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幸福屬於認真活著的人

本文是我8月25日在中國國際積極心理學大會上的演講,整理成文字版與大家分享。文章首發於公眾號瀚思心理。

如何理解幸福?

幸福真的是交換來的嗎?

很多時候,我們都不自覺的身處在一種線性邏輯中——幸福是交換來的。許多人會有這樣一種認知:

我掙很多錢,我就能開心。

我找到我的真愛,我就會幸福。

我得到了權利、地位的成就,我就會幸福。

……

我們會沉浸在一種「如果我得到了什麼東西,我就會幸福」的邏輯中。而且這種想法,從小就充斥在我們生活的角角落落,你小時候是不是經常聽到自己的爸媽說:如果你好好學習,考上好大學,今後就能幸福。

一個前提假設,誤導了我們對幸福的理解

「如果我得到了什麼,就會幸福」的邏輯有個被忽略的前提,我們很少去討論,那就是「你的人生原本是不幸福的」。為了擺脫自己這種「不幸福」的設定,我們才會一直去努力,試圖得到一些外在的東西,來讓我們感到完整,從而讓我們感到幸福。

就連電視上輪播的廣告,也在一直強調這種得到什麼就會幸福的觀點。若是用帶點陰謀論的調調去解讀商家的行為,這種宣傳,是為了讓觀眾順從和依賴。帶著「要得到什麼,才會幸福」的想法,首先的前提就是需要付出代價,換取他人給予你的東西,才能得到你想要的幸福。在「人生原本不幸福」的假設下,我們很容易去依賴那些聲稱可以提供給我們幸福的人。

你抓住的可能只是短暫的幸福

接受了自己原本不幸福的設定,我們就很容易在不斷追求幸福的道路上狂奔。那麼通過努力,去交換得來的幸福,就真的會讓我們開心嗎?實際上,在我所見過的人當中通過這種方式所獲得的幸福狀態,停留的時間非常短暫。

當我們在不斷地追求幸福時,我們追求的是大眾標註所定義的幸福,這種幸福究竟是不是我們自身所需要的?是不是屬於我個性化的需求?在隨大流去努力追求幸福的過程時,我們會缺乏對自己個性化需求的思考。

人是不完美的,這個世界也是不完美的

我們無法通過一次性的努力去實現整個人生所需要的物質和精神需求,隨著人生階段的不同,人們要面臨的挑戰也不同,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場考試,那麼這場考試,就是命運不斷的在向你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你需要靠自己的能力去解決這些問題。這些題目的難度也會隨著你身處的不同人生階段,越來越難。

你的人生很難達到一種理想中的完美狀態,因為這個世界就是在不斷的變化中製造問題。作為一個想要過好一生,想要獲得幸福的人,你就需要直面這些人生中的不完美,用自己的力量去解決這些不完美。不過不用擔心,隨著你的人生階段不停升級,你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在提升。當你的個人成長過程中,解題能力跟上了命運提出難題的速度,你能夠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輕鬆自如的解決你的各種人生難題,這應該就是一種幸福。幸福不應該只是對當下的滿足,她更多的是對未來未知生活的一種信心。

用認真活著的態度去對抗命運的難題

認真活著是一種生活態度,這種態度不僅是對當下的生活做出反應,還應該對過去和未來有所反思。無論是對過去、當下還是未來,對生活的思考不能停止,帶著這種思考和鑽研的態度去活著,就是一種認真。

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和環境,很容易令人忽視對自己內心的關注,人們會忘記思考。

作為一個諮詢師,我遇到過許多成長速度跟不上出題速度的人,他們常常已經身處在問題之中了卻在此之前從未思考過這些問題,彷彿生活給他們來了個措手不及。對於這樣來訪者,心理諮詢師不會直接給出問題的解決方案,他們會幫助來訪者找到自己內心的力量,讓來訪者自己成長,自己找到解決的辦法。

為什麼道理都懂,就是不幸福?

感性與理性的脫節

當我們在探討各種人生道理時,我們的身心處在一個平靜的、理性的狀態,但是當我們實際去應用這些道理時,往往身處於一種感性的狀態中,我們的情緒被喚起,這就意味著我們的認知功能、記憶能力、專註力、思考能力都被打了折扣。

這是理性和感性關係的矛盾之處。當人對某件事情很在乎時,越在乎,就越想理性對待,他的情緒反應就會越強烈,反而變得不理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談戀愛,兩個人因為互相在乎對方,會一起約定,要好好溝通,心平氣和,擺事實,講道理。可一旦開始爭吵,由於情緒被喚起,之前約定的「好好說話」就很輕易的被暫時性遺忘了,只剩下本能的情緒宣洩。

學會拉伸你的情緒「韌帶」

調和理性和感性的關係是我們需要解決的重要難題。情緒對我們的影響非常大,很多時候是超出你的個人想像的。你的知識盲點可以通過學習和閱讀去解決,但是你的情緒調節,需要的是大量的練習,提高自己的情緒耐受力。

你在和伴侶吵架時,能否保持理性和冷靜?答案是可以,前提是需要練習。不斷練習在情緒喚醒狀態中,儘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努力保持理性。隨著練習次數的增多,你的情緒耐受能力會隨之增強。

我在心理諮詢的過程中,來訪者向我分享他們的故事時,我不會做出評判,也不會告訴他們要如何如何做,我會和他們聊聊當時他們的心情,陪伴他們一起經歷曾經的情緒,用我的接納和陪伴,讓他們在這種「情緒情境再現」的過程中,增強自己的情緒耐受力。

圖中小夥伴: @鄭永鍇 Michael, @Steve Shi ,@曹公子,女王C-cup, @葉壯, @梁鴻儒

那麼如果沒有諮詢師陪伴你去拉伸你的情緒「韌帶」,你可以怎麼做呢?

書寫你的個人成長史。用書寫的方式回顧你的個人成長經歷,這個記錄的過程,就是一個再次體驗曾經你試圖迴避的那些情緒的過程,這個過程中,你就是在拉筋。那些在過去足以擊敗我們的情緒,在今天已經成熟的你看來,或許就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這樣的體驗會讓你對自己的人生更有掌控感。

關於個人成長史的書寫,這裡有一篇更為詳盡的探討:Steve Shi:如何進一步提升自我認知?

回到今天的主題,我認為認真活著的人生才會幸福,這裡的認真指的是對自己內心的認真,對自己情緒調節的認真,當你的能力提升速度超過了命運對你出題的速度時,幸福感會自然降臨。刻意為自己創造一些艱難的體驗,在體驗中學會鍛煉自己的情緒耐受力,讓你的內心變得更強大。一顆強大的心臟,面對任何命運的難題都可以迎刃而解,你的生活沒有惱人的難題了,如何不幸福?


推薦閱讀:

如何使一個人對他現在所做的事的未來影響產生恐懼?
談談妄想症
鴨兔隱喻:大腦如何決定你的認知?
如何打破強迫性重複?

TAG:心理学 | 个人成长 | 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