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手藝》導演手記:第20日,5把英吉沙小刀做成啦

【原創/紀錄片】尋找手藝(全5集)2017_紀錄片_科技_bilibili_嗶哩嗶哩

第20日 新疆英吉沙.小刀

又是一整天不間斷的拍攝。

一把看似簡單的小摺疊刀,全手工製作至少需要40道工序,期間還不包括無數次的調整。

昨天主要拍攝刀的基本形狀製作,包括刀形的打制、刻字、彈簧的製作、刀柄的製作、焊接,以及刀體和刀柄的組裝。

今日的工作沒有昨日那麼花力氣,但是細節裝飾更需要耐心。如果說昨天的工作是需要力氣和技巧的力氣活兒,是男人的專利,今天的裝飾則全是精細的步驟,更像是女人的活兒。

麥麥提克日木在打磨刀柄

以前看到精美的英吉沙刀,總認為刀柄的花紋是工業化製作,或者整個刀都是工業的產物,今天見到真功夫才知道這全是手工一點一點耗出來的。不管是貝殼花紋、銅絲花紋,那都是實打實的,每一種顏色都是一種不同材料,而且基本上是廢舊物品的再利用,比如聽裝飲料的鋁皮、銅片、不同顏色的塑料片,然後通過鑲嵌、熱焊、膠水等方式組合成一個整體,最後在整體打磨、拋光。(詳見紀錄片第二集前部)

中午應昨天吃面的邀請,在麥麥提克日木家吃新疆拉條子,本來想拍做拉條子的全過程,但女主人的動作實在太麻利,拍了一會兒就拍亂了套,只得放棄,安安靜靜等著吃。

拉條子味道很好,我、喻攀、何思庚都吃了兩大碗,何思庚還想吃第三碗,卻不好意思,只好忍了。麥麥提克日木則平靜地吃了三大碗,然後繼續幹活。一直有一個疑惑,他們家每天都吃這麼好吃的拉條子,還是只有招待客人才這麼豐盛呢?由於語言不通沒法問,也不好意思問。

醉人的拉條子

最後的打磨環節,拍得驚心動魄。麥麥提克日木好幾次差點兒被開了刃的刀打到手。再細看他的手,幾乎布滿了細小的傷痕,臉上、鼻子、下巴上也都有。傷疤,幾乎是新疆做刀人的標記。

一粒小鐵屑濺到了麥麥提克日木眼睛裡,他揉了揉沒解決,又忍了20多分鐘。實在忍不下去了,就跑到房頂的遮陽棚折來一小絲蘆葦條,窩成半圓形,對著摩托車的反光鏡,生生把眼球上的鐵屑給刮下來了。從動作的熟練度看,他已經不是一次兩次這麼幹了。

太陽下山時,麥麥提克日木的五把刀終於做完了。

最後的完成品

我們按市場價把麥麥提克日木的五把刀全買下了,他很高興。本來想給他加點錢,但轉念一想,如此小恩小惠.....把《尋找手藝》做好吧,不僅可以幫助麥麥提克日木,幫助英吉沙小刀,還可以幫助到全國更多的手工文明。

至少,將來可以把照片、書和片子給他們作為回報吧。

麥麥提克日木的全家福,從左至右依次是麥麥提克日木和妻子、父母、弟弟艾力和妻子。


推薦閱讀:

有哪些像《舌尖》《壽司之神》這樣優質經典的美食紀錄片?
有哪些十分不錯的地理紀錄片?
《手造中國》這樣的紀錄片簡直漂亮瘋了
有哪些優秀的國產紀錄片?

TAG:纪录片推荐 | 旅游推荐 | 民间杂谈 |