督教。)

俄羅斯人民族性格偏狹,與溫和的東方民族格格不入。

俄羅斯不可能接受加拿大之於美國的小角色。

俄羅斯的復興也是很不容易的。蘇聯時期的經濟體系還在瓦解。俄羅斯的領土大,經濟活動效益不高,集聚效益不明顯。俄羅斯經濟發展路徑依賴,高度依賴資源出口,技術創新方面乏善可陳。俄羅斯雖然不缺少戰略家和工程師,但是缺少國家層面的管理人才。總之俄羅斯在吃老本,沒有組織起有效地的創新。

但是也不可能完全倒向西方,俄羅斯太大,西方害怕。而且東正教與西歐不符。

蒙古是另一個麻煩。

雖然蒙古與中國經濟互補,但是並不互信。蒙古執行第三鄰國外交政策。蒙古半世紀的蘇聯教育,對中國有歷史疙瘩。蒙古人民對中國有仇恨。

雖然們蒙古有可能成為中國的資源基地,但是更可能成為中國的麻煩。

6中國地緣環境中的海上挑戰

時間原因沒講。

7結論與方略

安全環境消極面上升。

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大國政治的時代條件改變了,核技術、全球化、信息化是當今世界三個重要的時代條件。

核武器:互相摧毀,核恐怖平衡。

全球化:相互依賴,利益邊界日益模糊。

信息化:信息暢通,減少誤判。

大國(尤其是核大國)之間和平共處成為必要和可能。

亞太地緣戰略正在深刻重組。

亞太是世界最富活力地區,這裡集中了出歐洲之外的全部主要政治勢力。中美印日俄並存。

(習,太平洋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

中國的戰略優勢在持續擴大。中國還處在戰略機遇期。

中美兩國力量此消彼長。

中國已經與周邊國家和世界形成互惠共贏的格局

中國處於亞太地區的天然核心。海陸兼備,幅員遼闊,人口眾多。

(美國、巴西、加拿大偏離世界中心,俄羅斯偏北,印度受高山阻隔,難以輻射周邊)

亞歐大陸最大經濟體,分工體系樞紐節點,東亞文化的母體,曾有華裔文化體系。

特定條件下有中國艱難屬性,難以受到周圍國家信任,受到美國的圍堵。

中國要走向海洋,大力發展海軍。避免與大國正面衝突。

東穩南下西進北強

東穩:不是東進。海上條件不利,避開美國鋒芒。

難以成為海洋強權的國家:處于海路交界,過多力量用于海泉,無法應對陸上壓力。

內海地區,一旦戰爭很難。

這兩個條件限制了中國海軍發展。

(海軍時保衛海外利益的)

南下:經略南海,深入印度洋。分散美國資源,緩解中國壓力。

西進:鞏固陸權。

北強:加強與俄羅斯合作。是其他三個的基礎,必須仰仗俄羅斯。

(一帶一路全部包括了這些,是中國的再平衡戰略)

新舊勢力只有兩種結果。魚死/網破?

提問環節

問1:如何量化國家之間的政治關係冷熱?

杜:領導互訪,國家間的戰略關係定位。

問2:一帶一路是否是轉移過剩產能?

杜:這樣理解很低。有這方面的含義,但是還有政治方面利益。一定是通盤的考慮。要胡蘿蔔加大棒。西方奉行利益至上,中國要有利義觀。長遠發展來看要走出去。世界的整體觀,中國的天下情節。中國要做世界領袖,提出中國治理世界的方案。不僅要是中國好,還要世界好。以前的天下是華夏,今天的天下是全世界。這是理想的想法。

問3:您如何界定經濟權利?

杜:有個公式。主要是兩個國家之間的貿易額。國際關係直算兩個國家,我們可以算所有國家的。我地理學報上有個文章你去看一下。

問4:中國內部這個方法使用嗎?省之間的。

杜:你做這個幹什麼。可以做一下差異性,依賴性研究,可以做一些研究,發現一些空間規律。

問5:海洋的問題。國內海洋經濟您有什麼看法?

杜:這個問題太大了。中國今天發展海洋經濟不僅限於近海,還要開發遠海。要成為海洋強國,不僅限於沿海地區。我們應該出海,研究世界海洋運輸。遠洋運輸是一個經濟部門,我們的貨物進出口90%通過海洋運輸完成,本身是海洋經濟一大方面。軍事方面也可以研究。不僅僅海洋經濟,應該是大洋經濟。

問6:中央媒體宣傳的問題到底想給名民眾傳達什麼?為什麼報道美國颶風與美國政治民主不行?微博上政治話題大V的話更被接受。

杜:你的問題超出了我的研究範圍。你說得對,我們控制媒體比較嚴格。每個媒體都有自己的風格。可能是媒體人的水平問題,也可能是有一定的目的。有些對社會不太好的東西就不宜與宣傳。電視畢竟是大眾媒體,不可以隨便講,有他們的一定的標準。這與媒體人的水平和標準價值觀有關。不要生氣。

結語:謝謝大家。我講的很多東西都是我自己的觀點,可能有些不適當的。你覺得有用的就放到腦子裡。我希望更多的學者加入到這方面的研究。

我後天去北京參加陸大道院士主持的一帶一路的研討會。我們已經落後世界了。地理學家一定要有宏大的胸懷,有全球視野。祝大家學習愉快,生活愉快!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發現 | 南非,一個工業化強國的滅亡之路
地緣政治(5):中國能承認麥克馬洪線東段合法而否定西段嗎?│脫苦海
為什麼日本這樣的小國家當年強大到可以侵華?
如何評價敘利亞內戰?這場內戰的根本原因何在?
為什麼紙面實力上印度遠強於日本,但是國內大部分卻是警惕日本輕視印度呢?

TAG:人文地理 | 地缘政治 | 地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